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发文,对中国汽车行业“十五五”期间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他预计,到“十五五”末期,中国汽车总销量有望达到4000万辆,年均增速约为3%。其中,内需预计年均增长近2%,出口则有望实现9%的年均增长。崔东树认为,这一增长将主要得益于中西部及县乡市场的汽车普及、电动化带来的保有周期缩短以及中国汽车海外市场份额的提升。此前,“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车市增长放缓,而“十四五”期间则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出口实现年均6%的增长。
📈 **销量预测与增长动力:** 乘联会预测,在“十五五”期间,中国汽车总销量有望突破4000万辆大关,年均增速预计为3%。这一增长将由内需(年均增长近2%)和出口(年均增长9%)共同驱动,显示出中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潜力。
🌍 **市场普及与结构优化:** 崔东树指出,未来汽车普及的重点将逐步转向中西部地区及县乡市场,这些区域的汽车拥有率有望超越一线城市。同时,电动化趋势将缩短汽车的保有周期,因为电池和芯片的有效寿命约为10年,这将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更新换代需求,从而在保有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销量。
🏭 **出口优势与国际竞争力:**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其汽车产品的高性价比正赢得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的青睐。崔东树认为,相较于欧美日韩的低价二手车,中国品牌的新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这将是推动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日消息,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今天发文称,展望“十五五”期间的汽车行业,乐观预计总体汽车厂家总量达到4000万台。
他回顾过去,十五和十一五是中国汽车高速发展的时期,随后进入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中国车市低增长。
十四五期间中国车市实现了年均6%的爆发式增长,增长动力主要是新能源拉动的乘用车内需和汽车出口。
而展望十五五期间的汽车行业,他乐观预计总体汽车厂家总量达到4000万台,年均增速在3%,出口年均增长9%,内需年均增长近2%。
崔东树表示,很多人对未来中国汽车全球销量4000万台的预期是不相信的,但相信国际市场潜力和挖掘内需的普及增量后的国内消费潜力仍较大。
崔东树解释说,未来乐观预计汽车总量突破4000万台的增长动力是三点:
首先是主要普及中西部和小城县乡市场,这些地方汽车普及应该逐步高于北京、上海等核心大城市。
其次是电动化带来的汽车保有周期缩短,毕竟芯片和电池的有效寿命周期估计只有10年左右,很难与传统发动机车型的18年使用寿命对比,因此保有量不变的情况下新能源车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
第三是海外市场份额的逐步提升,中国是世界工厂,更多人乐于买中国的性价比高的新车,而不是欧美日韩的低价的二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