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再次离职,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一年做 100 个 AI 产品。过去 4 个月,我已经:
- 完成 72 个项目(整体进度 55%,11 个已完成,24 个开发中,今年还有 98 天倒计时)敲下 108 万行非空代码(平均每天 9000+ 行,这里不含改动量、release 、库代码)主力开发工具:Cursor + 其他 LLM IDE ,效率像开挂一样。
一些阶段性的经验分享
快速部署域名、证书、备案、公司资质、全球收款( Stripe )、微信/支付宝通道,这些环节要尽量标准化和模板化。一个项目从想法到上线,不该卡在“部署和支付”环节。
Cursor 使用心得真正把 Cursor 当作“搭档”而不是“代写”。要学会分任务、挑多模型、多 AI 工具利用、适度代码 review 、及时重构。好的拆解能让 AI 成为你团队里的“熟练工”,实践经验证明说 LLM 不可靠的可以靠边站了。
个人状态管理每天 9000 行代码只是表象,背后是严格的时间管理。体力和精力要匹配,避免一口气写完就透支。长期高产,得靠节奏感。
程序员的营销与推广现在光会写代码不够了。项目做出来,如何传播、如何找到用户、如何做品牌,甚至如何拉合伙人、远程协作,都是必须学习的技能。
全球化与数字游民化远程协作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未来开发者会更多地走向全球市场、全球团队,甚至成为数字游民。技术大会、社群参与,也都是新的“必修学分”。
我越来越确信:软件的超级高产时代已经到来。AI 正在重新定义个人开发者的边界:
- 写代码不再是唯一的壁垒;“认知重构 + 快速产出 + 全链路闭环 + 自我营销 + 合作”才是新的生存能力。
以上是我这几个月的一些实战体会,分享给大家。也欢迎交流你的看法——这是一个真正要重新思考“程序员身份”的时代。
—— 在 AI 编码道路上狂奔的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