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的航空小筑 09月29日
舰载预警机滑跃起飞的探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该文探讨了舰载预警机是否能够滑跃起飞的“伪命题”。文章指出,虽然传统观点认为舰载预警机需要弹射起飞,但若考虑火箭助推等辅助手段,滑跃起飞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是否有需求以及技术上的可行性。文章分析了滑跃起飞的关键参数,并以E-2C预警机为例进行了估算,认为在现有构型下,不借助弹射器或助推装置难以实现。文章强调,国产舰载预警机试飞成功使得这一讨论更具实际意义,并推测辽宁舰和山东舰的作战区域决定了对固定翼预警机的需求程度。此外,作者还提出了将四川舰作为航母外挂甲板的可能性。

🚀 **滑跃起飞的可行性分析**:文章指出,舰载预警机能否滑跃起飞并非绝对,关键在于是否依赖飞机自身动力。通过引入火箭助推等辅助手段,滑跃起飞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需要仔细权衡起飞迎角的升力系数、起飞翼载和推重比这三个相互影响的关键参数。以E-2C为例,在不借助弹射器或火箭助推的情况下,其现有构型难以在航母滑跃甲板的短距离内实现起飞。

🤔 **需求决定技术方向**:文章强调,舰载预警机是否需要滑跃起飞,核心在于其作战需求。如果航母主要在第一岛链内作战,有岸基支援,那么对固定翼预警机的需求可能不那么迫切,预警直升机或许足够。但若要执行远海作战任务,固定翼预警机则成为刚需。国产舰载预警机试飞成功,使得围绕其起飞方式的讨论更具实际意义,并暗示了辽宁舰和山东舰的作战区域。

💡 **创新性解决方案的探索**:除了传统的火箭助推起飞方式,文章还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设想。例如,通过改进飞机设计以提高升力系数和推重比,或者在特殊情况下,考虑将拥有电磁弹射和拦阻系统的四川舰作为航母的“外挂甲板”,用于搭载中队规模的舰载预警机,这为解决特定舰艇的预警机搭载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原创 航空小筑 2025-09-26 17:55 广东

近日央视公开报道了舰载预警机——虽然是扯着网友的幌子。不管怎样,这个话题应该也可以说了。

 如央视采访宋心之专家所言,这种预警机是适合大型航母、弹射起飞。

这说法其实没错,自己拿经验公式估算也是如此,为啥说是个伪命题呢?因为这个说法有个前提——仅仅依赖飞机自身动力。抛开这个前提,那么有弹射器的上弹射器,滑跃甲板没弹射器,不等于没有其它辅助手段(比如火箭助推起飞),所以舰载预能不能滑跃起飞从来就不是问题,问题是有没有需求。
 按照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滑跃起飞的舰载预要想问世,必须回答三个关键问题。
 首先,要不要?
 辽宁舰一开始是作为试验训练航母,为海军培训种子的,到后来才转为作战航母。加上山东舰,这两艘航母的主要作战区域在哪里?如果在第一岛链内,以岸基航空力量和其它支援部门提供支援和情报支持,那么对固定翼预警机的需求就没那么强烈,以预警直升机进行重点方向监控和补盲大致也能满足需求。但如果要脱离后方支援,进入第二岛链甚至更远海域作战,固定翼预警机就是刚需了。 

 其次,能不能?
 这就是标题提到的伪命题。
 滑跃起飞的飞机,有三个关键性参数:起飞迎角的升力系数,起飞翼载和推重比,这三个参数是相互影响的。升力系数+翼载,大致决定了飞机的离舰速度。升力系数越大,翼载越低,离舰速度越小——从而降低了对动力系统的需求——也就是允许更小的推重比。同样,推重比越大,飞机滑跑距离越短,当飞机可以在滑跃甲板的起飞距离内达到离舰速度,也就具备了滑跃起飞能力。

 美国海军其实曾经做过滑跃起飞的试验。但问题是,试验中的滑跑距离并不是按照航母滑跃甲板来设置的。从相关文章配图来看,滑跑距离相当长,也就是只是验证了滑跃甲板对飞机起飞性能的影响,但并不具备实际运作意义。

之前分析虫子滑跃起飞能力的时候就说过,怀疑鹰酱灌水。现在算是实锤了。
 不过根据鹰酱的测试结果,倒是拿到几个关键数据:1,E-2C(24吨)弹射起飞最小离舰速度108节,滑跃最小速度102节,反推滑跃起飞升力系数1.68左右。2,正常滑跑起飞最短距离564米,反推螺旋桨等效拉力9000公斤左右(螺旋桨拉力受速度、螺距、功率等多个因素影响,实际是个曲线,实在没法估算,这里简单等效了)。如果按照这个结果,E-2C无论如何无法在190米距离内滑跃起飞(有甲板风也不行)。
不过鹰酱确实拿KC130F验证过,直接从航母甲板上起降。说起来,KC130只是个头比E2大,但那三个关键参数不见得逊于E2,能起降也不奇怪。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就是安71,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原定预警机。

它的设计方向就是针对前述三个关键参数的。动力增升——提高升力系数,两台大推力涡扇——提高推重比,尾部RD-38A升力发动机——平衡机翼增升兼等效减重。但这飞机过于强调滑跃起飞性能,对其它性能影响较大。

 对于E—2C这种常规设计,如果考虑火箭助推起飞,会如何呢?

 假定采用总推力7000公斤的助推器,水平布置(仅增推),那么E-2C在15节甲板风的情况下可以在190米左右滑跃起飞。如果将助推器改为水平向上倾斜45°布置,相当于同时增推和减重(降低翼载),其它条件不变,助推器总推力只需要4500公斤即可满足滑跃起飞需求。
 而固体火箭助推器和火箭助推起飞方式,本来就不是什么黑科技,60多年前就有的东西。所以无所谓能不能,关键还是看要不要。

 第三,有没有?
 说了这么多,如果没有可用的舰载预,那一点意义都没有,拿着助推器都不知道给谁装。所以直到今天,国产舰载预试飞成功了,来琢磨能不能滑跃起飞才有实际意义。
 然后,就是前面提到的,在这一切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还没有滑跃的舰载预,那基本上可以确定辽宁山东两舰的作战区域了。
       补充:
        自福建舰弹射kj600后,估计很多人都在琢磨16/17舰了。所以又以e2c为例重新估算了一下,结论还是单靠当前构型是不行的。
        除了高增升构型(比如架空的重明鸟),或者助推火箭外,现在似乎还多了一个可能性,就是四川舰。
     四川舰是有电弹和电拦的。这里开个脑洞,如果放一个中队的舰载预上去,四川舰作为航母的外挂甲板,好像也没啥不行?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舰载预警机 滑跃起飞 航空母舰 火箭助推 技术可行性 作战需求 Carrier-borne Early Warning Aircraft Ski-jump Takeoff Aircraft Carrier Rocket Booster Technical Feasibility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