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水来 2025-09-26 20:56 云南
阅兵的导弹简单点评,型号众多,选择一些自己熟悉的
最近台风吹过来了,到本地,就是点毛毛雨,几乎没有风,这就是距离对物理巨大能量的高效吸收和消耗,也是俄罗斯人疯狂扩张领土的原因,国土越大,越不怕敌人,这个角度来看也算有道理。
西飞
大家都知道,西飞是我国西北最大的航空企业,也是中国航空工业地位最稳定,天然订单最多,日子最好过的企业,没有之一,自从最早开始干大飞机运7,运8和轰-6开始,自带的垄断属性,不断发扬光大,西飞之前的顶梁柱是轰6改和飞豹,民航飞机虽然有运7家族,几乎是做一个败一个,最近几年国产喷气运输机做起来了,不管是C-909(之前的ARJ21),C-919,未来的C-929,西飞都占了机翼机身几乎是最大比例的工作,民用大型喷气客机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外加运-20胖妞开始上量,基本的运输型号,外加加油型号,空中预警机型号,未来可能的电子战型号,甚至空中指挥机型号等等,各种稀奇古怪的需求,外加外贸可能的订单的几十架到上百架,全部加起来估计会有300-500架的量,吃到吐的节奏。
所有这些产品,现在看过来,技术难度有点,但是都不算很大,研发C-909有麦道公司全套图纸和设计手册,研发C-919和C-929,则有全世界所有知名客机,国内航时无数真机和资料,甚至设计手册琳琅满目,不管是空客还是波音,还是死翘翘的麦道,他们的参考资料可以说是堆积如山,照猫画虎,换最新潮设备发动机材料堆上去就是了。
至于运-20,基本就基于伊尔-76的改进版本,换材料换设备换发动机,换飞控,基本能力好一些,但是没有达到C-17的水平,虽然有资料,但是不敢跟,假如要贴切点,那就是运-7617。
到了全新的H-20,那就是前路茫茫,难度拉爆,一直拖期反复跳票出不来,很正常,这也不算西飞的错,只能说是项目难度有点超出他们的能力了,或许交给成都会更好一点,但是成都手头的项目多如牛毛,实在无力兼顾。
导弹乱炖
鹰击-19,中国首款潜射的高超导弹,也是目前发现的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款实用的单口下方冲压导弹,大毛那种环形机头进气的不算,前几天还和某胖子瞎聊,潜射导弹嘛,几乎都要考虑鱼雷发射管533mm限制,或者更大口径650mm的限制。
这里高超导弹,我们国家给了一个标准,速度要持续5-10马赫之间,能长期飞行,而且有长期大范围持续机动的能力,这就把很多冒牌的高超踢了出去,速度虽然到了,但是大范围持续机动性跟不上的都不要。
可以看到很长很尖锐的头部,还有较短的弹体,弹体后方是4个黑色耐高温舵面(这也是核心技术,速度太大,温度太高,舵机吃不消是特别难点),尾部还有巨大的助推器,将其推到5马赫然后超燃冲压发动机启动,这可能也是全世界第一款,俄罗斯吹嘘的锆石导弹,可能更早,但是一直没有看到证据,我们国家这个弹头不像传统的楔形头部,采用了这种头部突出阻力足够小,速度足够快,发动机的推力需求可能就不如楔形那种的大。
导弹长度超7米,前弹头直径0.48米,后部助推器0.53米(符合鱼雷管533mm的特征),弹翼应该采用折叠模式,这导弹采用潜艇发射,射程上千公里,那就非常离谱了(数据测量尺寸来自LANTIANYY,下同)。
反过来说,前几天一堆朋友在群里瞎聊,有个成都的学霸就专门提出,现在的空战已经发展到了200km空战水平(57空战180km范畴),海战则突然提升到了1000km-2000km水平(中国海军超级多的舰载导弹射程,也包括一大堆二毛的大火箭殴打航母的),就这种巨大变化,美帝好像还没有太认真的醒悟过来,就这个背景下,俄罗斯有R-37M超级空空导弹和锆石反舰导弹,美国人的应对的AIM-74B超级空空导弹,还有一款陆基发射的中程双锥体弹道导弹提丰,对地精确打击是不错,对海好像还没有具体消息。
传统的美国鱼叉了法国飞鱼了,俄罗斯宝石了这些射程200-300km至多500-600km的反舰导弹几乎都弱爆了,当然了,鹰击-19这导弹也很容易塞军舰上,丢岸上也方便,不过发射方式估计改成倾斜发射最好,防止发射失败,砸了发射车,提高安全性。
鹰击-18C隐身反舰导弹,这也是中国公开的第二款隐身巡航导弹,之前一款是编号98的隐身布洒器,长得歪瓜裂枣的很难看,鹰击-18C很搞笑,内外几乎和鹰击-18AB没有啥相同了,但是还用这个编号。
该弹的射程估计会有1500km水平,和美国战斧导弹类似,长度6米,直径0.5米,可以作为空射巡航导弹,也可以用作舰载发射的隐身巡航导弹,和美国的AGM-158导弹类似,但是我们要注意,我们设计的目标和美国一致,但是实现手段则完全不同。
这个角度看的清楚,进气道在最后面,挖了一个小坑保型进气道进气,类似美国的鱼叉导弹,这种埋入式进气的效果差点,但是隐身效果无比的好,任何方向雷达波都进不去。
俄罗斯人KH-55那种发动机挖坑装起来,要用的时候放出来的屌丝设计,全世界鄙视,早期雷达搜索能力很差的时候,地波可以淹没一切信号,现在雷达技术大发展30年,早就完蛋了。
美国的AGM-158导弹家族,个头较为短粗,是目前世界上装备的第二款隐身巡航导弹,第一款是上世纪90年代为B-2隐身轰炸机开发的AGM-129A前掠翼隐身巡航导弹,法国和德国的隐身巡航导弹虽然在中国之前,但是隐身做的没有那么好,射程也不够大,名字就是风暴阴影和金牛座导弹,最大射程就是500km左右,但是精度比较好,但是价格比较昂贵。
德国法国制造的巡航导弹水平也不错,就是隐身能力差点,尤其侧面,不过他们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很厚的吸波材料解决,相比之下,法国的制造的细节更好一些,不像德国人的光电头直接凸出来,估计也不太看重前向隐身。
相似的地方都是折叠的大展弦比弹翼,尾部3个成120度的舵面,弹身,采用了隐身的弹体设计,放弃了传统的圆柱形弹体,但是一些细节还是很不同的,比如美国的弹体是三角形,我们的是六角形,三角形的容量太小,我们这个六角形很大,而且兼容了隐身,几乎没啥差异,而且弹头部的导引头,都是光电头,我们的头部是是巨大的双玻璃,几乎占据了一半弹体截面,可以安装巨大的光学导引头,美国的导引头则是很小一个三角缝隙,窗口很小,大范围搜索起来很费劲,而且非常昂贵(这里稍微普及一下光学设备的知识,假如尺寸限定太小还要高性能,价格就会非常昂贵),这些都是中国设计师对美国设计提出改进意见。
这个鹰击17导弹,是舰载发射导弹,简单来说就是东风17的高速滑翔弹头技术移植到舰载导弹上,导弹的助推器和弹体上都有黑色的橡胶条,仿制发射时候或者装填时候和发射筒摩擦。
导弹长8.34米,助推器直径0.83米,也和我们中国现在通用的垂直发射系统最大直径850mm吻合,侧面来看,导弹头部特别扁平而且细长,这也是高速滑翔弹头能力的来源:扁平的乘波体设计,大家都看过了。
这个角度可以看到,下面平台,上面凸起的截面,最前面还有白色的整流罩,估计是导弹的导引头,大概率是雷达制导设计。
这里就有设计师的独特构想,除了弹身扁平之外,侧面还增加了一对较长较宽的固定的边条翼增加升力面积(这就是他们的独创了,不是死搬东风-17的弹头设计,东风17采用了很好的融合体边条),后面则是一都小型的梯形舵面,用于俯仰和滚转控制,上下则是一对小型三角翼舵面,用于控制弹头的侧滑。
这个弹头角度没有东风17导弹那么尖锐,估计导弹的速度没有东风17那么高,助推器就小了小了太多太多,很正常。
认真对比一下,鹰击-20和鹰击-21好像都是一样的,就是差了个助推器而已,或许一个是舰载一个是空基发射,借助载机和助推器功能齐平。
直径0.76米,长8.43米,也是很大的家伙,射程估计也上千,可以想到的是,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多变灵活的弹道,敌人难于拦截,导引头可以是雷达,或者雷达再加点光电,提升抗干扰能力。
东风-21导弹,这也是前几年宣传的鹰击-20导弹,几乎大家都很熟了,双锥体高速导弹,这导弹大家看的很腻了,但是也要知道,这是鹰击-12导弹之后的更新产品,速度更快,价格更低,结构更简单,当然,这些都不是白给的,在增强机动性弹道导弹和高速冲压弹之前,总师都折腾了一遍,才选择这个路子。
这个导弹,舰载和空射都很方便,搞陆基发射更是没有啥问题。
长度5.26米,直径0.39米,算是中国非常迷你的机载反舰导弹了。
鹰击-15反舰导弹,这个导弹主要用于机载发射,是鹰击-12远程高速冲压反舰导弹的精简版,导弹的长度大约缩短了2米多,重量大约也砍掉了一半,网友的意见大约是700-800kg,和我们国家装备的KH-31差不多,最大射程估计300-400km水平,最大速度估计也在4马赫上下水平弹体直径也有相当程度的缩小,不管是弹头长度,还是发动机长度,都是如此。
外国类似的导弹也不少,比如印度的布拉莫斯NG,日本的ASM3超音速反舰导弹等,韩国好像也有一个类似的计划,不过走这个路子,比较辛苦,尤其是冲压发动机很不好折腾,稍不注意就熄火或者爆炸啥的,我们国家也是烧了不少的钱很多的时间才摆平。
注意到,该弹的尾舵安置在发动机侧面进气道之间,避免进气道气流干扰,鹰击-12导弹则是放在侧面进气道上面,这么设计的好处,也是尽量降低导弹的舵面展长影响。
有些细节还是明显不同的,比如导弹的进气道唇口从原来的外倾改成内倾,这种设计提高了俯仰和侧滑性能,机动性有所提升,导弹的弹翼从原来的三角翼改成非常窄的边条翼,这些都是减少导弹和载机之前气动干扰的设计。
鹰击-15反舰导弹的出现,给中国各种对海打击平台带来了福音,几乎所有战术飞机都可以挂载最少2发导弹,不管是飞豹还是歼11/15家族,也包括歼10和枭龙战斗机,未来也可能外销,当然原来的远程鹰击12导弹,其实也是可以挂在飞豹B,和歼11家族任何一种飞机下的,飞豹2发,歼11家族3发,但是各种稀奇古怪难于言说的原因,还是被拒之门外(让导弹设计师怀疑人生,难道他们连印度人都不如吗?),多等了10多年才出来这个改型。
反过来说,鹰击-12/鹰击-15家族,在国内疯狂内卷的反舰导弹家族里,很快就变成了昨日黄花,沙滩前浪,中国导弹技术进步太快了,让人根本意想不到这么离谱。
惊雷1,空射战略弹道导弹,也算是世界第一款,之前也有美俄测试运输机发射洲际弹道导弹,但是半途而废,中国笑到了最后,老轰6再一次爆发新春,变成一款战略轰炸机。
大体看一下,就是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动的巨大弹道导弹,后体是助推器,抛弃之后,就靠前体飞行,尺寸重量小了许多,让人更加难于拦截。
美国和俄罗斯都有陆海空三基核武库,中国现在也齐了空基核武库,真是不容易啊。
超级超级超级大的HHQ-9C,这么大的助推器,这么长的弹体,射程轻松超越美国PAC2MSE导弹,射个300-400km应该没有啥问题,长度太长了,高达6.67米,导弹本体居然都有5.2米,弹体直径30cm,助推器43cm。
爱3MSE长度4.6米,直径25.5cm,起飞重量304kg,没有助推器,就靠单机火箭发动机本身起飞和巡航,可以拦截40km外的弹道导弹,也可以攻击160km外的飞机,我们这个导弹长度几乎大了一半,射程翻番很简单。
弹体快200个小固体火箭发动机喷口,加工制造复杂死了,居然不走法国4口设计,也不够俄罗斯的20多口设计,中国的高端设计制造真是吊炸天了,多复杂多困难的方案都敢跟。
而且还可以看到很多白色贴片,估计是引信的手法天线,还有导弹的CEC天线,接受远程舰队或者预警机发送的最新目标位置信息等乱七八糟的指令。
侧面可以看到长条,都是脐带,安装从尾部舵机到中央控制系统的线路的保护罩。
这就是尾部的助推器,而且还带推力矢量,采用燃气舵进行初期机动,这个导弹单独搞个硕大的助推器,真是预想不到,美国的导弹就在主弹体上搞推力矢量,我们这个又大又猛,美国的导弹设计的看起来有点小家子气了,导弹小巧玲珑,但是射程不足够远。
红旗-16C中程反恐导弹系统,导弹发动机大幅度拉长,预计射程有70km水平,也是引进俄罗斯导弹之后不断修改,从最初的35km不断增加,最新的红旗-16FE达到了160km的超牛水平。
总觉得,取消弹翼后,导弹的阻力会进一步下降,速度和射程会进一步增加,不过这就要抢红旗9A的饭碗了。
东风5C的弹头,侧面有个明显的口,应该是末端发动机喷口,提高弹头的机动性,左躲右闪,敌人拦不住,如此巨大的弹头,存储的燃料也是相当恐怖的。
估计是当量惊人,机动性也惊人的双牛设计。
这里随便提一下,多弹头还是单弹头加诱饵好,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说,铁定是多弹头好,一个火箭可以射多个弹头,但是从对抗的角度来说,不一定,一个导弹采用多弹头,被拦截后,就损失多个昂贵无比的核弹头,单弹头加诱饵,敌人得同时拦截多个目标,一次就损失一个核弹头,实际上计算下来,大部分国家都不会采用很多的弹头,可以一次装10个,可能就装2个3个,剩下的空间塞小型诱饵弹头更合算,尤其是诱饵重弹,雷达红外上根本无法分辨,只能全部拦截,增加了敌人的难度。
中国的空射战斧鹰击20A,这个就不提了,出现NN次,老面孔了,看不到啥新意。
这个也不用提了,红旗10防空导弹,估计目前要进化到10A了,采用国内先进的红外成像导引头替换原来落后的点源导引头,但是价格也是贵的很啊,不少朋友都热衷一坑N弹,随便算算这些弹的单价,还有坑位数量,那可和军舰本身价格差不了太多了,真的贵死了。
各位朋友,实在写不动了,今天就这样吧,前几天有一些朋友希望看到一些免费的稿子,今天就可以。
个人精力有限,天天写做不到,能写尽量写,好了,今天就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