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科技 09月26日 21:12
美国H-1B签证改革:10万美元门槛重塑人才竞争格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美国总统签署行政令,大幅改革H-1B签证项目,要求申请人缴纳10万美元费用,引发全球人才市场连锁反应。此举旨在阻止企业利用廉价外国劳动力,但高昂费用给科技巨头、初创企业带来成本焦虑。政策导致市场分化,科技巨头考虑人才布局多元化,外包企业受重创,初创公司面临生存危机,创新生态受到冲击。商界对此反应不一,有人认为能吸引顶尖人才,有人担忧损害国际信誉和创新能力,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 **高额费用门槛重塑H-1B签证生态**:美国H-1B签证新政要求申请人缴纳10万美元费用,颠覆了该签证作为高技能人才“黄金通道”的传统认知。此举意在阻止企业利用廉价外国劳动力,但对依赖外籍人才的企业而言,这笔费用极大地增加了用工成本和决策风险,迫使企业重新评估人才招聘策略,尤其对那些年薪低于22.5万美元的岗位,成本压力更为显著。

📊 **市场分化与企业应对策略**:新政对不同类型企业造成差异化影响。科技巨头如亚马逊、谷歌、微软正考虑将研发项目和团队向加拿大、爱尔兰、波兰等地转移,以规避高昂的签证费用,并增加在海外的招聘力度。而印度外包巨头塔塔咨询等高度依赖低成本人力外包的企业,则因其岗位平均年薪较低,面临成本飙升的“致命打击”,其利润结构被彻底颠覆。

💡 **初创企业与创新生态面临挑战**:对于资金有限的初创公司、非营利机构和高校科研团队而言,10万美元的签证费用可能成为“生死线”。这笔费用相当于部分初创公司的半年运营成本,迫使它们放弃招聘外籍核心人才,甚至可能终止跨国技术合作项目,对美国创新生态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依赖全球人才协作的领域,可能削弱美国的科技领先优势。

🌐 **商界观点分歧与未来不确定性**:全球商界领袖对新政的看法不一。部分人认为费用有助于筛选顶尖人才,提升H-1B签证的确定性;另一些人则警告称,此举会损害美国的国际信誉,扼杀创新,并导致人才外流,使海外科技中心受益。这种分歧反映了不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差异,也预示着新政对美国经济结构、全球人才流动和国际竞争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其最终走向仍有待观察。

9月26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当地时间19日签署行政令,大幅改革H-1B签证项目,要求申请人缴纳10万美元费用,否则不得入境。这一政策突变不仅让硅谷科技巨头、初创企业陷入成本焦虑,更引发全球人才市场连锁反应,全球人才争夺战格局迎来重塑。

01.政策落地:10万美元门槛击碎“黄金通道”神话

作为美国吸引全球高技能劳动力的核心签证类型,H-1B签证此前被视为科技、医疗、科研领域外籍人才的“黄金通道”。但此次费用的暴涨,彻底打破了企业与人才的预期。

白宫在政策解读中表示,此举旨在“阻止美国企业利用廉价外国劳动力取代本土工人”,强调H-1B签证的初衷是引进稀缺专业人才,而非“绕过本土就业的捷径”。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平息争议,从华尔街金融机构到硅谷科技公司,从高校实验室到社区医疗机构,几乎所有依赖外籍人才的企业都开始紧急重新核算用工成本。

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在截至2024年9月的财年中,美国企业提交了超过48万份H-1B职位申请,较五年前翻倍,而签证成功率不足20%。罗格斯大学教授詹妮弗・亨特(Jennifer Hunt)指出:“过去企业愿意为每个候选人支付几千美元‘抽签门票’,但现在要为不确定能否中签的岗位先付10万美元,决策逻辑完全变了。”政策的不确定性比成本本身更让企业却步。”

02.市场分化:科技巨头承压,外包企业遭“致命打击”

在这场政策风暴中,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困境。作为H-1B签证的最大使用者,亚马逊在2024财年提交了2.16万份申请,但数据显示其超过95%的申请岗位年薪低于22.5万美元,这一数据被经济学家视为“三年期签证盈亏平衡点”的薪资线。“就像花10万美元买彩票,中奖也未必覆盖成本,” 一位不愿具名的亚马逊招聘经理透露,公司正考虑压缩中端岗位的H-1B招聘,将名额集中到高端研发领域。

谷歌与微软则在AI竞赛中陷入焦虑。两家公司2024财年各自申请了超过4000份H-1B签证,多数岗位集中在年薪10万至20万美元的技术领域,涵盖大模型训练、算法优化等关键方向。

“如果美国设置人为门槛,企业只能用脚投票。” 微软内部一位负责AI研发的工程师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公司管理层已在季度战略会议上明确讨论“人才布局多元化”,计划未来两年内将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研发中心的技术团队规模扩大 50%,同时增加对欧洲爱尔兰都柏林办公室的投入,以承接部分原本计划在美国开展的研发项目;谷歌也同步调整策略,其欧洲区负责人在近期行业峰会上表示,将进一步扩大波兰华沙、德国柏林数据中心的招聘规模,尤其侧重吸纳因美国签证政策受阻的AI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

相比之下,印度外包巨头塔塔咨询(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堪称“最大输家”。该公司2024财年提交的9600多份申请中,无一份岗位年薪超过22.5万美元,平均年薪仅8.9万美元,主要集中在IT系统维护、基础软件开发等中端外包业务。“塔塔的商业模式高度依赖低成本人力外包,10万美元的签证费用直接让每一个外包岗位的成本飙升,彻底颠覆了其利润结构,”一位长期跟踪印度IT行业的分析师表示。

03.初创公司困境:10万美元成“生死线”,创新生态受冲击

与资金雄厚的科技巨头相比,初创企业、非营利机构和高校科研团队面临的是 “生存危机”。“这笔费用可能直接让我们出局,” 加州专注于AI医疗影像分析的初创公司创始人马克・陈(Mark Chen)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他的公司今年6月刚完成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原本计划通过H-1B招聘2名核心算法工程师,推进肺癌早期筛查模型的临床落地。“现在10万美元的签证费,相当于我们半年的运营成本,而且还不确定能不能中签,根本不敢冒这个险,”马克・陈说。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约翰・斯克伦特尼(John Skrentny)在其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过去两年美国初创企业融资规模同比下降35%,在融资环境趋紧的背景下,10万美元的签证门槛可能导致超过20%处于种子期和天使轮的科技初创公司放弃招聘外籍人才,甚至直接终止涉及跨国技术合作的项目,对美国创新生态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医疗机构与高校的人才缺口同样严峻。西雅图非营利组织Ryther主要为移民家庭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目前雇有两名持H-1B签证的中国籍治疗师,两人不仅具备专业的心理治疗资质,还能熟练使用普通话、粤语与华裔家庭沟通,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治疗障碍。“我们每年的运营预算只有300万美元,根本负担不起10万美元的签证费,而且在美国本土,既懂专业心理治疗又熟悉华人文化的人才非常稀缺,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者,” 该机构首席执行官凯伦・布雷迪(Karen Brady)表示。

美国高校更是忧心忡忡。移民局数据显示,超过10%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出生于美国以外,其中在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量子物理等前沿学科,外籍科研人员占比超过30%,不少人最初通过H-1B签证留美开展研究。“我们实验室有3名博士后明年H-1B签证到期,原本计划申请续签,现在10万美元的费用让学校根本无法批准,如果留不下他们,正在进行的癌症靶向药物研发项目会陷入停滞,”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一位实验室负责人无奈表示。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高度依赖全球人才协作的领域,美国若持续收紧签证政策,可能在未来5-10年内丧失技术领先优势,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开始与加拿大、英国的大学建立 “联合实验室”,为核心外籍科研人员提供“双基地”工作选项。

04.商界声音:乐观与焦虑交织,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sun Huang)

面对新政,全球商界领袖观点分化,凸显政策影响的复杂性,每位大佬均从自身行业属性、企业战略出发,发表了极具针对性的看法。在支持者当中,Netflix董事长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称其为“绝佳的解决方案”,认为费用将提高H-1B的确定性,使其真正用于高价值岗位。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与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也表示,费用能强化美国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

“木头姐"凯西・伍德(Cathie Wood)

批评者则持不同观点。方舟投资的凯西・伍德(Cathie Wood)警告称,这种 “政策工具化” 的做法会损害美国的国际信誉,让其他国家的人才对美国市场产生 “不信任感”,长期来看不利于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直言政策“让所有人措手不及”,呼吁政府推进“择优移民”而非抬高门槛。《创智赢家》投资人凯文·奥利里(Kevin O’Leary)警告称,10万美元将扼杀下一个“车库创业公司”,长期损害创新。红杉资本合伙人迈克尔·莫里茨(Michael Moritz)称新规“混乱且仓促”,只会把工作推向班加罗尔和华沙等海外科技中心。加拿大皇家银行首席执行官戴夫·麦凯(Dave McKay)则将其视为加拿大吸引技术移民的“历史性机遇”。

从科技巨头到金融机构,从风险投资到成长型企业,商界领袖的观点差异背后,是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差异化诉求。乐观者看到新政对 “顶尖人才筛选” 的推动作用,焦虑者担忧创新生态受损与人才外流。这种分歧本身也折射出H-1B签证新政的复杂性:它不仅是一项移民政策调整,更牵动着美国经济结构、全球人才流动与国际竞争格局的深层变化。而政策最终会走向何方,是否会根据市场反馈进行调整,仍需等待时间给出答案。

本文来自“腾讯科技”,作者:无忌,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H-1B签证 美国移民政策 人才竞争 科技行业 全球人才 H-1B Visa US Immigration Policy Talent Competition Tech Industry Global Talen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