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09月26日
工博会聚焦具身智能与AI,勾勒未来制造新图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展现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产业化趋势。具身智能成为焦点,人形机器人、灵巧手零部件技术以及AI赋能的柔性生产线集中亮相。展会不仅展示了机器人本体的进步,也突出了驱动其运作的关键零部件和能源管理技术的创新。同时,长三角具身智能产业联合体和智能制造供给侧联盟的成立,预示着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生态构建将加速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上海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具身智能产业集群。

🤖 具身智能落地场景丰富多样:本届工博会呈现了比往年更广泛的具身智能应用,包括产线协作的工业机器人、承担搬运与分解任务的人形机器人,以及驱动这些机器人动作的灵巧手零部件技术。这标志着具身智能正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并在工业生产中发挥实际作用。

💡 AI赋能柔性生产与协同作业:微亿智造展示了AI赋能的调度系统,使机器人能够从单一重复动作中解放,实现柔性化生产和差异化作业,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定制化需求。傅利叶则通过FOCUS系统实现了多台人形机器人(如GR-2)在料箱搬运和物料分解等场景下的自主协同作业,更贴近真实工厂需求。

⚙️ 关键零部件技术是产业化基石: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的产业化离不开零部件企业的支撑。鸣志电器展示的灵巧手零部件,作为人形机器人“难度天花板”之一,其复杂抓取、旋转、精细操作能力至关重要。公司已向特斯拉等提供小批量零部件,并与国内多家机器人企业合作,预示着电机、传感器、灵巧手、减速器等零部件厂商将迎来商业化机遇。

⚡ 绿色能源与AI工厂的融合:台达展示了AI数字化工厂、智慧工业场域、智慧微电网和AI数据中心等解决方案,并重点推出了固态变压器(SST)。这体现了在AI工厂、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等高能耗场景下,通过能源侧创新与工厂侧AI结合,形成“智慧工业生态”,与操作层面的智能形成互补,共同推动新一代智能制造体系。

🤝 区域协同与平台构建加速发展:长三角具身智能产业联合体和中国移动牵头的智能制造供给侧联盟的成立,旨在通过政府引导、链主带动、市场化运作,构建跨区域的协同创新生态,推动技术攻关、人才共享和应用场景拓展。上海正全力构建世界级具身智能产业集群,优化人工智能算法和机器人精准控制等关键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


《科创板日报》9月26日讯(记者 张洋洋)在正在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成为最具热度的展区之一。

不同于往年单一的机械臂展示,今年的展馆中,更多具身智能落地场景被集中呈现:有的机器人在产线上分工协作,有的人形机器人承担起搬运和分解任务,还有企业展示了能驱动这些机器人动作的灵巧手零部件技术。

从人形机器人征集产品生产线到能源系统,再到产业组织形态,工博会正在成为观察机器人与AI结合产业化趋势的窗口。

在微亿智造展台,一条新发布的工业具身智能柔性生产线吸引了很多观众围观。八台以机械臂为主体的工业机器人分列两侧,每个机器人都在做着不同的动作:有的负责抓取原料,有的进行组装,还有的负责检测与分拣。

这种“各司其职”的产线不同于传统展位上机器人整齐划一的演示动作。

微亿智造工作人员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该产线通过AI赋能的调度系统,将机器人从单一的重复动作解放出来,使其能在柔性化生产场景下实现差异化作业。随着定制化需求上升,工厂产线必须变得更加灵活,而机器人也要能够“理解”任务分配并进行适配。

另一家人形机器人玩家傅利叶,在今年的工博会现场发布了新的工业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方案的核心是自研的FOCUS(Fourier Orchestrated Control and Unification System,集中控制与通讯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傅利叶尝试在料箱搬运和物料分解等典型工厂场景中,实现多台机器人自主协同作业。

《科创板日报》记者在展区看到,多台人形机器人GR-2并排作业,与单机演示相比,这种场景更接近真实工厂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人形机器人正在成为产业链和资本市场的焦点。2024年以来,特斯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公司相继推动样机或产品迭代。

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整机厂商突破,也依赖零部件企业提供关键环节的支撑。

在工博会现场,《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鸣志电器给出来一块专门的区域,展示其人形机器人产品——灵巧手零部件产品。公司现场工作人员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目前他们已经为特斯拉机器人提供小批量零部件,同时也与宇树、智元等国内玩家合作。

图/《科创板日报》记者摄

灵巧手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难度天花板”之一。相比机械臂的重复动作,灵巧手需要具备更复杂的抓取、旋转、精细操作能力。

图/《科创板日报》记者摄

在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逐步产业化的过程中,电机、传感器、灵巧手、减速器等零部件厂商可能率先迎来商业化机会,这也是A股市场近两年多家机器人零部件公司被资金关注的原因。

图/《科创板日报》记者摄

鸣志电器展台对面,是台达的展台,这里展示了工业制造产业的另一条线索,绿色能源与AI工厂的结合。

台达集中展出了AI数字化工厂、智慧工业场域、智慧微电网和AI数据中心相关的解决方案。其中,首次亮相的固态变压器(SST)成为亮点。

这种基于新一代电力电子核心技术的电源设备,相比传统变压器具有体积更小、效率更高、适应智能电网的优势。

台达展台工作人员介绍称,在AI工厂、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等高能耗场景中,电力供应和管理方式也需要革新,台达的思路是,通过能源侧的创新与工厂侧的AI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智慧工业生态”。

图/《科创板日报》记者摄

这也与时下热闹的机器人场景形成呼应:前者关注操作层面的智能,后者则关注能源供给和管理的智能。两者合力,共同推动新一代智能制造体系的形成。

本届工博会的另一项信号是区域与平台层面的协同动作。

为助力长三角具身智能突破发展瓶颈、培育具身智能产业生态,在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长三角高端产业创新暨具身智能发展大会,“长三角具身智能产业联合体”正式成立。

该联合体由上海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中心和浙江中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旨在构建“政府引导+链主带动+市场化运作”的创新生态,通过建立技术攻关项目池、高端人才共享池、应用场景资源池,推动跨区域的协同创新。

此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联合相关单位成立“智能制造供给侧联盟暨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旨在助力上海打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千亿产业集群、构建万亿级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联盟将立足上海辐射全国,整合本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服务商资源,形成技术攻关、方案落地、复制推广的生态闭环,提升区域智能制造整体水平。

在活动中致辞,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书记程鹏表示,上海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条完整,当前正在全力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具身智能产业集群。

目前已经初步构建起了涵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集成服务的完整链条。产业聚集效应日渐凸显,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机器人精准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环节,实现了创新突破,部分成果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面向未来,上海将进一步加强全市统筹布局,加快推进智能终端产品开发和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协同发展。”程鹏说。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具身智能 机器人 人工智能 工业博览会 柔性生产 灵巧手 智慧工厂 长三角 Embodied Intelligence Robotic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ustrial Expo Flexible Production Dexterous Hands Smart Factory Yangtze River Delt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