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位父亲的网上吐槽,戳中了无数普通家庭的痛点。他掏空家底供女儿考上 211 大学,原以为能盼来 “光宗耀祖”、改善家境的日子,却没想到女儿不仅不早日工作,还坚持考研,更因备考状态松散让他从期待跌入失望。
这位父亲的家庭本就拮据,妻子因身体提前退休,全家收入全靠他支撑。女儿考上 211 时的骄傲还没褪去,现实就给了他一击 —— 女儿拒绝毕业工作,坚持要考研,他只能咬牙支持。可女儿的备考状态让他心凉:起床晚、爱逛街,手机能玩大半天,学习痕迹寥寥,第一年考研落榜成了 “意料之中”。
到了第二年,女儿把自己关在屋里 “装努力”,家人却发现她饭量猛增、身材发福 —— 不是贪吃,是靠吃东西缓解焦虑。父亲既心疼孩子压力,又焦虑家庭条件无法提供更多支持,只能眼睁睁看着,盼女儿能 “想明白”。
事件引发网友热议,观点两极分化。有人认为 “父母该鞭策自己,而非只盼孩子”,也有人共情父亲:“花父母钱备考却没态度,和啃老没区别”。其实矛盾核心很简单:父母想要 “毕业工作、补贴家用” 的确定性,孩子却想抓 “考研提升” 的可能性,价值观的落差让彼此都陷入煎熬。
考研本身没错,但不能成为逃避现实的借口。没有清晰目标和执行力,再久的备考也难有结果。对这个家庭来说,比起互相指责,更需要一次坦诚的沟通 —— 父亲放下 “光宗耀祖” 的期待,女儿说说备考的真实困境,或许能找到比 “硬扛考研” 更适合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