Mobile Device Talks - 知乎专栏 09月29日
华为P60系列评测:配置之外的真实体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评测华为P60系列手机,跳脱参数的局限,重点探讨其在色彩管理、白色准确性及可视角度方面的实际用户体验。文章指出,华为在色彩模式的精简与默认标准模式的坚持,以及对第三方App广色域和HDR全流程的支持,均展现出领先行业的水准。通过对比HDR照片的显示效果,揭示了华为真实记录亮度信息、还原光影层次的优势。在白色准确性方面,华为采用了更先进的CIE 2015 10°标准,并通过人因实验优化,解决了传统标准下可能出现的偏绿问题。此外,文章还分析了可视角度带来的色偏差异,肯定了P60系列屏幕在不同角度下色彩表现的均匀与纯净。

🌈 **先进的色彩管理与HDR支持**:华为P60系列在色彩管理上精简至标准和鲜艳两种模式,并默认采用不过饱和的标准模式,引领行业趋势。在HDR方面,华为能同步记录拍摄时的亮度信息,并在回看时正确还原光影层次,提供更真实的视觉效果,甚至在人像等复杂多摄场景下也能生效,远超仅支持HDR照片显示的厂商。

⚪ **精准的白色准确性与CIE 2015标准**:针对现代窄光谱显示设备,华为P60系列采用了CIE 2015 10°标准来校准白色,解决了传统CIE 1931标准可能导致的偏绿问题。通过人因实验优化,华为的色准表现(平均ΔE 0.9,最大ΔE 2.6)和Duv偏离(仅0.0001)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确保了色彩的真实呈现。

👁️ **出色的可视角度与均匀色彩**:P60系列的屏幕在可视角度表现上极为优秀,其色偏轨迹接近直线,意味着在不同倾斜角度下观看屏幕,色彩变化趋于一致,仅表现为亮度降低,避免了友商产品可能出现的上下颜色不均或“脏兮兮”的观感,提供了干净纯粹的视觉体验。

P60 系列的评测我们拖了很久,主要是它的技术和亮点都很多,我们测试了巨量的数据,也写了很长的文字稿。

但后来我想了想,其实它的参数都很好,做成传统意义的评测虽然也不是不行,但只是又一篇很长的内容罢了。

所以我重写了一遍稿子,准备把重点放在传统评测之外的地方,来说一说为什么配置不代表体验这句话,是我觉得最适合用来形容华为的。

首先还是从色彩管理说起

从前几年开始,华为大刀阔斧改革,把 Android 设备上混乱的色彩模式精简到只剩下标准和鲜艳两种,而且默认就不过饱和的标准模式,这是需要背负很多压力的。

毕竟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艳丽的屏幕就等于好屏幕,标准的屏幕在线下对比的时候会没有那么刺激,但我觉得正确的选择在短期可能会有阻力,反而长期会越来越顺利。

所以你看,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厂也开始把不过饱和的真实模式作为默认模式提供给消费者了,也说明华为的选择,确实领先友商几年。

而现在的华为,在色彩管理的细节上依然更有优势,比如说第三方 App 的广色域支持,还有 HDR 的拍摄编辑回看全流程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很多厂商还没做到,或者没做好的。

HDR 照片大家都有,但那就一样了吗?

而现在,在大家都有了 HDR 照片显示的功能之后,我们一对比也能发现华为的不同。

我们在同一个场景,用不同的手机拍摄,并且打开 HDR 照片显示,当我们回到相册查看 HDR 效果,

你会发现友商照片的 HDR 部分,似乎要比华为 HDR 的范围更大。

但这真是对的吗?

我们特意在拍摄照片的时候记录了当时的亮度信息,你会发现其实只有背景的天空亮度是明显高于其他区域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回看的时候,只有背景天空的部分应该有 HDR 效果。

而这正好就是华为 HDR 照片看起来的样子,友商则更像是把一个 SDR 的照片凭空提亮了,并不符合实际的观感。

这其实就是因为华为是真的在拍摄时同步记录当前场景的亮度信息,这样就螚在回放的时候正确还原光影的层次,而有的 HDR 照片并没有单独记录亮度信息,所以只能在一张普通的 SDR 照片上加一个假的滤镜去提亮,这样自然也就把本来不该亮的地方提亮了。

而且我们还会发现一点,华为的 HDR 照片其实不仅仅只是出现在默认的拍照模式,哪怕是人像/大光圈虚化模式这样更复杂的多摄融合场景,也依然可以生效,大部分友商则还是只有默认拍照模式才行。

这些功能的体验是天差地别的,但在比拼参数的时候,却都会被简单写成了支持 HDR 照片,如果你没用过两台机器对比,就真的会以为它们都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说配置并不代表体验的一个证明。

然后,我们来说白色准确性

很多年前,大家提到白色准不准,第一反应还是看色温冷暖,这个东西在 LCD 时代也不严谨,但问题不大。

因为颜色的测量,是利用色彩匹配函数算出来的,比如著名的 CIE 1931 就长这样,它把人眼对不同波段刺激的敏感程度量化。

然后我们利用 CMF 带入 V (λ), 就能计算出一束光的 3 色刺激值 XYZ,最终也就能反求这束光在人眼里看到的是什么颜色。

但从 CIE 1931 这个名字大家也能看出来,这个标准还是有些早了。

那个年代的光源都是宽光谱,测试的对象也比较少,然而现在的显示设备为了实现更高的色域,光谱是越来越窄的,这些更窄光谱的光源在混合显示白色的时候,CIE 1931 就并不好用了。

具体来说就是 CIE 1931 会把窄光谱的混合光算出更偏紫的结果,比如说这个测试,就是分别用 1931 和 2015 测试了一大堆不同光谱的白光,最终得到的结果,你能明显看出来在 D65 的附近 1931 测出来的数据都更偏右下角,也就是更偏紫色。

那么自然而然,用 CIE 1931 作为标准,去把一个屏幕校准到 6500K, 实际上肉眼看起来就会比 6500K 偏绿。

当然,你也会发现上边我们给到结果里包含了两个 2015, 一个是 2015 10°, 另一个是 2015 2°, 这背后的指的其实是人视网膜中心区域的范围,而不是观察的倾斜角度。

那么中心区域的范围会影响什么呢?自然也就是色彩。

人眼的视杆细胞主要在昏暗的光线下工作,提供黑白视觉;而视锥细胞则是我们感知色彩的来源。

而这些用于感知色彩的视锥细胞,只占了我们眼镜感光细胞的 5%, 而且几乎绝大多数都分布在视网膜正中心,所以其实我们的人眼是几乎很难分辨中心区域以外的颜色的,不信你可以盯着屏幕中间,在不转眼珠的前提下,感受一下你还能看到周围的准确色彩吗?我觉得应该不能。

这其实就是因为视网膜外围的视锥细胞太少了,但你也并不是完全感知不到色彩对吧,而是也可以感受到一点点颜色。

这就是因为你的视杆细胞其实也可以感知到以绿色为主的一些蓝色。

所以 2015 10° 和 2015 2° 的不同,也就是它们在测试人对色彩响应的时候,色块占人视觉中心区域的大小不同,而对于大部分我们能用到的窄光谱显示技术来说,如果选择 2° 其实就等于忽略了了视杆细胞的作用,降低了绿色的权重。

这就是为什么在测试同样光源的时候,2015 10° 比 2015 2° 对于绿色更敏感,最终也就能更好的适配现在常见的 OLED 或者之后更窄光谱显示技术的特性,让他们看起来不再偏绿。

所以之前也有朋友可能错误理解了新标准的意义:

错的并不是 6500K, 而是计算 6500K 的方法。

目前来看,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 CIE 2015 10°, 我们早些年也就一直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并且给出了 Duv 的偏离测试结果,来客观量化以及帮助大家判断。

华为也基于自己的判断,选择了 CIE 2015 10° 来帮助自己进行多屏同色的校准,而且据说华为也并不是完全照搬 CIE 2015 10°, 而是也针对中国消费者做了人因实验,做出来一些更适合的 CMF, 这些其实都属于基础科学的领域了,也是供应商给什么就用什么的厂商比较难追赶的。

所以,尽管所有厂商都在说自己 ΔE 有多低,但很显然,单一参数依然不等于实际体验。

最后,我们再提一下可视角度吧:

这里有两个可视角度的测试结果:

它们俩的共同点就是色彩偏离都很小,第一个是 18° 之内 ΔE 高了一些,第二个则是大角度 ΔE 更高;当然,它们相对于之前被骂的很惨的 E5 E6, 已经好非常多了。

但如果我们不只是看数据,而是看趋势的话,还会发现一些区别:

它们随着可视角度增大的颜色变化,一个是围着原点绕圈,另一个则是往固定方向走,这时候其实体验的差距就出来。

「绕圈」的方式确实能做到较大角度的 ΔE 数据更小,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圈的存在,会让我们在倾斜查看屏幕的时候出现问题。

比如我们经常会斜着一点看手机,那么你会发现屏幕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对于我们的人眼来倾斜角度是不一样的,上边可能倾斜超过 60°, 下边倾斜则是只有 20°, 这时候如果是绕圈式的可视角度轨迹,很显然你就会看到上边偏绿下边偏红。

但如果手机的色偏轨迹是一条直线,那么你看到的颜色就都是一致的,而且由于色彩偏向的是蓝色,我们人眼感觉它就只是单纯的变暗了而已,并不会让你觉得这块屏幕五颜六色脏兮兮。

那么 P60 是哪种呢?

当然就是色偏轨迹接近直线的第二种,友商的旗舰手机则是第一种,这就是为什么 P60 的屏幕在各种角度下看起来都非常干净,而友商则是很难做到上下均匀。

所以,这就是我们第三次发现,参数配置不代表实际体验。

OK 又到了总结的时候

这确实是一个不太一样的评测,但对于 P60 这样特别的产品来说,很值得。

它可能不是参数刷得最高的,但综合体验却不会比参数更高的产品差,我们也把测试的一些结果都直接放在文字的部分,就不重复念一遍了:

    iOS 设备之外最好的 SDR + HDR 色彩管理默认模式即是最佳模式,覆盖 99.7% sRGB / 98.2% P3平均 ΔE 0.9, 最大 ΔE 2.6白色准确性一流,Duv 偏离仅 0.0001高亮度低亮度均匀性一流水平4 尼特以上即可忽略频闪影响可视角度表现极其优秀,色偏轨迹无色彩倾向变化全屏激发亮度1200 尼特

我非常期待华为下一代的旗舰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新的东西,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华为P60 手机评测 色彩管理 HDR 可视角度 白色准确性 Huawei P60 Mobile Review Color Management Viewing Angle White Accurac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