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出海 09月25日
全球化与本地化的边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全球化与本地化是出海企业面临的常见挑战。企业需要平衡效率与市场适应性,确定哪些元素应全球统一,哪些应本地化。文章提出框架:使命、技术架构、品牌标识应全球化,而用户界面、文化适应、支付方式等应本地化。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如TikTok的算法需结合本地文化。企业需明确核心壁垒与市场适应性。

📚 企业的使命、技术架构和品牌标识是全球化元素,不应为特定市场妥协,它们是企业的基础和核心身份,确保品牌的一致性和核心竞争力不受地域限制。

🌐 本地化涉及企业的外表和互动方式,如用户界面设计需符合当地文化习惯,营销活动需考虑当地节日和习俗,支付方式需适应不同地区的消费偏好,目的是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提升用户体验和市场渗透率。

🔄 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间的边界是动态的,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发展和竞争环境不断调整。例如,TikTok早期的全球化推荐算法后来结合了本地热点和创作者生态,展示了全球化策略在本地化需求面前的演进和适应。

2025-09-13 09:30 浙江

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本地化(Localization),是当下出海人时常挂在嘴边的词。

越来越多出海企业提及:Think Global, Act Local。但真正到了做决策的时候,几乎还是会面临同样的难题:这个功能,是应该全球统一,还是为某个市场单独开发?品牌的 Slogan,是原封不动地翻译,还是在当地重新创作?这个市场的负责人,是应该给予充分的自主权,还是听总部的统一部署?

全球化追求的是效率、品牌一致性;本地化则追求贴近市场、渗透率,两者之间似乎永远存在一种张力。那么,它们的边界在哪?

在我们跟出海企业交流获取的信息中,大致提取到了一个目前存在共性的框架:

1️⃣ 应该全球化的,是企业的骨架,即在任何市场都不能妥协的东西。首先,公司的使命——比如,Google 的“整合全球信息,供大众使用,使人人受益”;其次,底层技术架构 ——比如,TikTok 的底层代码不会因为某一市场而重写一遍;再次,品牌标识——比如,可口可乐的红色和经典字体。

2️⃣ 应该本地化的,是企业的外表,即如何与当地文化、用户进行互动。比如,APP 的交互界面上,需要符合不同市场的排版习惯、颜色偏好;策划 campaign 的时候,需要思考斋月期间在穆斯林国家做什么样的活动;选择支付渠道时,需要考虑欧洲和东南亚用户的买单习惯有很大区别。

当然,这条界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

比如,TikTok 早期的推荐逻辑算法是全球化的绝对优势。但随着本土化的日益加深,也必须将算法和本地的热点、文化、创作者生态进行结合,这又是一种本地化的演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全球化和本地化又像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平衡艺术。企业需要思考的更多是:什么是自己的核心壁垒,需要守住不变;什么是进入市场的阻力,需要更灵活的身段。

您所在的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时,哪些地方是一直坚守的、哪些地方又是灵活变通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所见、所感。也欢迎添加36氪出海作者微信:wow_vickyy(请注明公司及来意),深入聊聊您对这一议题的见解。

除了@36氪出海,英文媒体 KrASIA(kr-asia.com)也在持续关注中国企业全球化,欢迎与我们建立联系,交流您所在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与故事。

36氪出海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全球化 本地化 出海企业 市场适应 品牌一致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