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9月27日 16:41
北京就医体验变化:挂号更容易,外地患者减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曾几何时,在北京看病需要“抢号”,如今情况已大不相同。从东北来北京复查的李方惊讶地发现,即使是顶尖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门诊,也几乎每天都有余号,当天即可就诊。这一变化背后,是北京医疗供给的十年扩张,新增了大量床位和医院,以及国家大力推进的“大病不出省”政策,使得各地医疗中心和医联体作用日益凸显,有效分流了跨省就医的患者。尽管部分疑难重症患者仍选择来京,但整体而言,外地患者比例显著下降,北京的医疗资源紧张状况得到一定缓解,医生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

🏥 **挂号难缓解,就医体验优化:** 过去“一号难求”的北京就医场景已成历史。以神经外科为例,包括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在内的多家知名医院,普通门诊和部分专家门诊均有大量余号,患者当天即可就诊,大大提升了就医便利性。

📉 **外地患者比例下降,区域医疗作用增强:** 受益于国家“大病不出省”战略的推进,各地疑难重症区域医疗中心和医联体建设成效显著。北京儿童医院等机构通过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和区域中心,成功将外地患儿比例从70%降至40%。同时,京冀两地医院的紧密合作也有效减少了河北患者赴京就医的数量。

📈 **北京医疗供给十年扩张,床位紧张缓解:** 2015年至2024年间,北京市新增了73家医院和3.3万张床位,每千人口床位数已超越多个欧洲国家。尽管疫情后就诊人次有所回升,但床位使用率并未超过2019年高峰,显示北京的医疗资源紧张状况已得到明显缓解,医院扩张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审视。

💰 **异地就医结算便利,但部分重症患者仍选择北京:** 医保跨省异地结算的便利性,让长期居住外地人员就医更加便捷。尽管如此,肿瘤等重症患者仍然是赴京就医的重要群体,异地门诊慢特病医保直接结算人次激增,显示出在疑难重症领域,北京的医疗资源仍具有吸引力。

从东北到北京看病的李方深切地感受到,在北京看病不太一样了。

做过脑血管支架手术后,李方在2025年9月下旬来北京找神经外科专家复查病情。在查询了专科最出色的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和综合排名最靠前的北京协和医院后发现,几乎每天都有余号,如果不是指定某位医生,当天去也能看上病。

“第一次,挂号不用抢,医院随便选”,这让多次跨省就医的李方感到惊讶。

《财经》记者在挂号平台查询,9月25日上午11点,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普通门诊,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均有余号,神经外科肿瘤专家门诊,除知名专家外也都可选。同样神经外科名声在外的宣武医院,普通门诊当天下午还剩余78个号。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介绍,不仅门诊的患者少了,床位紧张情况也有所缓解,原来是1个~6个月不等,现在等待时间是1周~4周,“医生的生存压力大了”。

虽然一些热门科室、专家仍然一号难求,但一位在多地调研的卫生专业学者发现,上半年,不少地方都出现门诊量和住院量减少的情况。一方面患者消费更谨慎,像到北京看病这样的高支出选择可能会减少。另一方面,各地的医疗机构也在积极地把患者留在当地。

一、外地的患者少了

“我原来想都没想过,要到全国人都挤着去的北京协和医院看病,现在竟然是当天就能挂上号。”李方对北京挂号变化感受颇深。

已经习惯了通过手机挂号的李方,能很娴熟地在“京通114”预约挂号平台查看各家医院的挂号情况,从中做选择。自2023年,北京市政府牵头运行京通114,与各医院的APP放号周期、时间、科室等同步。不仅提升了挂号效率,也起到了分流病人的作用。

不过,能让李方顺利挂上协和医院号的不仅如此,还有外地来北京的患者在变少。

北京的三甲医院,外地患者占比一直较高。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学者的论文显示,2013年~2022年北京市住院患者中,外地患者占比在2019年达到最高值28.9%。

自新冠疫情暴发,进京就医人员陡然被阻。如天坛医院,2019年新院区试运行,外地患者占比一度高达62%。到2023年回落到占比30.15%。

新冠疫情之后,“各地疑难重症区域医疗中心发挥更多作用,外地患儿有些就不用跑北京了。”这是一位北京三甲医院儿科医生观察自己领域所得。

仅看北京儿童医院,据《北京日报》,至2025年已建立了12家紧密型儿科医联体,覆盖了北京市10个区,还在新疆、河南、河北、黑龙江完成4家区域中心建设。儿科医联体的建设有效降低了外地患者进京就医比例,已从70%降至40%左右。

国家的政策目标是,大病不出省,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近年来,全国建设了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重点覆盖中西部地区。把国家队的医生派下去,确实留住了一部分患者。

至2025年3月,北京36家医院与河北152家县级医院结对,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河北是赴京患者中占比最高的。2014年,占全部外地进京患者的11.6%。现在,这一情况在改善。

宣武医院与河北医大一院共建院,2021年底在石家庄落地,宣武医院派驻专家超60人。到2022年北京宣武医院门急诊中,河北患者比2021年同比减少36.85%。

上述卫生专业学者对《财经》分析,一些地方组建紧密的医联体、医共体,就是上下级医院绑在一起留住患者,这样也能防止医保资金的外流,守住医院的收入。

“如果有些患者已经表露出了要去北京看病的意向,医院会主动提出,帮忙聘请北京的专家来,甚至有些能具体到某一位专家,就是为了把患者留住。”上述卫生专业学者说。

在北京咨询过治疗方案后,李方最终选择回东北老家做手术,“北京等床位可能要几个月,医保报销比例低,家人陪护不如在老家方便,床位也不用等那么久”。

地方医院为了留住患者,服务做得也越来越细致,比如对肿瘤患者的定期回访,有些医院到了病情高发期,及时联系回访患者,减少患者去外地就医的可能性。即便患者最终还是去了北京看病,医院也会积极跟进患者回到本地后的康复治疗等。

李方回老家做手术,不仅在于减少花销,他认为,在当地也能找到好医院、好医生,在全国排名也不错。

如今还积极不远千里跨省就医的是一些重症或者疑难杂症患者,其中肿瘤患者是占比较高的一个群体。

一位北京三甲医院的肿瘤科医生对《财经》说,“目前我们患者数量和外地患者占比感觉没什么变化。”

从异地医保结算数据,可窥见一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公开信息显示,自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异地门诊慢特病医保直接月结算人次从12人次,激增到了12117人次。一年多来,总结算人次超过6万,占到北京市总结算量的一半以上。

医保跨省报销给病患带来了便利,让一些长期居住外地的人员就医更方便,“目前来看县域医院患者外流还是在增长,但是有可能只是流向了周边城市,流向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情况并不清楚。”上述卫生专业学者说。

二、供给扩张十年

支持李方挂号越来越容易的背后,是北京医疗供给扩张的十年。

这是从数量、规模、人员的全面升级。2015年~2024年,北京市增加了73家医院,床位扩增3.3万张。现已达到每千人口床位数7.09张,超过了奥地利、法国等欧洲国家,也远超美国2022年的数据——每千人口2.75张病床数。

医院扩张一度赶不上患者增加的速度。尤其人手持续增加的三级医院,2019年医师人均每日诊疗9.88人次,仍比2018年略高,医生更忙了。

2019年成为医院的一个巅峰时刻,三级医院编制床位使用率攀升至87.74%。

近几年,各大知名医院,在北京的四环外新建的分院区陆续启动运营,分担起从全国涌向北京的患者。

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增加800张床位后,重点科室专家号预约周期从数月缩短至1~2周。

202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投用,一年可多接诊105万人次。

2024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开诊,单日最高门诊量突破2200人次,外地患者占比近半。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建辉公开介绍,已完成13个市属央属医院疏解项目建设,累计疏解床位3000余张。

新冠疫情给忙碌的病房按下了暂停键,面对空下来的病床,医生们以为疫情结束后会迎来反弹。

需求端确实如此,2023年北京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增至2.9亿人次,出院人次503.6万次,均超过2019年水平,2024年也保持增长。

然而,床位使用率再没超过2019年。

2023年三级医院床位使用率81.58%,到2024年下降至81.21%。北京的病床没那么紧张了。

北京市通州区近年新增四家医院4200张床位。2024年10月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开诊,离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不到三公里,一位北京友谊医院工作人员坦言,“肯定会分走一些患者,我们的优势学科不担心,但像安贞优势的心血管科室,肯定对我们医院有一些影响。”

全国的医疗机构都要在新趋势中寻找平衡。国家卫健委数据,2024年1月~11月,医院病床使用率为79.2%,同比减少1.0个百分点。

但,三级医院仍然很抢手,扩增还在持续中。

国家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在北京亦庄的新院区,规划床位1200张,预计2028年投入使用。

北京中医医院在朝阳区的新院区,规划床位1000张,计划于2029年底竣工。

上述卫生专业学者表示,各级政府都正在筹划“十五五”规划,医院扩张的边界在很多地方正受到讨论和重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北京医疗 就医体验 挂号 外地患者 区域医疗中心 医联体 医疗供给 床位紧张 医保结算 Beijing Healthcare Medical Experience Appointment Booking Out-of-Town Patients Regional Medical Centers Medical Alliances Healthcare Supply Bed Shortage Medical Insurance Settlemen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