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孔某人 2025-08-16 16:53 北京
Vibe Coding赋能的不是程序员,也不主要是产品。
自从GenAI以来,在各种低水平的沟通上,总会充斥两个问题:
投资人视角:有哪些创业团队不错?介绍一下。
创业者视角:哪些领域真的赚到钱了?能介绍一下么?
但现在把这形容为一种五环内回音壁这种新视角缺乏。上述两种人的思路高度趋同,投资人群体内有自己的行业偏好,然后又传导给没有领域浸润的创业者。
引子:一些反例
例子1
目前PLAUD已经很不小了,即使是在国内,VC和从VC获取信息的人中,不少人都认为PLAUD的价值不低了。但抛开这些人之外,看PLAUD的产品的话,很多人会觉得:就这?这似乎没啥壁垒,没啥门槛。看好PLAUD只有一个理由(海外市场的验证+VC圈的看好),但不看好PLAUD有很多常见理由。
但实际上录音硬件其实并非这两年才实现的。10年前我就用过野鸡品牌的便携式录音设备,其实硬件上说已经PMF我觉得也差不多了。但总体使用体验是很糟糕的,因为长时间的录音数据难以处理。
这一轮PLAUD类产品的崛起有很多原因,但一个原因是由于AI技术的进步,对于语音数据的处理成本大大降低了。当然PLAUD第一个知名产品PLAUD NOTE能够成功有诸多原因,AI技术的进步只是其中之一。
分析一下PLAUD,其实会发现在很多人的“投资框架”中无法被解释。
例子2
制约现在早期投资人的(可能是最大的)限制,是他们的决策团队所能理解的范围。
当然想要在早期阶段就能理解新事物是非常难的,几乎没人能做到。我现在也不敢说理解消费硬件的逻辑,也不懂估值标准。但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大家对于陌生事物的本能抵触。
推出Ropet的萌友智能我觉得就是一个可以投的标的,(我不知道它现在的估值是多少,我也不知道合理的估值是多少)。但如果你作为VC认为它现在的估值是你能接受的,那么我建议你应该投。
说实话我并不懂非效率性目标的硬件,我也不是Ropet的受众,我对于Ropet的设计也无感,但我确实能看到它吸引了它的目标受众。那么在现在似乎乏善可陈的AI硬件赛道中,这就已经算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
但我相信,很多人去看了Ropet之后,对它的评价仍然是:就这?我才不投。
(当然还得说那句话,我不懂硬件,我也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调研,但就我偶然看到的范围内,我认为它是在一定水平线以上的)
限制我们的,是我们的认知
前面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说明一件事:大多数人靠自己的认知不能很好地判断一个事物的早期。特别是在这个新事物新想法遍地的时代,看了上千个项目最后只投10个,已经算出手率不低了。
大多数投资人和想要加入创业公司的人,被自己的认知限制了自己的选择范围。后者无所谓,因为每个人最终只能做自己能接受的事情。但对于投资人来说,这个问题就比较明显了,只能止步于“平庸的投资人”。
五环内的伪精英创业者和投资人,大部分既不了解社会中的细分需求,也不懂如何营销。拿着手里的一些在逐渐贬值的技术能力,和哪个有钱的组织都有钱,在寻找一些符合自己心中画像的东西,然后却找不到。
最后只能对于符合大家理想的少数标的,投出一些很贵的估值。大家自娱自乐,没人在试图真的发现红利。
2025年的红利是Vibe Coding
其实我从2023年底就在提,给领域专家一个更容易上手的应用构建平台的思路。到2024年中又刷新了一下这篇文章。但到现在,我看到的状态是,领域专家中一些比较能折腾的人已经不需要平台了,直接靠Vibe Coding就能够【独立】构建他们期望的网站了。虽然他们还会在各种社群中提问一些很小白的问题,但他们已经可以自立了。
我原本以为这种给领域专家的平台可能是被大厂拍死,但想不到更可能是被AI Coding工具所颠覆。
谈小微应用开发平台(包括Agent构建平台)【2024.8】
创业的门槛在降低,核心能力在转变
现在还很难有一人公司,看现在茫茫想做独立开发者的人就知道,真的能养活自己的人并不多。能养活自己的独立开发者,其优势必然不是其开发能力。
现在缺的不是钱、也不是技术能力、也不是对于一般C端用户的普遍需求的洞察,已有的商业竞争已经填满了这些,至少是没有大面积共识的。
很明显随着技术在贬值,早期创业的核心壁垒只剩下:对于目标用户需求的了解/洞察,对目标用户的触达方式,对目标市场的信念。而恰恰是领域专家符合这些,且仅有这些。现在似乎连通用产品岗都已经可以(在早期阶段)被舍弃了。
对领域专家友好的孵化器
国内我觉得符合孵化器这个词原本含义的VC并不多,也许奇绩创坛算一个。但对于这种领域专家为主的早期团队来说,他们需要的基础服务还是太多了,奇绩远没有提供完整。
这里我又要用那个句式了:现在我们是否无法做出一个给这种领域专家创业的孵化器并保持合理的ROI?
去年我就觉得可以,今年我看到了领域专家自己靠Vibe Coding就磕磕绊绊做出产品的案例之后,我觉得更可以了。
这个孵化器要包括哪些服务这里不展开了,对于想做的人来说不难想,想不出来的也可以来找我聊。但还是一样,大部分VC的问题是:看不懂、或者是看不上这种投资收益率。
这可能是2025年我看到的唯一最大且最确定性的红利趋势。虽然它的潜在增长倍数没有那么性感,但重在可以通过扩量来实现确定性。而且VC们本来就在到处见人,本来就触达了一部分适合这种孵化器的人选。当然还有更多领域专家人选还没有被他们触达。
没有不好的标的,只有不好的价格。即使你再不看好一个领域专家想要做的市场的规模,只要前期投入足够低、管理成本足够低,那么就没问题。没有人能很好地洞察未来,VC行业的红利之一就是通过可以无损分割资金来接近大数定律。如果连这都要放弃,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当然,这只适用于极早期投资。毕竟大家募资都有限,不可能每个都投$10M,一年投100个的。
结语
希望这有助于大家拆掉“五环内”的认知边界,去扩展自己的认知,能看到和尝试去解释一些自己之前没看到、不理解的东西。直面现实世界。
毕竟如果你一个都不投/加入的话,肯定就错过(今年的)这轮红利了。
交流与合作
如果希望和我交流讨论,或参与相关的讨论群,或者建立合作,请加微信,联系方式请点击 -> 专栏简介 及 联系方式 2024。
本文于2025.8.16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