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会议释放出政策信号,强调提高科技含量、降低波动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央行行长表示短期政策无需刺激,市场已呈现积极态势。A股科技板块占比提升,未来有望诞生新巨头。宏观背景下,美联储降息引发关注,但中国货币政策将独立应对国内挑战。政策底已现,预计10月将推出实质性刺激措施,聚焦地方债、房地产去库存等领域。结构性改革将推进社保与户籍制度,释放巨大内需潜力。医药、科技、消费等领域迎来发展机遇,A股与港股均具备投资价值。
🌟 提高科技含量:会议强调提升科技板块在A股中的占比,预计未来将诞生更多万亿级科技企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降低波动率:央行释放短期政策无需刺激的信号,市场已呈现积极态势,GJD高度控盘,大盘指数将保持稳定。
💡 政策底已现:9月24日一揽子政策出台标志着政策底,预计10月将推出更具实质性的刺激措施,包括定向宽松和财政发力。
🏗️ 财政发力主线:2025年起将启动新一轮大规模财政扩张,核心抓手是地方专项债和房地产去库存,支持基建投资和保障房建设。
🏠 房地产去库存:2025年将出台更多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例如政府收购存量房做保障房、城中村改造等。
👥 结构性改革:未来5年将推进社保全国统一和户籍制度放开,释放3亿新市民的消费潜力,成为未来最大内需引擎。
💊 医药产业崛起:中国创新药将进入FDA放量期,预计2035年原研药占全球FDA批准药物20%,重点关注CXO、ADC等细分赛道。
🚀 科技产业创新:AI+硬件+医药交叉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国企业在ADC药物、AI诊断等领域已具备全球竞争力。
🛒 消费潜力释放:社保改革+户籍放开将释放3亿新市民的消费潜力,重点关注医疗、养老、教育、低线级城市消费。
2025-09-22 18:42 广东

今天下午这个大会,是预判了你的预判。发布会一开场,央行行长就说:今日发布会不涉及短期政策。 意思是大盘点数已经很好了,不需要靠刺激了。
吴清的总结: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
这个大会虽是总结大会,但也透露出属于他们的KPI,几个关键词:含科量提高、波动率下降、高质量发展。 GJD高度控盘,大盘指数会稳定,相信大家看到了前几天中信证券的几十亿压盘,这就是在秀肌肉。而主线,依然是科技、科技、还是科技,未来将诞生一批新的万亿、2万亿级别的公司,甚至诞生新的腾讯、阿里。大摩:改革和刺激,大约在秋季1、宏观背景与美联储降息本期策略谈从美联储降息谈起。市场普遍关注:美联储降息后,中国是否会跟随?我们认为,中国货币政策正在“去美元化”,不再简单跟随美联储节奏。当前中国更关注内需疲软、房地产下行、地方债务压力等结构性问题,而非外部利率变化。因此,中国不会同步降息,而是采取定向宽松+财政发力的组合拳,重点解决国内问题。2、政策节奏——9月底信号释放,10月或出大招7、8月经济数据偏弱,GDP增速仅4.5%,政策处于观望期。进入9月,政策信号开始密集释放,特别是9月24日(“924”)一揽子政策出台,标志着政策底已现。我们预计,10月将是政策“转折点”,财政与货币将同步发力,推出更具实质性的刺激措施。这与2022年11月、2023年7月的政策节奏类似:先喊话、再观察、最后落地。3、财政发力——地方债与房地产是主线2025年起,中国将启动新一轮大规模财政扩张,核心抓手是地方专项债与房地产去库存。地方债:2025年开始,中央将允许地方大规模发行专项债,用于基建投资与债务置换。
这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重点支持“十四五”未完成项目与保障房建设。
房地产:2024年9月起,限购、限贷、限售政策逐步放松,一线城市开始“松绑”。
2025年将出台更多“去库存”政策,例如:政府收购存量房做保障房、城中村改造、房票安置。
目标很明确:2027年前实现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4、结构性改革——社保与户籍改革是“深水区”真正的“大招”不是降息,而是结构性改革。未来5年,中国必须推进两项关键改革:社保全国统一与户籍制度放开。社保改革:- 中央财政兜底地方社保缺口;
- 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信息系统;
- 逐步取消户籍与社保挂钩,实现“人随社保走”。
户籍改革:2026年起,除超大城市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推动“常住人口市民化”,配套教育、医疗、住房资源。
预计每年拉动消费1个百分点、投资1个百分点,是未来10年最大内需引擎。
5、产业机会——医药、科技、消费迎来“DeepSeek moment”中国正在经历多个“DeepSeek moment”,即本土产业突然实现全球突破的关键节点。医药产业:中国创新药正在崛起,2025年起将进入FDA放量期。
预计2035年中国原研药占全球FDA批准药物20%,对应2200亿美元市场。
重点关注:CXO、ADC、双抗、细胞治疗等细分赛道。
科技产业:消费产业:6、资本市场——A股与港股的“胜负手”我们判断,2024年9月是政策底,2025年是盈利底,2026年起或进入结构牛。A股:924新政标志着政策底已现,市场底部区域确认。
2025年盈利底有望出现,ROE或从8%回升至10%以上。
胜负手在于“通缩预期”能否扭转,决定估值修复空间。
港股:7、外资视角——为何现在关注中国?我们与外资客户交流发现,当前是外资重新关注中国的“窗口期”:估值极低:A股、港股均处于历史-1标准差;
政策转向明确:924新政是“政策底”标志;
盈利下调充分:2024年盈利增速已下调至5%以下;
结构性机会突出:医药、科技、消费龙头具备长期成长性。
8、风险提示与节奏判断政策落地需要时间,市场不会V型反转,而是“政策底→市场底→盈利底”的三部曲。9、总结:未来5年中国经济与投资主线未来5年,中国将进入“改革深水区”,财政发力+结构性改革是主线。短期(2024–2025):政策托底,关注高股息+超跌反弹;
中期(2025–2026):盈利触底,关注医药、科技、消费龙头;
长期(2026–2030):改革红利释放,关注创新药、AI、社保受益股;
全球配置:港股优于A股,MSCI中国指数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