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饮行业洗牌加剧、闭店率高企的背景下,巴奴毛肚火锅凭借其对“产品主义”的极致追求,实现了逆势增长。文章通过食客的真实体验,展现了巴奴在食材选择、菌汤熬制、菜品研发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匠心独运。从“肚神”的口碑到“发现”好食材的研发理念,再到“长期的味觉信任”的建立,巴奴始终将产品品质置于首位,通过提供安全、健康、美味的火锅体验,赢得了消费者的深度认可和忠诚度,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加快门店扩张步伐,展现了品牌长远发展的潜力。
🌟 **坚持产品主义,深耕好食材**:巴奴火锅将“产品主义”视为核心理念,从源头开始,深入食材产地,严选优质的毛肚、菌菇、牛肉等,并通过精细的研发和处理,确保每一道食材都能呈现其最佳风味。例如,对菌菇细致分类风味测评,发掘菌脚的鲜味,以及根据不同牛肉部位采用不同切法,都体现了对食材的极致追求。
🍲 **创新研发,满足味蕾需求**:巴奴的产品研发团队善于“发现”而非仅仅“创新”,通过洞察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不断推出令人惊喜的产品。例如,将名不见经传的皱皮菜打造成明星产品,以及在智慧屏上增加涮烫时间提示,都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享受产品,建立味觉上的信任。
🤝 **构建长期味觉信任,服务于产品**:巴奴的品牌发展并非依赖于“服务狂欢”,而是将服务视为更好地呈现产品的手段。通过对员工的标准化培训,以及对顾客需求的细致访谈和解决,确保顾客能够获得最佳的食用体验。这种以产品为导向的服务,让消费者一旦习惯了巴奴的品质,便难以“回去了”,从而形成了高度的顾客忠诚度。
📈 **稳健扩张,品质为先**:尽管市场竞争激烈,巴奴并未盲目扩张,而是根据自身在供应链、店长培养等方面的成熟度,逐步加快开店节奏。品牌坚信,持续做好产品是吸引更多顾客、实现水到渠成扩张的根本,这种基于产品主义的延伸,确保了新店也能维持高品质运营效率和顾客忠诚度。
2025-09-26 17:34 广东
时代寒潮漫卷,火锅依旧沸腾。

全文共3890
字,阅读大约
需要9分钟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公众消费观念趋向理性,人们更加愿意为真正的价值埋单。赢得消费者认可和信赖的品牌,方能走向长远。
文 | 李岩
编辑丨林滔
晚上七点,巴奴毛肚火锅门外,食客们排起长龙,众人嘈杂的交谈声中,不时传出店员扯着嗓子的叫喊,小跑着招呼客人。火爆生意的背后,是餐饮行业新一轮的洗牌——据行业数据显示,2024-2025年餐饮业的平均闭店率为22.66%。随着资本退潮,无数餐饮招牌在街角亮了又暗,面对行业格局的重塑,巴奴何以持续“沸腾”?食客们正在用脚投票给出答案。
1
“肚神”的答案
“等位的人那么多,就为了吃顿火锅?”2024年初,南内看着手中“前方还有62桌”的排队小条,内心充满疑惑。同样半信半疑的,还有河南人任慧。十年前,冲着那句“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的广告语,她和室友走进了巴奴在郑州新开的店,想一探究竟。进入店内,明厨亮灶让任慧觉得很新奇——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完全向食客敞开的“后厨”。面前的桌子是厚实的实木做的,上完菜,服务员还在一旁讲解了菌汤的种类、熬制的时长,并叮嘱可以先喝汤再涮菜,“感觉看着就很贵”。时隔多年,味觉上的细致感受已经慢慢模糊,但任慧一直记得当时的那顿饭吃得开心、舒服,“我们那时候正在上大学,手里也没有多少钱,感觉去吃这么一顿饭,还挺好的。”对于任慧来说,这顿有记忆的火锅,成为了学生时代饮食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那碗记忆中的菌汤直到多年后在北京才续上。一次在商场逛街时,偶然间看到的巴奴让她感到很惊喜。这些年,她的口味习惯发生了变化,以前无辣不欢,现在带孩子吃得清淡,但对巴奴火锅的印象仍和多年前一样:“食材确实好,不管什么汤底都能托得住,吃起来就是更鲜,更舒服。”如今,早已实现火锅自由的她,终于能够经常光顾。有时是和家人一起,有时是一个人去吃。“单吃巴奴的时候不觉得有啥,吃几次巴奴再吃别家的,就能感受到差别,的确不一样。”这种微妙的感受,南内也有:“罗马生菜比较常见,但我吃起来就觉得它的新鲜程度要更高。”食客们源于好奇的“尝鲜”,在实实在在的认可中,转变为长期的“复购”。自从第一次尝试过之后,南内平日里80%的火锅选择都变成了巴奴。乌鸡卷和菌汤,是他常常“安利”给身边朋友的搭配:“菌汤锅里涮过后哪怕是蘸了料,到嘴里还会有菌汤的味,吃起来鲜上加鲜”。
2
“发现”好食材
事实上,味觉上微妙的“好”,一直有迹可循。作为巴奴的王牌之一,菌汤之所以能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熬制秘诀远非“几种菌菇一锅煮”那么简单。巴奴的产品经理杜夯提到,早些年,巴奴是在市场端去采购菌菇,有什么就买什么。随着规模和用量慢慢提升,采购渠道从市场转移到产地,才发现菌菇种类之丰富。譬如牛肝菌,还能细分为黄赖头、白葱、红葱等很多种。研发团队通过将每一个品种单独拿出来做风味测评,评估味道,再测算它在菌汤中占比多少更合适,找到了理想中的菌汤风味——黑牛肝菌给了菌汤褐色的汤底,黄牛肝菌提供香味,美味牛肝菌则提供了汤的鲜味。而其中提鲜的关键,则是通常被丢弃的菌脚。“菌脚就是菌菇长在泥土里面的那一部分。通常因为泥比较多,许多餐厅会把菌脚整个切掉,但其实它的鲜味是最浓的。”杜夯解释道。从事产品经理近两年的时间里,杜夯主导了近两年诸如“蔬菜月月鲜”、纯红薯粉皮等几乎所有新产品的研发。“好吃”,是他判断一个食材最基本的标准,贯穿巴奴产品研发的全流程。皱皮菜最早被巴奴注意到,源于当下餐饮界追求健康低卡的趋势。皱皮菜和羽衣甘蓝属于同一科,热量很低,得以在产品洞察阶段脱颖而出。但此前,由于在公众范围缺乏名气,没有品牌有信心能把皱皮菜卖出去,因此一直销路不畅。杜夯带领团队在测试中发现,这种菜外层的皱皮特性,能够让它在涮火锅时充分裹满汤汁和小料,碰撞出一种美妙的风味。于是巴奴决定小范围测试,并让员工跟顾客讲解它的健康低卡特性,示范如何炖煮、蘸料,确保吃到最佳口感。一段时间以后,顾客反响很好,皱皮菜终于走进了巴奴全国的门店里,成为很多顾客的心头好,行业里也开始有很多品牌跟进,默默无闻的皱皮菜摇身一变成了火锅界的一款明星产品。除了汤底的熬制、原材料的寻找,食材在上桌前的最后处理也大有讲究。“不同的牛肉切法就不同”,杜夯介绍,“安格斯肥牛比较肥,一旦切得过厚的话,涮烫时间短到嘴里就会咬不动,所以需要薄切。”而作为牛排常见部位的西冷,是一块纯肌肉,需要厚切,“吃的时候嘴里是一大块肉,有冲口感,肉香味丰富”。不难发现,杜夯和团队在做产品研发时,似乎不完全遵循市场已有经验,而是选择创造出新,通过引领市场,挖掘和填补消费者饮食上未被满足的需求。而比起“创新”,杜夯更喜欢用“发现”去定义自己的角色。“餐饮研发与科技研发不同。科技研发通常先从需求开始设计产品,而餐饮没法设计,就是用地里长的、山里跑的、河里游的东西。所以我们说的新品,本质是一种‘发现’。”“发现”指向巴奴二十多年来对好食材的极致追求——这成为巴奴在当下能够逆势上扬的根基——从源头开始,深入龙竹鲜笋、大红袍花椒、内蒙草原羔羊等食材原产地寻找“自然美味”的故事,正在迎来回响。
3
一场长期的味觉信任
“有顾客说,巴奴把我的嘴养刁了,吃习惯就‘回不去了’。”巴奴北京荟聚店店长艳杰笑着说道。作为有着9年工龄的老员工,艳杰始终对这家企业充满信心,“作为员工,我希望平台越来越好。同时我也是一个顾客,还是一个爱吃火锅的重庆人,就会考虑‘如果是我,我会选择怎样的一个餐厅就餐’。”作为“产品主义”整个链条的末端,艳杰所在的门店,在储存、洗菜、摆盘等环节都有标准化的规定,“有的菜品如果温度不达标了,或者是不符合我们的标准,这个产品就不能用了。”此外,服务方面,巴奴也自有一套方法论。对每一桌顾客进行访谈,问询对方的需求并解决,就是艳杰每天11点开餐后,必做的事情。有一次,一对情侣抱怨“毛肚不够脆”,艳杰一问才知,两人聊天太投入,毛肚在锅里煮了近1分钟。她当即取来新的毛肚,现场示范涮烫:“15秒,再多可能就老了。”看着对方吃完眼睛发亮的样子,艳杰更确定产品自有其价值,“巴奴的服务不是为了服务而服务,而是为了让你更好地吃到产品。”这件事之后,她联合多家门店提议,在点餐智慧屏上加注涮烫时间。如今顾客点单时,就能看到“毛肚15秒”等提示。在更早一步的供应链环节,巴奴的准则是“能天然不添加,能当天不隔夜,能冷鲜不冷冻”。“安全与健康是1,其他所有都是后面的0。这个1立不住,一切归零。”作为华中区域的央厨负责人,陈木林坦言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在出品上,对任何可能的风险保持最高度的警惕,不能想这产品应该没问题,而是想万一有问题了怎么办?”他深知新一代消费者是在物质丰裕和信息透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仅认可“产品主义”,还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满足于好吃,还关心食材的产地是否可溯、生产工艺是否天然、营养价值如何。所以陈木林每年都会带着粉丝到产地进行溯源,认知巴奴的高标准高品质,并且对外开放央厨供大家参观,让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巴奴,“这也是源于我们对自己高品质的信心”。在巴奴,不仅服务是为了产品,一切行动的最终指向,都是为了产品。“你说巴奴菌汤好喝,羊肉好吃,毛肚爽脆,秘密是什么?很简单,就是成本高。”杜夯坦承,“我们的产品选择了别人用不了的食材。”从研发到供应链再到门店,“产品主义”的核心理念,已经成了巴奴的某种信仰和纲领。创始人杜中兵本是餐饮“门外汉”,最初做火锅的想法,是源于身边人爱吃。他的初心很简单:让家人和朋友吃到放心好吃的火锅。这种“家宴”级别的标准,逐渐沉淀为巴奴“本色主义、健康美味、真材实料、追求极致”的16字产品理念。如今,南内很喜欢带朋友去吃巴奴,“‘肚神’级别可以免排队,”他笑着说。“主要还是健康,口味好。吃完不会让我觉得身体有负担,所以我愿意常吃。火锅是一场长期的味觉信任,你一旦信了它,就不愿再换场子。”问及对于巴奴的建议,任慧回答得很实在,“要是有免费冰淇淋就更好了,但最希望的还是能多开点店。”实际上,与相似规模的同行相比,巴奴的门店并不多,至今只有近160家,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汉等四十多个城市中,远低于某些千店规模品牌,但单店运营效率和顾客忠诚度很高,艳杰负责的门店日翻台率可以达到6以上。食客们的正反馈让市场结出了新的果实。巴奴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年新开177家店,年均增速30%,较过去三年71家的新增量提速149%。石店长表示,之前没能力保证更多店的品质,就不盲目扩张。现在供应链、店长培养体系都成熟了,才逐步加快开店节奏。她今年的目标就是把徒弟培养出来,年内拓展一家新店,让徒弟去新店当店长。在杜夯看来,新增门店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初衷。“我们长期坚持把产品做好,得到了顾客和市场的认可,有更多顾客需要我们,开店才是水到渠成的,”他说,“在这种“顾客有需求—开新店—生意好—顾客有新需求”的正反馈之下,我们才可以继续开店。所以无论是门店的数量,还是新城市的拓展,都是基于这个去考量的,本质上还是产品主义的延伸。”
4
结语
随着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提升,火锅行业正从“服务狂欢”走向“品质回归”。巴奴在消费持续承压的情况下,还能保持逆势上升的态势,是其坚持产品主义,注重消费者体验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或许正是一个信号: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公众消费观念趋向理性,人们更加愿意为真正的价值埋单。赢得消费者认可和信赖的品牌,方能走向长远。时代寒潮漫卷,火锅依旧沸腾。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切片,铜锅里的牛油辣汤继续咕嘟作响,正成为一种令人感到温暖的存在。 (专题)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