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活方式 09月25日
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记录城市面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始于2016年的街头摄影项目,以黑白肖像摄影为特色,坚持无妆造、无滤镜的真实记录。创始人吉尚带领团队深入城市各个角落,捕捉形形色色的人物故事,并将肖像摄影融入品牌活动、公益项目等多种形式。如今,O口.studio不仅拥有固定门店,更在全国范围内传播着人文摄影的理念,让镜头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城市的桥梁。

📸 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始于2016年的街头摄影项目,以黑白肖像摄影为特色,坚持无妆造、无滤镜的真实记录,捕捉城市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故事。

🌏 创始人吉尚带领团队深入城市各个角落,参与品牌活动、公益项目等多种形式,将肖像摄影融入城市生活,传递人文关怀。

🏘️ 从街头流动摄影棚到拥有固定门店,O口.studio不仅在全国范围内传播着人文摄影的理念,更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城市的桥梁。

🎞️ O口.studio坚持“无妆造,无滤镜,纯自然原片”的拍摄风格,用最简单的流程将摄影还原为人与镜头的直接对话,捕捉人物最本真的状态。

🤝 O口.studio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如妇女节、劳动节、毕业季等主题拍摄,以及在各类艺术书展、创意社区活动中展示摄影作品,传递温暖与力量。

原创 深活编辑部 2025-07-28 12:30 广东

专访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主理人吉尚

2016年,深圳街头出现过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摄影棚。百元价位,无妆造,不修片,路过的人只需坐下,在镜头前卸下预设,和摄影师聊聊天,真实的面容和情绪便被自然记录下来。

一段时间后,这个移动摄影棚又出现在重庆、成都、长沙、香港等十余个城市,还深入到了西藏牧区。一辆房车,一张黑绒布当简易背景板,黑白打印机咔哒咔哒吐着相纸——刚毕业的求职者、穿工装的师傅、着急回家做饭的阿姨、夜市摊主、顶着高原红的藏区小孩……形形色色的过路人,被镜头偶遇,以真实定格。

后来,摊位上挂起了“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的招牌,很多客人反复读错“O口”两个字,却渐渐记住了这个“拍黑白照的”的移动摄影棚。

2022年12月,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受邀参加GnG创意社区“暖冬原力Chill计划”城市派对。

2023年,为方便客人拜访,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在深圳南头古城开了一家固定门店。两层楼的店面,几乎每面墙都贴满了照片,写有主人的留言。褪去色彩的黑白照片里,是眼睛里的泪光,皱起的眉头,肆意的大笑,和放松的体态。

在坚持“无妆造,无滤镜,纯自然原片”的黑白肖像摄影外,O口.studio也延伸出其他业务:与智云、特斯拉等品牌合作,将肖像摄影融入品牌活动;举办摄影分享会、快闪展览,活跃于各类艺术书展上;在妇女节、劳动节、毕业季等节点发起主题公益拍摄,在小红书发布拍摄花絮、人物故事,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

从街头的流动摄影棚,到拥有固定店面的人文摄影品牌,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会有哪些故事?我们和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的创始人吉尚,进行了一次对谈。

位于深圳南头古城的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

受访嘉宾:

吉尚

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

创始人

Q&A 深活专访

Q:深活方式

A:吉尚

PART.   01

O和口,圆和方

Q1:“O口.studio”中的“O口”有何寓意?

吉尚:

这两个字的发音是ao Kou ,英文字母O,汉字“口”,代表圆和方。圆可以是相机的镜头,或者观察世界的眼睛,又或是无形的、不受拘束的灵感和创意,是它们使摄影包含了个人的审美和思想;方是相机的取景框,也可以是最后洗出来的照片、底片,还可以是我们用来说话、表达的“口”,同时也代表一些有棱角的、规则性的东西,比如摄影的构图、光影等等。

“O口”和“天圆地方”的理念有关系,它是一个很包容的概念,不光可以从摄影的角度去解释,也可以从任何别的角度去理解。

 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南头古城店共有两层,店内挂满了以往顾客的照片和留言,二楼有影棚用于日常拍摄。

Q2:你最初是如何进入摄影行业的?

吉尚:

最初接触摄影是在大学时期,2007年。我是美术专业,当时选修了一门摄影课,看到老师手里的相机感觉很新奇。那时候资讯没现在发达,也没有智能手机,搜不到什么摄影资料,我就去图书馆找书看。印象最深的是摄影师焦波的《俺爹俺娘》,这本摄影集记录了他父母亲几十年的岁月。

当时我很受触动——原来摄影是这样的,可以记录下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把时光、生活和情感变成珍贵的影像。我小时候一直觉得拍照就是“咔”一下,给你留一张照片,没什么多余的意义,我小学二年级前好像只拍过一张照片,别人在拍照,我在旁边站了一下,照片的角落里就有了半个我。

大学我就对摄影有了全新的认知。经常看贾樟柯的电影,他那种写实的手法让我觉得电影离生活很近,我也想举起相机去拍,想创作一部纪录片,或者电影。我还报考了电影学院的研究生,但是没考上,就按照父母期待的,在老家一家国企上班。但两年后我还是辞职来了深圳,我始终觉得应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试试也好。后来误打误撞进入了一家时尚摄影公司,在那呆了五六年,边干边学,从摄影助理做到了首席摄影师。

吉尚于2016年发起“移动肖像馆”城市肖像项目,至今已记录20000+人物肖像故事。

Q3:最初为何发起街头“偶遇”式摄影项目?

吉尚:

那时候是2016年,已经做了几年时尚摄影师了,我感觉自己在技术上还是过关的,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一直在室内拍模特,做服装、珠宝之类的广告拍摄,好像和最初打动我的摄影不太一样。

有一天晚上,我突然想,能不能把这种在摄影棚里面玩灯光的感觉搬到户外,做一个可以推着走的空间,在一个比较有人流的地方,去拍素人。这个想法让我特别兴奋。

不久后刚好有个创意市集可以报名,在大鹏的满京华艺术馆,我就拉上另一位摄影师朋友,带上设备,在市集上布置出了一个用黑布围起来的摄影棚。

和拍模特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有些人比较防备,又会因为好奇而过来,有的人面对镜头很不自然,姿势很僵硬,我就要和TA多聊天,调动起TA的情绪来。整个过程特别好玩,那天我拍了20多个人,收费100块钱一个人,现场还提供打印。我发现,这件事执行起来好像并不难。

上图:2016年,吉尚在深圳华强北街头移动拍摄现场;下图:2017年,移动肖像馆在深圳蛇口市集的拍摄现场。 图源:©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

Q4:从一个偶然的想法到创立一个人文摄影品牌,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经历了哪些成长阶段?在什么契机下开了第一家固定门店?

吉尚:

从2016开始,我们就陆陆续续参加各种市集,很多人开始对我们有了印象,说“就是那个拍黑白照的”。2018年,我们正式拥有了O口.studio这个名字。

2021年,疫情全面爆发的时候,我手头的商拍工作大幅度减少,反而有更多时间去做这个街拍项目。当时国内艺术节兴起,我们报名参加了当时在深圳举办的一个艺术节,借这次机会,我们就提炼出了品牌的创作理念——“城市肖像计划”,记录这座城市的每一个面孔。随后又参加各种艺术书展,还有G&G创意社区举办的活动,比如芒草节;也去保利大剧院做过快闪,还开始去全国各地移动拍摄。

这期间我们得到了很多曝光的机会,但也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客户总找不到我们。2023年,南头古城邀请我们过来开店,我们就想先试一个月。当时店铺里地面都是毛坯的,还起灰,很简陋,我们什么都没布置,只是外面挂了几张作品,里面就直接布置了一个拍摄区,结果生意意外地好,我们就正式开店了。一年后,搬到了隔壁更大的店面里。

上图:O口.studio参加2019年深圳芒草节的拍摄现场;下图:2021年,O口.studio在深圳野生艺术节的拍摄花絮。 图源:©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

PART.   02

往回走

Q1: 移动肖像馆的“临时性”空间(街头摄影棚、艺术展等)如何重塑拍摄体验?相较固定门店,对品牌传播有何助益?

吉尚:

这种移动拍摄的形式和传统影楼不太一样,在菜市场、巷子口、居民区这些地方,和人打交道,刚开始是会碰壁,特别是年纪大些的叔叔阿姨,他们可能会想“你们拍这个干嘛用啊”“是不是要拿我的照片做什么”“是不是做什么坏事”,或者觉得耽误他们时间。但恰恰是这种带着点闯入感的相遇,让最后的成片变得特别珍贵。

这种体验有时候也会促进社区之间的交流。有一年五一劳动节,我们做了一个“南头古城百工记”的公益拍摄项目,在户外,给南头古城的保洁、保安、服务员、外卖员、还有店主拍照,把周围的邻居都认了一遍。现在城市里的人即便住在同一栋楼,彼此也很陌生,打不了几个照面,我们就是想用镜头当桥梁,让大家重新找回那种热闹的人情味。

借助移动拍摄,我们也体验到了不同城市的生活,从气候、人们脸上的表情和状态等等,感受当地的气质,比如成都人就很悠闲,深圳人总是风风火火的,很不一样。

从品牌宣传的角度来说,这种流动模式也比较占优势。不仅能帮助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更多关注,有的网友会在小红书问“什么时候开到我们这里来”,还可以积累更多品牌运营的故事素材,传递我们的理念。

2024年五一劳动节,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发起“南头古城百工记”公益拍摄,并参与了南头古城“活”在南头劳动节主题街头展。图源:©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

Q2:拍摄过程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或故事?

吉尚:

2021年,我们去理塘藏区公益拍摄的时候,留宿在一户牧区人家,认识了卓玛阿姨和她的孙子小丁真,当时家里只有他们两个人。我们了解的情况是,小孩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妈妈外出打工,爸爸也去了别的地方。

三年后,我们想再去看看他们。卓玛阿姨知道以后一直给我们发微信,满心期待,早早准备好了食宿等我们。到了之后,她做了水煮牦牛肉招待我们,还有一桌子丰盛的晚宴。阿姨的小儿子也回来了,还结婚了,并且生了两个小孩,这个家庭比原来热闹多了。第二天,我们给他们一大家子拍了照片,还开车带他们去镇里买了很多东西。

还有一位顾客,我们在G&G创意社区摆摊的时候就过来拍过照,那时候他还在读大三;后来他毕业去国外留学,我们又给他拍了一次;留学回来之后他又过来了,变得更成熟了。几年时间里,我们给他拍过四五次照片,每一次都有变化,他还带女朋友过来拍合照,会告诉我换什么工作了、最近生活怎么样。

镜头中人物的面孔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TA的生活也会出现许多偶然性的事件,而我们就像是一个记录者的角色。

理塘藏区的卓玛阿姨和她的孙子丁真,以及丁真的邻居小朋友们。 图源:©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

Q3:AI修图、虚拟摄影棚等科技兴起,你如何看待技术与人文间的冲突?

吉尚:

从功能上说,用AI给自己生成一张形象照、证件照,是没问题的。但它没办法满足人们内在的情感需求,因为被拍摄的人是有表达欲望的,当镜头看到TA的时候,TA会感觉自己有被关注到,可以像电影里的主角一样展现自我。

就像今年三月份,有一位50岁左右的女士,她是在小红书看到我们的视频,然后找到我们的。当时她来到我们照相馆,看到我本人在楼下,突然就哭了,我很惊讶。很显然她有太多事情要倾诉,我和她聊了五六个小时,她几乎把一辈子的事情都讲完了,像做人生总结一样。大部分时间我在倾听,会在合适的时候,按下快门。

AI是推动着技术往前走的,但我们是在往回走。一开始大家说我们这种拍摄手法是创新,但实际上我们一点创新都没有,我们只是让摄影回到最原始的那个状态,简单,但真挚。

2025年三八妇女节,前海卓悦INTOWN联袂O口.studio呈现了「城市·她力量」摄影展。 图源:©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

PART.   03

在快门和账单里找平衡

Q1: “无妆造,无滤镜,纯自然原片”的风格,是否遇到过市场接受度的挑战?现在O口.studio的用户主要是哪些群体?

吉尚:

初期人们接受度肯定不会太高,但本来就不可能做所有人的生意。我们慢慢吸引了越来越多同频的人,他们可以接受黑白照片的风格,特别是年轻人,有学艺术、设计的学生或从业者,也有做媒体的人,他们喜欢这种个性化的、真实的表达;七八十年代生人的也有,他们小时候拍的就是黑白照,有一种怀旧的感觉;后来我们又推出了彩色复古系列,受众会比之前更多一些。

至于不修图这一点,我们的策略就是消费者可以先拍,如果不满意可以全额退款,但目前来说这样的情况不到1%,更多的是认可我们理念的人,虽然看似小众,但是照片传递的情感是大众的。有的人平时朋友圈发的也是精修图,但TA还是愿意尝试我们这种拍摄。

前不久我就拍了一个姐姐,她就是这种状态,比较在乎形象,但我们给她拍了一组照片,她直接把原图发到了朋友圈,配了几个字:“真我系列。”后来我们有一个套餐名用的就是这四个字。

2025年六月,O口.studio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给毕业生们做公益拍摄。图源:©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

Q2: 针对拍摄套餐的定价你是怎么考虑的?是否面对过一些质疑?

吉尚:

店面主打套餐主要是根据拍摄的人数和时长来定价的。单人、双人、多人,10分钟或者40分钟,价格最低的十分钟体验套餐是单人肖像299元,更高的有1299元、2999元。

这个门店的定价模式对于门店线下自然流客户来说确实不低。比如1299元双人拍摄40分钟这个套餐,卖得就不是特别好。这可能和销售方式有关系,有的人宁愿去199元的照相馆拍,然后在销售的游说下不断增加服务到1299元,也不愿意一次性提前决定消费这么多。我们之前在街头摆摊的时候,是统一299元/399元/499元的价格,口碑是不错,但如果是开店的话,这个价位就无法覆盖成本了,更何况大部分人一年最多来消费一次两次。

从商业角度来说,我们是可以多开发一些高端用户,但从初心来讲,我们还是觉得摄影应该是一件大众都能够消费得起的事情。所以后期我们可能再进一步丰富一下套餐的层次,提供一些更多元的服务,也想开发一些文创产品,去缓解运营的压力。

O口.studio门店除了有单人、双人、多人的拍照套餐外,还推出了一个宠物套餐。 

Q3: 从摄影师转型为一个品牌经营者,你面临过哪些挑战?

吉尚:

刚开始是一个小店的时候,其实没太大问题。但是人数增多之后,各种管理问题就暴露了。最重要的就是经营成本的控制,特别是去年从小店搬到这个大店之后,房租翻了4倍,工作人员也扩充了3倍,常驻与外出快闪的伙伴加起来有20多个人,所以去年整体在经营上是亏损的。

其实去年我们在上海、重庆、长沙都开了分店,但是开了几个月之后,就都关了,只留下成都的分店。一是缺乏管理经验,商业模式还没有太成熟;二是缺少志同道合的伙伴。成都店能成功开下去,就是因为找到了本地的合伙人,他理解我们的理念,也能把控当地市场。

资金反而不是目前最大的问题,这个项目也像一个小孩一样在成长,不是营养品补充得越多,就能长得越快,如果商业成分过重,或许会违背初心。过去一年我们好像有点膨胀,今年就想再沉淀一下,把这个品牌长长久久地做下去。

2024年3月,O口.studio在成都开设分店。图源:©O口.studio移动肖像馆。

📝

摄影发展初期,摄影师主要依靠一个木箱暗室和镜头进行拍摄,沥青和银盐构成了最简单的感光材料,被拍摄者要保持数分钟静止才能完成曝光。这种技术局限,也成就了某种真实——当快门成为需要郑重对待的仪式,影像自然沉淀出人物最本真的状态。

当下,AI修图技术能瞬间生成完美形象,虚拟摄影棚可模拟任意场景,多数照相馆正通过妆造、餐点等附加服务,为客人营造情绪价值。O口.studio却说要“往回走”——用无妆造、不修图的极简流程,将摄影还原为人与镜头的直接对话。

当然,在追求人文价值、传递真实情感的同时,品牌也需要坚实的商业逻辑作为支撑。这不仅意味着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还需要探索多元化的发展路径,而吉尚也为O口.studio设想了不同的可能性:采用更合理的定价策略,让摄影服务更多的人;开发更为丰富的产品类别,补给店面的运营压力;在经历过沉淀与成长之后,于人文和商业的平衡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品牌谈》是深活方式最新推出的、聚焦深圳本土生活方式品牌创始社群的专栏。栏目通过专访品牌创始人,深度挖掘城市品牌基因,解码商业创新路径,系统梳理从品牌理念到商业实践的完整链路,在呈现品牌故事的温度与深度的同时,搭建新锐生活方式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认知桥梁,助力深圳本土品牌在新消费浪潮中的突围发展。

📱 品牌商业报道请联系微信:Suleo_Su(添加时请注明来意:商务合作+品牌名称)

撰 文

宋文慧

摄 影

粟玺

编 辑

渔云

延展阅读 

READ MORE

山食多·贵州菜馆

席地而作·民艺商店

十一年,驴吧的变与不变

NH学术酒吧

关注我们

FOLLOW US

公众号&小红书:深活方式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O口.studio 移动肖像馆 黑白摄影 人文摄影 吉尚 深圳 公益 城市肖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