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铁装备与中铁隧道局联合研制的“启明号”(中铁 1399 号)竖井掘进机已在郑州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在超大直径竖井装备领域取得技术突破。该设备开挖直径达 24 米,最大开挖深度 150 米,具备超大断面和超深水下开挖能力。创新采用双臂结构,集成多项功能和先进技术,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有人值守、无人操作”的高效掘进,破解了水下作业难题,消除了高危作业安全隐患,并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质量与安全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启明号”大幅缩短工程周期,降低风险,为重大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 科技突破与设备性能:“启明号”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开创性地实现了 24 米的开挖直径和 150 米的最大开挖深度,具备超大断面和超深水下开挖能力,代表了我国在超大直径竖井装备领域的最新技术成就。
💡 创新技术与智能掘进:“启明号”采用双臂结构,集成了开挖、出渣、导向等功能,并搭载了姿态调整、沉降控制等多项创新技术。这使其在地质适应性、导向姿态控制精度和地层感知识别方面表现优异,能够在软土、卵石、软岩、硬岩等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有人值守、无人操作”的高效掘进,显著提升了竖井施工的自动化水平。
✅ 破解难题与安全提升:该设备成功解决了竖井掘进机水下作业中存在的“看不见、摸不着、测不准、控不住”等技术难题,有效消除了人员在高危竖井开挖环境下的安全隐患。通过机械自主开挖和同步装配结构,实现了“井下无人化,井上少人化”,大幅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降低了施工风险,提升了整体施工的效率、质量与安全性。
🌟 对比优势与应用前景:相较于传统的盾构始发接收井施工方式,如地下连续墙围护、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等,耗时耗资且风险高,“启明号”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更高效、更安全、对环境影响更小的解决方案,为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等重大工程的竖井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IT之家 9 月 27 日消息,9 月 26 日,由中铁装备与中铁隧道局联合研制的世界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启明号”(中铁 1399 号)在郑州成功下线。不仅标志着我国在超大直径竖井装备领域实现技术新突破,还意味着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项目盾构接收井施工将迎来“智能利器”。

IT之家从官方介绍获悉,作为当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竖井掘进装备,“启明号”整机具备超大断面、超深水下开挖能力,开挖直径达 24 米,最大开挖深度达 150 米。设备创新采用双臂结构,集成开挖、出渣、导向等功能于一体,搭载了姿态调整、沉降控制等多项创新技术,具备地质适应性强、导向姿态控制精度高、地层感知识别准等特性。
依托这些先进技术,“启明号”能在软土、卵石、软岩、硬岩频变的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有人值守、无人操作”高效掘进,显著提升了竖井施工的自动化水平,更成功破解了竖井掘进机水下作业“看不见、摸不着、测不准、控不住”的技术难题,有效消除了人员在竖井开挖高危作业环境下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竖井施工的效率、质量与安全性。
据悉,传统盾构始发接收井,多采用地下连续墙做围护,人工配合机械开挖,随挖进行支撑,开挖后进行结构施工,存在工期长、投资高、安全风险大、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等诸多问题。
“启明号”通过机械自主开挖,同步装配结构,实现深井作业“井下无人化,井上少人化”,大幅缩短工程建设周期,降低施工风险,为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竖井施工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