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科学 09月28日 00:49
人类起源地点之争:从非洲到东亚的化石证据演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人类起源地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化石证据是探究这一问题的关键。历史上,欧洲起源说曾一度占据主导,随后东亚起源说兴起,而目前非洲起源说因化石证据的丰富性而占据主流。然而,近年来中国地区不断涌现的丰富化石,特别是早期灵长类化石的发现,为人类起源地的讨论增添了复杂性,并促使东亚起源说重新受到关注。文章详细梳理了欧洲、东亚、非洲等不同起源说的演变历程,介绍了关键化石证据,并探讨了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的兴起原因。

🌍 **人类起源说的演变与化石证据**:人类起源地点的推测主要依赖于化石证据,其发现的偶然性和积累性导致主流观点多次变迁。从早期的欧洲起源说,到中期的东亚起源说,再到目前占据主导的非洲起源说,每一次观点的转变都伴随着新化石的发现。非洲起源说之所以成为主流,是因为非洲出土了大量且连续的古人类化石,覆盖了从2000万年前到几万年前的各个阶段。

🇨🇳 **东亚化石证据的崛起与复杂性**:近年来,中国地区发现的化石证据日益丰富,尤其是在200万年以来的智人阶段,化石证据的连续性和多样性显著增强。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发现了大量4000万年前甚至更早的灵长类化石,而非洲同期化石却相对匮乏。这使得“最早的灵长类起源于东亚”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尽管800万至200万年间的南方古猿化石仍存在空白,使得200万年以来的人类进化过程更为复杂。

🛠️ **白莲洞人工具与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的意义**:文章详细介绍了白莲洞人利用“石器+骨器”组合进行的“敲—撬—挑”的食用螺蛳的工具流程,展示了早期人类的精巧智慧。同时,文章深入阐述了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的优势,包括其更高的锋利度、耐用性、支持复合柄式工具的可能性,以及其对农业、定居生活、社会分工和交换的适应性,强调磨制工具的出现是生产任务改变和成本收益核算改变的必然结果,而非简单的技术进步。

原创 纯科学 2025-09-27 12:33 北京

人类进化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依据是化石证据,随着化石发现的增多和丰富,目前非洲起源说占据主导。不过随着中国发现的化石越来越丰富而呈现更复杂的情况。

一、欧洲、东亚、非洲等不同的起源说

对于人类进化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依据当然是化石证据。但化石证据的出土具有很大偶然性,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丰富的过程。所以,在一定阶段,哪个地方发现的人类进化环节上的化石多,这个地方就可能一度被认为是人类起源地。随着化石发现的变化,主流观点也发生过多次变化。随着化石发现的增多和丰富,目前非洲起源说占据主导。不过随着中国发现的化石越来越丰富而呈现更复杂的情况。

1.欧洲起源说

1829年,在比利时首次发现了尼安德特人的化石,名为英吉斯小孩。最初这个发现并未受重视。随着尼安德特人化石发现的增多,1863年,爱尔兰盖勒韦皇后学院的解剖学家威廉·金在英国皇家学会举行的会议上将这些化石命名为“尼安德特人”。后来尼安德特人的化石发现得越来越多,另外加上较近的克罗马龙人化石,早期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证据还比较少,自然就出现了人类欧洲起源说。但随着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化石越来越多,欧洲起源说自然就逐渐式微。不过与其他任何学说都不会突然间完全被放弃一样,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有些学者试图挽救这个学说,例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戴维·贝根认为,希腊北部发现的800万至900万年前的尼基蒂猿化石,以及希腊曾发现的720万年前的原始欧兰猿化石,可能支持人族欧洲起源说,他认为最早的人族生活在欧洲东南部,随后在大约700万年前移居到非洲。不过,这一观点目前并没有获得多少支持。

2.东亚起源说

自1890年起,荷兰解剖学家尤金·杜巴斯(Professor Dr.Eugene Dubois)在中爪哇梭罗河边的特里尼尔附近,陆续发现了一批人类化石。其中以1891年发现的一个头盖骨和次年发现的一根股骨为最重要。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加上没有文化遗物共生,其进化地位直到同阶段的北京人化石发现后才得到科学界公认。20世纪30年代以来,荷兰古人类学家G.H.R.von孔尼华和印度尼西亚人类学家T.雅各布等又在特里尼尔附近的桑义兰发现了20多号标本。

1918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开启周口店化石调查,1921年确定“第一地点”为化石核心区。经测定,该北京猿人种群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后来在这里又陆续发现了多个文化层的古人类化石。随着东亚地区化石发现的增多,自然又出现了人类东亚起源说。

3.非洲起源说

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一书中提出,人类与非洲大猿亲缘最近,因此推测人类起原于非洲。但当时还缺少关键性的证据,主要是被称为著名的“缺失的一环”:连接类人猿与早期人类的关键过渡性物种化石。

随着非洲化石发现的不断增多,因非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不仅非常丰富,而且从2000万年前直到几万年前各个阶段的化石连续性很好,所以非洲起源说逐渐占据主导。主要进展有:

1924年,南非西北汤恩采石场的工人爆破时发现了一具幼年个体的不完整头骨化石,该化石保存了部分颅骨、面骨、下颌骨及完整脑模,颌骨上还留存着全部乳齿和正在萌出的第一恒臼齿。采石场工人将这个化石送给了时任南非约翰内斯堡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新建解剖学系的系主任雷蒙德・阿瑟・达特(Raymond Arthur Dart,1893-1988)教授,他是在自己婚礼上收到的这个特殊的礼物。他对这具化石展开深入研究,并于1925年在《自然》杂志发表报告,将其命名为南方古猿非洲种(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这具化石也被后人称为“汤恩幼儿”。这个工作是开创性的,真正开启了非洲起源说的化石证据支撑的过程。后来肯尼亚的利基家族在非洲各地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和石器工具。其中最重要之一的是能人化石。

“汤恩幼儿”头骨

1960 年,路易斯·利基与玛丽的儿子乔纳森・利基在奥杜威峡谷第一层地层中,发现了一个10-11岁少年的下颌骨、头盖骨碎片及手骨(标本编号OH 7,昵称“约翰尼的孩子”),随后又出土成人锁骨、足骨等化石。1963年,团队在第二层地层发现另一具带有完整牙齿的头骨化石,这些标本显示出脑容量更大、面部更接近人类的特征,与此前发现的鲍氏傍人明显不同。路易斯・利基联合解剖学家菲利普・托比亚斯、约翰・纳皮尔对化石进行系统研究,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将其命名为“能人”(Homo habilis),意为“手巧的人”。这一命名源于化石出土层位伴随大量石器,推测其为最早的工具制造者,而“能人”这一名称正是由研究汤恩小孩的南非古人类学家R.达特建议的。

1984年,由卡莫亚・基梅乌在图尔卡纳湖西岸的纳里奥科托姆地区发现了“图尔卡纳男孩”(Turkana Boy),标本编号为 KNM-WT 15000。这是一具距今约150万年的近乎完整的男性直立人骨架,除了脚部缺失外,其他部分保存较为完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早期人类骨架之一。这个化石在肯尼亚的国家博物馆中,我出差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时曾去参观过。

1974年11月24日,美国古人类学家唐纳德・约翰松(Donald Johanson)与研究生汤姆・格雷(Tom Gray)在埃塞俄比亚哈达尔地区的荒漠峡谷中,意外发现了一段突出地表的肘关节化石。后续发掘中,团队共收集到 47 块骨骼碎片,均来自同一古人类个体,约占完整骨骼的 40%。当晚,发掘团队播放着披头士乐队的歌曲《露西在缀满钻石的天空》(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有人提议以“露西”为化石命名,这一充满浪漫色彩的名称迅速被采纳,并沿用至今。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科学家确定露西生活在约320万年前,在发现之初,她是人类史上发掘出的最古老类人生物化石,是南方古猿阿法种(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属于纤弱型的。这个化石是埃塞俄比亚的国宝,存放在亚底斯亚贝巴的国家博物馆,在美国驻埃塞俄比亚使馆对面。我出差埃塞时也曾专程去参观过。

这是现存放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地斯亚贝巴博物馆的露西,是一个320万年前的女性纤弱型南方古猿化石。

露西模拟图

4. 重新兴起的东亚起源说

与欧洲起源说几乎被完全放弃不同,最近随着东亚尤其中国200万年以来的化石发现不断丰富,尤其智人阶段的化石证据越来越丰富且连续。更重要的是,东亚尤其中国4000万年前更早的灵长类化石发现得也越来越多并且几乎为东亚所独有,而非洲至今却还未发现4000万年前的灵长类化石。因为非洲大陆在4000万年前与欧亚大陆板块是分离的,这自然使我们可以合理地设想非洲4000万年以内的灵长类,是因非洲大陆逐渐与欧亚大陆接近以后,从东亚迁徙过去的。当然,这个要取决于未来非洲永远都发现不了4000万年尤其5000万年以前的灵长类化石。所以,最早的灵长类起源于东亚尤其中国,这个很自然的论点目前是站得住脚的。

需要注意的是,重新兴起的东亚起源说有细节上的区别之处。东亚尤其中国的史前古人类化石在不同阶段情况差异是比较大的。

中国有4000万年至800万年的少量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化石。

但是,800万年至200万年之间的南方古猿化石目前还几乎是空白。

200万年至现代的化石又非常丰富,且发现得越来越多。这就使最重要的人类进化的这200万年情况变得更复杂。

二、主要化石

目前我们已经发现的最早灵长类到现代智人的演化过程简单情况如下,这些依然存在一些争议,但大致情况是越来越清楚的。

    4000万年前的灵长类,主要发现于亚洲尤其是中国境内。

    约5500万年前(早始新世)亚洲德氏猴(Teilhardina asiatica),发现于中国湖南衡东。

    约5500万年前(早始新世)荆州猴(Archicebus achilles),发现于中国湖北荆州。

    约4500万年前(中始新世中期)的中华曙猿(Eosimias sinensis),发现地为中国江苏溧阳上黄镇水母山。1985年发现,这也是在亚洲最早发现的灵长类化石。其他为后续不断发现的。

    约4000万年前(中始新世晚期)的世纪曙猿(Eosimias centennicus),发现于中国山西垣曲寨里村。

    约4000万年前(中始新世晚期)的邦塘巴黑尼亚猿(Bahinia),发现于缅甸邦塘地区。

根据目前公开的化石记录,非洲在4000万年前并没有确凿的高等灵长类化石发现。非洲已知最早的灵长类化石主要集中在埃及法尤姆(Fayum)地区,但其年代最早不超过3900万年前,略晚于4000万年这一时间节点。

以下在法尤姆(Fayum)地区发现的灵长类代表化石年代约3900万至2920万年前(晚始新世)

    原上猿(Propliopithecus)

    副猿(Parapithecus)

    原猿(Aegyptopithecus)

    猫猴(Apidium)

    蜜蜂猴(Qatrania)。2010年在南美洲秘鲁亚马逊地区也有发现,支持“植物筏漂洋过海”假说。

    “埃及古猿”(Aegyptopithecus)距今约2800万–2600万年。

    埃及古猿后进化为森林古猿(Dryopithecus),生活于距今约2300万–500万年前。

    腊玛古猿(Ramapithecus),距今约1250万–800万年。

以上是人类进化史的前奏,一般我们谈到人类进化时,会从此后的南方古猿谈起。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其中:

    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约400-200万年前),被公认为是最早的人科成员,保留猿类特征但已能直立行走。其中有两支:活力型和纤弱型。后面的纤弱型进化为人类。

    能人(Homo habilis)是最早被归入“人属(Homo)”的成员,生活在距今约250–140万年。首次出现石器工具制作能力。

    直立人(Homo erectus)是人类演化史上第一个“走出非洲”、真正意义上“像人”的成员,也是衔接早期人属与智人之间最关键的一环。

    智人(Homo sapiens,约30万年前至今)包括早期智人(30万至5万年前)、晚期智人(也称新人,5万年至1万年前)、现代人(1万年前至今)。

三、白莲洞人吃螺蛳的各种工具有哪些?

考古发现,白莲洞人用来“嗍螺”的工具是一套“石器+骨器”组合,可概括为三大类:

敲尾——敲砸器

遗址里与螺壳同步增加的主要是“敲砸器”。它们多用砾石单面打制,一头做成尖锥状或棱脊状,用来精准敲掉螺蛳尾部;晚期还把另一端修出“把”,方便握持。

撬盖——刮削器、尖状器

螺尾敲掉后,壳口仍有一层厣(小盖)。白莲洞人利用小型刮削器或尖状器的锋利刃缘,伸进壳口把厣撬掉,再顺势把螺肉勾松,类似今天的“挑螺”。

挑肉——骨针、树刺等细尖工具

螺尾、厣都去掉后,最后一步是把肉挑出来。遗址中出土了磨制极细的骨针,针尖细如发丝;民族学材料推测他们也会就地折一根硬木刺或竹刺,伸进壳里把肉整条挑出。

这一套“敲—撬—挑”流程,与今天柳州人“先剪尾、再挑盖、最后嗍肉”的顺序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把金属剪子换成了石砸器,把牙签换成了骨针。

四、新石器时代为什么要采用磨制工具?

磨制石器虽然制作起来非常费功夫但好用。具体原因可归纳为四点:

1.更锋利、更耐用

打制刃缘呈贝壳状,锯齿感强;磨制可把刃角磨到20°以下,刃线平直,砍树、收割、挖土效率倍增,且磨损后只要再磨几下就复锋,寿命延长5~10倍 。

2.复合柄式工具成为可能

磨制才能在器身磨出对称平面、钻出规整孔洞,装柄后形成“斧、铲、镰”这类杠杆工具,省力 60 % 以上;而打制石器基本只能手捏,使不上全身力气 。

3.农业与定居的刚性需求

农业需要高效翻土、收割、加工谷物,定居需要砍伐木材、修造房屋,这些任务量大且重复,必须“一次投入、长期受益”,才能把高昂的制作成本摊平 。

4.社会分工与交换的催化

磨制流程(选料–打坯–粗磨–细磨–抛光)可拆成多道工序,专业石匠应运而生;村落间出现“石斧换谷物”的交换,进一步刺激磨制技术向标准化、精细化发展 。

因此,磨制石器并非“更先进”那么简单,而是“生产任务改变 → 成本—收益核算改变 → 技术路线改变”的必然结果;一旦人类选择定居农业,就再也离不开这种“慢工出细活”的磨制工具了。

延伸阅读:

文旅历史学与巢湖历史文化优势分析

中华文明的复兴 —— 需要从商丘重新出发(一)

中华文明的复兴 —— 需要从商丘重新出发(二)

中华文明的复兴 —— 需要从商丘重新出发(三)

中华文明的复兴 —— 需要从商丘重新出发(四)

中华文明的复兴 —— 需要从商丘重新出发(五)

中华文明的复兴 —— 需要从商丘重新出发(六)

中华文明的复兴 —— 需要从商丘重新出发(七)

中华文明的复兴 —— 需要从商丘重新出发(八)

中华文明的复兴 —— 需要从商丘重新出发(九)

这就是世界上独一份的商丘

古都归来不看城,商丘归来不看都

研究历史的一般科学方法问题

国盛智库 副主任汪涛一行开展“殷商之源”调研活动

虞城县高频次开展殷商文化调研交流活动

只有清楚良渚文明才会理解为什么中华文明有五千年历史

如何理解文化自信

如何正确理解文化自信,避免新文化阿Q?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类起源 化石证据 非洲起源说 东亚起源说 古人类学 灵长类化石 新石器时代 磨制工具 白莲洞人 Human Origins Fossil Evidence African Origin Theory East Asian Origin Theory Paleoanthropology Primate Fossils Neolithic Era Polished Tools Bailiandong Peopl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