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4 12:54 上海
记得去年我转了一篇纳德拉的采访,他精准预判了Agent会在今年爆发,以往的业务模式和实现会发生巨大变化,贴一段他去年的判断所有的业务逻辑都会转移到这些智能代理身上,这些代理将进行多数据库的CRUD操作。
所以它们不会区分后端是什么,它们会更新多个数据库,所有的逻辑都将在AI层中。
当他谈到业务逻辑时,他基本上是指利用数据库中的核心数据实际做事, 无论是更新CRM记录,还是根据数据库中的不同标准发送电子邮件, 或者任何一个坐在数据库之上的软件片段。
所有这些业务逻辑都将被压缩到Agent中,Agent将能够完成任何事情,你只需告诉它你想要什么。
后面没过多久Manus就出现了,我想以后回过头看,这已经成为 AI Agent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尤其Manus既不是传统大厂也不是硅谷模式下的产物,而是一个来自中国团队的作品,我们回溯一下蝴蝶效应透露出的 Manus 研发周期,再结合他们没有上线AI浏览器,我大胆推测他们内部应该也预判且真正实践出来了惊人的通用Agent 效果。
我得到的启发有下面几个:
1 在优秀的底层基模能力下,众生皆平等,不再是过去那种堆钱,堆人找VC 的模式就能跑出来
2 谁能够深刻的理解基模的上限下限,有大量优秀的工程实践经验,可以理解 AI 时代用户真正的诉求(甚至用户自己也说不清的情况下),加上正确的技术趋势预判就能极速的跑出来。
这似乎很难,但这也是小团队的突破点,也屡次被证明了:
传统巨头依然很强
但庞大的商业帝国和模式也是一种限制,双刃剑吧,就看大象怎么灵活转身了所以扯回来,大象灵活转身很难的,但是他们会尽一切可能维持往日的辉煌和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