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近日引入了仿生机器鱼,用于核心水域的应急打捞和环境监测。这款机器鱼体长60-70厘米,重4-5公斤,外观模仿鲤鱼,采用硅胶材质,配备水下摄像头、惯性导航系统和金属探测模块,能在浑浊水体中精准定位丢失物品,误差不超过10厘米。它还能检测水质,并拍摄水生动植物影像,为外来物种防控提供支持。机器鱼具备每秒0.3米的推进速度,游动时水流扰动小,可有效辅助民警进行搜救和环境监测工作。
🐠 **多功能应急打捞与监测设备:** 仿生机器鱼被部署在杭州西湖核心水域,主要承担两项关键任务:一是协助民警进行应急打捞,二是执行环境监测。在游客丢失物品的紧急情况下,该机器鱼能通过遥控器设定搜索区域,利用其惯性导航系统和视觉传感器,即使在浑浊的水体中也能精确识别并定位手机、钱包等失物,定位误差控制在10厘米以内。对于浅水区或淤泥中的物品,其金属探测模块能有效锁定目标,方便民警直接打捞;对于深水区或复杂水域,则能与船只配合进行打捞。
🌊 **先进的导航与识别技术:** 这款仿生机器鱼体长约60-70厘米,体重仅4-5公斤,易于单人操作和携带。其流线型鱼身外覆深灰色硅胶材质,能够有效模拟真实鱼类的游动姿态,推进速度可达每秒0.3米,且在浅水区游动时几乎不会产生明显的水流扰动,最大程度地减小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头部内置的两个水下摄像头和鱼身内的惯性导航系统及视觉传感器,共同构成了其强大的水下感知和定位能力,确保了在复杂水域中的搜索效率。
🌿 **环境监测与生物多样性支持:** 除了应急打捞功能,仿生机器鱼还集成了水质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湖泊水环境的各项指标,为水质保护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其配备的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还能在遇到水生动植物时自动捕捉影像,这对于监测和识别外来入侵物种、保护本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西湖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科技助力。
IT之家 9 月 28 日消息,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西湖近日为核心水域引入鲤鱼造型“仿生机器鱼”,主要用于应急打捞及环境监测用途。
据介绍,相应“仿生机器鱼”体长约 60-70 厘米,体重仅 4-5 公斤,单手即可拎起。其整体外形仿造本地常见的鲤鱼,鱼身呈流线型,外覆深灰色硅胶材质,头部嵌入两个水下摄像头,鱼身内置电池与控制系统,鱼尾由柔性材料制成,可模拟真实鱼类的左右摆动,推进速度可达每秒 0.3 米,在浅水区游动时几乎不产生明显水流扰动。

官方表示,如遇游客求助,民警会将仿生鱼放入水中,通过遥控器设定搜索区域,鱼体内的惯性导航系统即可实时计算位置,头部的视觉传感器可在浑浊水体中识别手机、钱包等物品,配合底部的金属探测模块,哪怕是陷入浅淤泥的物品也能被锁定,定位误差不超过 10 厘米。若物品位于浅水区民警可以直接操控“打捞杆”对准坐标打捞,若在深水区或复杂水域则结合船只抵达现场打捞。
除此之外,相应鱼身还搭载了水质传感器,以检测湖水环境;遇到水生动植物时,机器鱼匹配的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还会自动捕捉影像,为外来物种防控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