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9月29日
职场新人如何选择学习榜样与工作态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面对职场中同事们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职场新人常感困惑。有的人按部就班,有的人努力奋斗,甚至有人抱怨领导与公司规划。冯仑老师以人生选择的视角,将人生分为95%和5%两种模式。前者追求安稳,后者勇于挑战,两者对工作的付出和感受截然不同。他强调,年轻时的辛苦是福气,是学习成长的机会,而选择何种生活状态,将决定个人在工作中的投入和收获。对于“00后整顿职场”的说法,冯仑认为这并非新现象,而是代际文化冲突和个体社会化过程的体现,每一代人在进入职场初期都会经历类似挑战,最终都会学习并适应成人社会的规则。

🌟 **人生选择决定工作态度**:冯仑将人生分为“95%的人”和“5%的人”。前者追求稳定,恪守传统,更倾向于按时上下班;后者则挑战命运,创造未来,奋斗甚至可能比“996”更辛苦。个人对生活的期待和状态,直接决定了工作中的选择和投入。

💪 **年轻时的辛苦是福气**:一位老先生的话深刻影响了冯仑:年轻时的辛苦是福气,意味着有机会学习和锻炼本领。反之,如果年轻时不辛苦,年老时才感到辛苦则是一种不幸。因此,有目标和期待的年轻人应努力工作,而非抱怨。

🤔 **“00后整顿职场”是代际演变**:网络上关于“00后整顿职场”的说法,冯仑认为夸大成分居多,其本质是代际文化冲突和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每一代人在进入职场初期都会表现出与前代不同的特点,但最终都会学习并适应成人社会的规则。

🧑‍🤝‍🧑 **社会化过程塑造职场适应性**:年轻人离开学校进入职场,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学习成人规则的过程。从不熟悉到被“蹂躏”再到懂得规则,最终成为一个社会人。这种适应性与年龄和所处环境有关,而非仅仅是代际差异。

01

问:冯叔,我是一个大学毕业不久,还没怎么被社会“毒打”过的职场新人。我发现职场跟校园很不一样,对同一件事,同事们可能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比如说,虽然离国庆长假还有几天,但已经有同事请了年假去旅游了,有些同事虽然人还在公司,但一如既往地摸鱼,闲聊时还吐槽领导画大饼,奖金没到位,他们对公司新提出的一些远景规划也嗤之以鼻,当然也有人还在特别努力地干活。

还比如,有同事每天按点上班按点下班,能甩锅就甩锅,口头禅是“拿一份工资干一份活”,也有人任劳任怨,加班、“996”,都不在话下。

我想请教您的是,您觉得我应该向什么样的同事学习,或者说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

冯仑:我觉得,你想问的其实是关于人生的不同选择。我一直讲,人生有两种,一种是95%的人所拥有的人生,一种是5%的人拥有的人生。

基本上,95%的人都是在维持社会的延续、发展,他们会恪守传统的价值观、道德,以及生活方式。这样的人生,也可以叫做过日子。比如说20多岁要相亲、结婚,30岁要生孩子,然后多少岁要买房子……这些都有一个非常规范的套路。

按这种方式生活的人,大体上,更愿意接受按点上班按点下班的工作,对加班、“996”应该是会有些不满的,他们至少会觉得有负担,因为“996”会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

还有一种人是5%的人。我觉得这5%的人从来都是挑战命运,创造自己的未来,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这些人的状态可能比“996”还要辛苦。我认识不少企业家,六十多、七十多岁了,按说早就到了退休的年纪,但还在折腾。

对于奋斗者来说,对于创业者来说,假期加班、“996”,大概率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不同的视角与不同的境遇,对工作的感受也不一样。我年轻的时候曾碰到过一个老先生。当时也有人说累,那个老先生就很严肃地跟我们说:“告诉你,年轻人,年轻的时候累是福气。累,说明有人给你机会、让你尝试、让你锻炼长本事。年轻的时候不累,到老才累那叫可怜。”

我一直记着老先生的这几句话。确实,如果年轻的时候你对自己有要求、有期待,甚至说你想创业,想奋斗,那就努力工作,而不应该有抱怨。但是,如果你就是想过日子,那你就讨生活,那么当然是越舒服越好,朝九晚五,早点回家,做做饭、逛逛街,也不错。

所以我觉得,你的生活状态以及你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待,决定了你接下来可以做什么样的选择。就像运动员,你只是“重在参与”,那怎么样都行,如果你想当冠军,可不是每天都得累嘛。

02

问:那您年轻的时候是怎么选择的呢?也要假期加班、“996”吗?

冯仑:我那时候也是超努力、超辛苦的,都一样。

有一次我和几位大学同学还聊到过这个话题。我们是文革结束之后刚恢复高考时考上的大学,那个时候,多数人都不读书,我们自己努力学习,能考上大学,那肯定是比一般人要辛苦得多。

然后还要折腾,做生意总是得求人嘛,跟各种人打交道,还能按照正常的点上班下班吗?要找一切机会,想方设法跟客户、投资人、股东、公司内部的人沟通、交流,谈条件,谈交易。这都是没法用正常上下班的时间来约定的。

03

问:总能在网上看到一些说我们00后整顿职场的故事。什么反向背调公司、拒绝领导画大饼、不为合群而合群,拒绝加班,等等。

您怎么看这种现象?您觉得我们真的和90后、80后很不一样吗?

冯仑: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首先,我觉得网上的一些说法,比如“00后整顿职场”“00后反向PUA”“00后不接受加班”等等,个案肯定是有的,可能还不少,但是不是一个特别普遍的状态?我觉有一些说法是有夸大的。

其次,虽然听起来像是个新问题,其实,这是一个老话题。从三十多年前开始创办公司到现在,大概每过几年,我都会被问一次这样的问题。

当年大家发现80后很不一样,有人觉得80后很叛逆,不好管理,也有很多企业家说要向80后靠齐。到90后进入职场时,大家也聊起了类似的话题。现在,话题的主角又成了00后。

我曾经开玩笑说,“当80后在大半夜抱着孩子去一趟儿童医院后,他就和70后、60后差不多了。社会在不断地重塑他,改造他。”

当大家不再把80后看作是与60后、70后完全不同的一个群体时,90后来了,现在00后又来了。我相信,再过几年,就该00后抱着孩子去儿童医院了,这时候聊00后这一代人的声音就少了,然后10后又来了……

这个问题的实质,其实是代际的文化冲突和代际的传承。

所谓代际的文化冲突就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表达方式,思维习惯,以及在特定年龄的时候表达出来的反叛,也就是说每一代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很短暂,大概两三年就过去了。

所以今天00后的这个职场问题,我觉得不是什么新问题,80后、90后提过,未来10后进入职场时仍然会有人提这个问题。

而所谓代际的传承,往往表现为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成人规则。

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有漫长的青春期,在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中,要学习成人规则。

成人规则很复杂。刚正不阿、舍身取义,这是成人规则;阿谀奉承、巴结领导,同样是成人规则。一个年轻人,二十出头离开学校,步入职场,对很多成人规则可能还不熟悉。被蹂躏几次之后,就会慢慢懂得自律与他律,领导与被领导。到了三十岁,见的人多了,经历的事多了,自己也被蹂躏得多了,成人社会的规则也摸透了,也就变成了一个社会人。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三十岁到七十岁的成人世界,很多规则是一样的。见了领导,都懂得怎么去巴结。但是,十岁的孩子,多数是不知道巴结领导的,因为他们没进入成人社会。

所以,这个事,与你是80后、90后,还是00后无关,与你当下的年纪有关,与你所处的这个成人社会的环境有关。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职场新人 工作态度 人生选择 代际差异 社会化 冯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