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科技 09月28日
小米17 Pro:一次“田忌赛马”式的产品策略升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小米17 Pro在产品策略上采取了“田忌赛马”的方式,通过增加Pro Max版本来全面对标苹果。新机在性能上搭载骁龙8 Elite Gen5处理器,跑分和游戏表现均属顶级。影像方面,主摄升级显著,采用国产定制传感器,高动态表现出色,但长焦和超广角有所取舍。外观设计上,小米17 Pro进一步向苹果靠拢,尺寸缩小,手感提升。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增的背屏,它不仅是“情绪摆件”,也能在拍照时提供取景功能,尽管会增加一定功耗,但用户可控。总体而言,小米17 Pro在4999元起的定价下,提供了更均衡的体验和话题性。

📱 **性能升级与市场策略**:小米17 Pro搭载新一代骁龙8 Elite Gen5处理器,性能表现与苹果A19 Pro不相上下,在多核性能上持平,单核差距极小。相比上一代,CPU性能提升约17%。在游戏测试中,如《原神》和《崩坏:星穹铁道》,均能保持流畅运行,且功耗和发热控制得当。此举也是小米通过增加产品线(Pro Max)来应对市场竞争,特别是友商和苹果在小尺寸手机上的发力,采取“田忌赛马”的策略。

📸 **影像系统“水桶化”与创新**:小米17 Pro在影像方面继续坚持“水桶旗舰”的定位,而非单纯追求极限参数。主摄升级至国产思特威SC590XS定制传感器,拥有1/1.28英寸大底和16.5EV高动态范围,在日常拍摄、明暗场景和夜景表现上均有明显优势,细节保留和色彩准确性提升。然而,长焦镜头由IMX858缩水为JN5,且最近对焦距离有所增加;超广角镜头也进行了调整,焦距变长,广度有所牺牲,但整体影像风格更趋向均衡和实用。

💎 **设计细节与用户体验优化**:小米17 Pro在外观和手感上向苹果靠拢,采用了更圆润的R角设计,配合尺寸缩小,握持感显著提升。边框细节如天线、接口布局更加精致和对称,解决了以往开孔不对齐的问题。屏幕技术升级至M10,并引入了多档位自适应刷新率,但调光方式变为高频PWM,用户需权衡。这些细节的打磨共同提升了手机的整体精致感和用户日常使用体验。

💡 **背屏的创新与实用性**:新增的背屏是小米17 Pro的一大亮点,虽然会增加约5%的DOU功耗,但用户可以选择关闭常亮,且在运行游戏时会自动关闭以释放性能。背屏提供了拍照时的取景功能,弥补了直板机在这方面的不足。同时,丰富的个性化设置使其成为一个“情绪摆件”,增加了可玩性。小米希望通过此创新吸引消费者,并期待未来能衍生出更多落地场景。

前天的小米新品发布会,差友们都看了吗?托尼觉得,小米把产品线从标准和Pro两款,变成了标准、Pro、Pro Max 三款,主打一个全面对标苹果,其实是一种在产品策略上的田忌赛马。

毕竟,小米这几年摸着苹果过河,在 6.3 寸" 小屏幕 "市场上大获成功;而友商们在去年,也摸着小米过河,尝到了"小屏幕"的甜头,开始卷起了 6.3 寸手机。

甚至浓眉大眼的苹果,也违背祖训,带上了"安卓思维",把 6.3 寸高刷屏幕下放给了 17 标准版。让今年 17 标准版成为了属于苹果的爆款。

面对这样的市场情况,小米的答案,在发布会时,终于给了出来。回到今天文章的主题:小米 17 Pro 到底怎么样呢?

直接说结论哈:

如果说去年小米 15 系列是小米在"轻参数重体验"的方向迈出的第一步,那么今年的小米 17 Pro 则是小米继续发力这个方向上的成果。

小米 17 Pro 在这一点,就是很接近苹果;参数上看起来平平无奇,日常体验下来却越用越润。但背屏的出现,又使得它不那么苹果了。。。

接下来,就让我具体聊聊,4999 元 起售的小米 17 Pro 的体验到底怎么样。

性能&系统

这次争议点最大的背屏,托尼打算放在最后,咱们先来聊聊处理器的升级。

因为今年的小米17 Pro还跟往年一样,依旧首发高通新旗舰处理器:骁龙 8 Elite Gen5。

很多差友应该纳闷了,上一代不还是 8 Elite 么?怎么这一代直接跳到 Gen 5 了?

托尼认为,高通是觉得去年产品线太乱了( 8 Elite、8Gen 3、8s Gen4 傻傻分不清 )。今年统一成 Gen 5,避免了混乱。

来看具体跑分吧:CPU 部分,8 Elite Gen5 是能和 A19 Pro 掰掰手腕的,单核的差距已经非常小,多核可以持平。如果对比上一代 8 Elite,性能提升了约 17% 。

而图形性能,原本是高通的主场。但今年果果的A19的GPU性能提升,远比大家想象的要高。

叽里咕噜了这么多,具体游戏表现是个什么情况呢?我们统一室温 25 度,每个游戏都测半小时,用 perfdog 记录整个过程,看看 8 Elite Gen5 能不能顶得住。

首先是原神须弥城跑图,最高画质已经没什么压力,在 930P 分辨率下平均帧稳稳 60 一条直线,功耗 3.8 w。功耗降下来,背面温度自然也降低,只有41.5 度。看来原神很快就要和王者荣耀坐一桌,变成中低负载测试了。。。

来到压力更高的崩坏:星穹铁道,黄金的时刻跑图。800P 分辨率下也能跑 59.7 帧。从帧率曲线可以看出,这次 8 Elite Gen5 已经能够征服崩铁了。

不过呢,性能对于小米旗舰来说,不是大家所担心的。真正需要担心的,还得是 HyperOS。那么今年的 HyperOS 3,我们已经出过一期文章,大家可以点击跳转。

总结一下就是,这次的 HyperOS 3,应该不是拖后腿的那个。配合 8 Elite Gen 5 的性能,托尼觉得日常体验,肯定是差不了的。

影像

但是影像嘛。。。高情商的说,这方面小米是真的贯彻了全面对标苹果;但低情商的话,小米虽然是一家安卓厂商,但它在影像上面做的事儿一直都很不安卓。

因为小米一直在 Pro 系列的影像选型上比较克制,加上小米在超声波指纹、USB3.2 Gen1,IP68/69 等配置的更早普及。

所以对比其他安卓大杯们选择的"影像旗舰"策略,小米就更像是一个"水桶旗舰",亦或者是"苹果旗舰"。

但根据往年的评价来看,米粉们确实都喜欢小米这种更均衡的旗舰选型 —— 毕竟手机除了是个好相机之外,首先还得是个好手机。

小米17 Pro 影像配置参数

不过今年 Pro 的影像,也有几个亮点:去年 Pro 开始用上的潜望长焦,今年给了小米 17 Pro Max。

而小米 17 Pro 则是用上了类似去年 OPPO Find X8 那样的倒置潜望镜。从而能在更薄的机身里放下焦段更长的镜组。

还有一个亮点是这次的主摄。虽然对外宣传叫光影猎人 950L,但是根据托尼打探到的消息,实际上是咱们国产传感器厂商思特威的 SC590XS 小米定制版。

这颗传感器,官方宣传的特点有 1/1.28 大底,以及基于 LOFIC 技术实现的 16.5EV 高动态。之前华为 Pura 80 Ultra 用国产思特威的 SC5A0CS 实现了 16EV 的高动态,已经被大家吹爆了。

而小米扭头就又加了 0.5 个 EV。并且据说后面华为 Mate 80 系列也会用 SC590XS,你们就想这个含金量吧。

话不多说,拿出上代小米 15 Pro,和 iPhone 17 Pro 来看看具体的样张对比。

首先是日常拍摄,这颗主摄的基本素质还是在线的。这组样张中,小米 17 Pro 对房屋漆面的颜色更为准确。

从上到下分别为小米 17 Pro、小米 15 Pro、iPhone 17 Pro

但这一组场景,则是小米和苹果,两家色调倾向上的不同。

从上到下分别为小米 17 Pro、小米 15 Pro、iPhone 17 Pro

而这组明暗场景,就是主摄高动态的优势了。小米 17 Pro 的暗部细节,明显要比上代好很多。

从上到下分别为小米 17 Pro、小米 15 Pro、iPhone 17 Pro

到了夜景,高动态范围的效果就更明显了。这组样张,小米17 Pro 能够保留更多灯牌的细节,而 iPhone 17 Pro 虽然亮度整体更高,但后面的灯牌已经糊成一片。

从上到下分别为小米 17 Pro、小米 15 Pro、iPhone 17 Pro

主摄是大升级,但长焦就变成了" 取舍 "。我们前面说了倒置镜组的好处是能让机身更薄、焦段更长,但其实有个坏处没说,就是同样成本下,最近对焦距离会受到一定影响。

所以托尼测了一下这点,结果发现小米 17 Pro 的最短对焦距离居然从30cm来到20cm。再回过头来看,好家伙,长焦从上一代的 IMX858 缩水成了 JN5。

不过这个长焦,画质其实和上代差不太多。放大仔细看,甚至由于 5X 的远距优势,画面细节会比 iPhone 的 4X 长焦好一些。

从上到下分别为小米 17 Pro、小米 15 Pro、iPhone 17 Pro

但是,在我们拍摄样张的过程中,小米17 Pro 偶尔会出现白平衡不准的问题。就拿这组样张来说吧,反而是小米 15 Pro 和 iPhone 17 Pro 更接近真实色彩。

从上到下分别为小米 17 Pro、小米 15 Pro、iPhone 17 Pro

不过,还是那个老问题:5X 长焦真的没有 3X 长焦来得实用。我承认,5X 在超远距离上的表现,肯定是比 3X 好的。

可现实是3X更容易上手,适用范围也比 5X 要广一些。今年 iPhone 17 Pro 把 5X 长焦改为 4X 长焦,可能已经说明了 5X 不够大众这个事情。

并且今年的这个超广角镜头,从 JN1 换到 OV50M,从14mm 焦距换成了17mm,某种意义上算是降级了。。。

从这组样张就能看出,因为不够广,小米 17 Pro 少了点宏伟感。

从上到下分别为小米 17 Pro、小米 15 Pro、iPhone 17 Pro

而且,因为超广角放到了镜头 Deco 的外部,镜片没有获得抬升,反而有点儿容易把握着手机的手指给拍进去,使用超广角的时候大概率会出现一点手指头,就得自适应一下。

当然了,也可以这样说:本来我就不怎么用超广角拍东西,砍掉超广角给电池腾地方不是更好?所以正话反话都能说,就看差友们怎么想了。

屏幕&外观&手感

说完了影像,我们来聊聊屏幕和外观。

这块 6.3 寸屏幕,继续保持了上一代的高素质。主要是纵向比例上对齐了 iPhone,导致尺寸上的缩小。而屏幕技术来到了 M10,同时换用了国产新型红色发光材料。

而且这次加入了自适应刷新率 Pro,开启后可以有更多档位的刷新率,有点像 VRR 可变刷新率那味了。但调光方式会从 DC 变为高频 PWM,这点就需要大家自行取舍。

除了屏幕,小米对苹果的致敬还有很多。比如这个R角,相比上一代,17 Pro 的 R 角要圆很多,也更接近苹果。

拿上代小米 15 一比较,就很明显。除了视觉上的冲击,大 R 角还能让四角更不硌手。相比小米 15 Pro ,小米 17 Pro 因为尺寸的缩小,手感好了不少。

小细节上,小米 17 Pro 也比以前精致了很多:边框的天线、接口,能对齐的对齐,能对称的对称,再也没有吐槽很久的,USB 和其他开孔不在同一直线上的问题。

加上这个的尺寸,实在是太 iPhone 了。。。

总之这次 小米 17 Pro 在外观上的变化,不仅仅把托尼,并且把编辑部的大伙也拿捏住了。

背屏

回到背屏,一开始托尼是不看好这个背屏的,网上也有很多人对这个设计提出质疑。大家都在关注这块背屏对性能和续航的影响。

首先,这块背屏确实会增加一定功耗:据说最高会对 DOU( Day Of Usage,日常使用续航 )造成 5% 的影响。

不过呢,这个选择权在用户手上,假设把背屏常亮关闭,那么影响就会小很多。并且小米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过散热问题。加上运行游戏的时候背屏也会自动关闭,能够把占用的性能腾出来给游戏等应用。

所以,背屏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小米都考虑过了,那加了这块背屏会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托尼觉得,背屏能让小米 17 Pro 不那么 1:1 的像苹果,而另一方面,背屏也确实有存在的场景。

就拿拍照来说吧,托尼有个朋友,年年骂折叠屏但是年年换手机还是买折叠屏,就是因为折叠屏的外屏能在拍照的时候提供一个取景框。这确实是近几年直板机所不具备的功能--但是现在,小米 17 Pro 上可以做到了。

另外,这个外屏就是个实打实的" 情绪摆件 ",毕竟小米给到的个性化功能足够丰富:可以养萌宠,可以拿它玩梗,又或者就是把它当作一个表,简简单单。

所以,只要这玩意不影响续航,和正常玩游戏时候的性能,那托尼还愿意有这么个情绪摆件的。

托尼更好奇,这个背屏还能让网友们整出什么活。如小米能把他们的用户调动起来,说不定等再过几代,这个外屏真能变出一些全新的落地场景也说不定。

总结

回到小米 17 Pro 本身,它给托尼的感觉是,不成功,便成仁。临时改名使得它充满了话题性。而新加入的背屏,作为花活,确实会让路过的消费者停下来,观赏一番。

产品不论如何,还是要回归到售价上。小米 17 Pro,4999 元起的售价,相比标准版贵了 500 元,但也提供更好的影像系统,以及一个能提供情绪价值的背屏,这就看大家需不需要这两点了。

如果对比小米 15 Pro 的话,首发价格其实是便宜了 300 元的。也能看出来,小米是想让 Pro 的定位更加亲民,降低消费者体验背屏的门槛。至于市场反应如何?那只能拭目以待了。

图片、资料来源

Apple官网

小米手机官网

新浪财经新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差评X.PIN”,作者:洛洛,编辑:米罗 & 粿条,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小米17 Pro 骁龙8 Elite Gen5 影像技术 手机设计 背屏 产品策略 Xiaomi 17 Pro Snapdragon 8 Elite Gen5 Camera Technology Phone Design Rear Screen Product Strateg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