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正拟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旨在通过立法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强的法治保障,解决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整体实力偏弱、创新能力不足、要素获取不平等及权益保护不充分等。该草案明确禁止利用行政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要求各级政府及部门依法履行政策承诺和合同约定,不得违约毁约。条例还将规范强制措施,禁止滥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并强调要及时支付账款,完善防范拖欠长效机制,以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 **立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河南省计划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旨在通过立法手段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包括整体实力、创新能力、要素获取及权益保护等方面,为民营经济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 **禁止行政干预经济纠纷**:条例草案明确禁止利用行政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强调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依法履行政策承诺和合同义务,不得以任何理由违约毁约,确保市场经济活动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 **规范强制措施与账款支付**:草案将规范人身自由限制、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适用,严禁滥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活动。同时,条例要求及时支付账款,并建立长效机制防范和化解拖欠问题,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和正常运营。
📈 **优化营商环境促高质量发展**:通过上述措施,河南省希望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要素公平流动,为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河南拟为民营经济立法,禁止利用行政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
9月27日,《河南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提请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进行第一次审议。为何要专门制定这一条例?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健给出了解释。他提到,2025年5月20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已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为推动上位法有效实施,解决我省民营经济整体实力偏弱、创新能力不强、平等获取要素难、权益保护不充分等突出问题,有必要通过制定《条例(草案)》,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条例(草案)》对不得干扰民营经济组织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等各类禁止行为作出规定,要求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完善行政检查制度规范;规定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作出的政策承诺和订立的合同,不得以行政区划调整、机构或者职能调整等理由违约、毁约;对及时支付账款、完善防范化解拖欠账款长效机制、强化预算管理和项目监管杜绝新增拖欠等作出规定;规范限制人身自由和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禁止利用行政、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规定实施异地执法应当遵守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