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文章探讨了在面临职业重大选择时,如何从不确定性因素转向关注确定性原则。作者提出,职业决策应基于个人能力、职业倾向、行业前景和公司文化这四大确定性因素,而非暂时的职级、薪资或期权。通过分析这些核心要素,可以帮助人们在复杂的选择面前,做出更清晰、更长远的判断,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 **个人能力的确定性**:职业决策应基于过往工作中反复验证的个人特长和不足,这些应有明确的事实支撑并获得他人共识。例如,一个人是更擅长“动脑”还是“动手”,需要有客观依据。
🚀 **职业倾向的确定性**:认识并匹配自己对成长速度的渴望程度以及对风险的接纳(或厌恶)程度。有些人偏好稳定,而另一些人则极度在意成长速度,并愿意为此承担更多风险,这是个人选择的重要依据。
📈 **行业的确定性**:评估所处或将要进入的行业是否属于朝阳、夕阳或平稳发展期。可以通过观察投资资金流向、人才流动趋势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等标志性指标来判断。
🏢 **公司的确定性**:考察目标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发展势头。企业文化可以通过面试过程和与公司员工的接触来感受,而发展势头则可从产品市场表现、员工精神面貌及财务报表(如为上市公司)来判断。
原创 辉哥奇谭 2025-09-28 07:04 上海
在确定性中寻找方向

「配图摄影 by 辉友Dora」辉友 @辉哥奇谭知识星球,提问:辉哥,我在目前的公司做了8年,4年前开始带项目做产品,到目前为止依然是带项目,虽然做的产品方向不同,技术方面有提升,管理能力也有提升,但是感觉上升空间很有限,管理的职位没有空缺,而公司只有一个技术专家,并没有很清晰的技术专家晋升通道,个人也是偏技术管理的工作。最近想要换一个工作,去接触不同的行业和可能性,拿到了一个同行业创业公司的offer,有股权,工资待遇提升了30%左右,职位是自己擅长的方向,虽然加班可能也会比较厉害。同时在面试另一个大厂的一个职位,属于我目前做的产品的应用方向。最近在听您的系列语音,仍然觉得很难抉择。是去更大的、发展更快的公司,还是去可以体现个人价值的创业公司?盼回复。人生的所有重大决策都应该基于确定性去做,而不是基于不确定性。这一点可以参考我的一期知识星球语音「如何提升做重大决策的能力?」。职业选择显然属于此类重大决策,所以也应该基于确定性去做决策。做职业选择时,应该参考哪些方面的确定性?1 自己个人能力的确定性即自己在过去8年工作中所展现出来的工作特点,包含特长和不足。特长与不足都需要有明确的事实做支撑,而且需要反复被验证,周边同事朋友也有共识的反馈。2 自己职业倾向的确定性对于成长速度的渴求程度?对于风险的接纳(或者厌恶)程度?每个人职业倾向是不同的,有些人希望更加安稳,而有些人非常在意成长速度,并愿意为此承担更多的风险。3 行业的确定性行业是朝阳、夕阳还是平稳期。这件事也很容易判断,比如投资资金的流向,人才的流向,竞争的激烈程度等等都是典型的标志。4 公司的确定性所要选择的公司的确定性,比如企业文化、发展势头等等。企业文化可以从面试的过程中感受到,比如你是否愿意与面试官以后一起共事。在接触其员工,使用其产品和服务时也会有明显的感知。发展势头可以通过其产品在市场受欢迎的程度,员工的精神面貌,近两年的财报(如果是上市公司)可以感知。如果是To C的公司,完全可以去亲自调研一下这家公司的门店、产品和服务,自己感受一下。什么是不确定性的因素?1 职级(Title)一般发展越快的公司,组织会处于持续变化的状态,这意味着面试时的职级和团队,都有可能在入职后一年内发生变化。2 入职时的工资如果加入的是快速成长、变化的行业、公司,入职时的起薪其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入职后的增长。就我所经历的几家公司,入职6、7年后,发展较快的人「薪酬总包」一般都会达到入职时的3倍甚至更高,而发展较慢的人则增幅有限。3 未上市公司的期权所有未上市公司的期权在公司业务没有获得真正成功之前,都没有实际价值。我在过去20年先后加入过4家创业公司,每家企业都有股票期权制度,只有最近一家公司的期权真正在几年后具备价值。若决定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期权一定得有,而且但又不能过于在意 —— 这句话听起来矛盾,经历过的人自然会懂。不是说上述几个「不确定因素」不重要,而是说首先把确定性因素考虑清楚,基于确定性做判断。举个例子,对我而言,1 个人特点最好做「动脑」而不是「动手」的事情。2 职业倾向极度渴望成长,能很好地接纳不确定性(比如降薪一半,或者所去的公司失败)。3 行业的确定性2017-2018年时我认为汽车会成为下一个手机,发生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迁移。4 公司的确定性我在2018年换工作前和现在公司的CEO等高管有过多次接触,知道公司的基本氛围和高管的特点。不确定性是:期权 —— 如果公司不上市,期权就是废纸一张。所以,我在当时做决策时,基本上是按照确定性因素做判断,反倒是新公司的Title、起薪、期权都不是做判断的关键要素。我在2018年加入当下这家公司之前,曾经写了一篇文章《理想工作三要素》讲述自己的判断框架,因为是当时心声的真实记录,所以有一定参考价值。总结一下:做艰难决策时,基于框架、原则去做判断,要简单得多,也要少很多纠结。相关文章:个人成长的误区上一篇:总结:为何认知会突飞猛进?
今天在知识星球分享的语音是《如何提升做人生重大决策的能力?》
很多人在面对重大选择时,常常被职级、薪资、期权等短期的不确定性牵动,而忽视了真正能够决定长期发展的「确定性」因素:你的能力特点、职业倾向、行业趋势和公司的氛围。在这段语音中,辉哥会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为什么选择必须建立在「确定性」之上,分享一个系统化的框架,帮助你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更清晰的判断依据。希望这能给你带来启发,让你在面对人生关键节点时,更加笃定与从容。此外,我也借助 AI 将语音整理成 PPT 和文字版本,方便大家在收听之外,有一个更直观的参考。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6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