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忠炜 2022-01-03 20:36
今天来聊一聊非常火但是也同时很虚(现在能做起来的很少)的B端行业的PLG,正好我也是在从事相关的工作和探索,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实战中的一些想法和感悟。有些时候真的是做了才知道其中的奥妙…
- 业务模式重,现金流风险大。现在还有很多B2B的公司,因为客单价很高,成交周期很长,导致的问题是只能去依靠销售去硬跟,虽然有的公司有完备的CRM系统,可以留存一些客户的信息,抵消掉B端业务离职的协同问题,但整个业务模式来说还是很重的。业务驱动导致新客户无法指数型增长。为什么现在B端的产品独角兽出来很难?我认为是增长速度相对于C来说是比较慢的,这是因为业务驱动的不好的点在于是线性增长的,新客户无法裂变形成指数型增长,同时管理往往还是反规模效应的。(但对于SaaS来说本质是续费/订阅,如果说老客户留存高的话,也是可以形成业绩上的指数型增长的,也是SaaS现在来说吸引资本市场的原因。)B2B营销容易到天花板。营销的玩法成本肯定是逐年增加的,市面上的渠道触达到的B端客户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到天花板,这也是为啥B端市场方面现在越来越重视私域流量的原因。
- 产品的杠杆效应远远大于营销和业务,这也是为啥玩产品的人效比较高的原因。到执行层这个层面人数就很多了,不可能去靠业务去推(跟不过来,效率也比较低),也不能用营销去触达(几百万或几十万的系统跟我打工人有啥关系),所以只能靠产品。从下到上触达,促成赢单的方式,复购率较高。因为模式很轻,回款压力不大,可以分阶梯化创造商业模式,建立逐步的合作粘性。获客成本较低
- PLG诞生的产品一定是在To B场景下的C端应用
不是传统To C的产品,这么定位就错了。是找到你所服务的领域中执行层在工作中遇到的痛点,难点是体会到在工作中C端客户的行为和特性,和个人空间时间的C端用户来说有相似点也有很多不同点。
对于客单价较高的业务来说,PLG带来的是线索的增量,不是替代业务,但是很好的辅助业务进行大客户赢单。
我前边几篇写的有PLG的用户上、产品上设计的一些思考和方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翻一下,这个是我在和朋友聊天过程中想到的一些点,心血来潮就写了一下自己的感悟,可能有些想不起来就漏了,有问题或者建议可以在评论区进行探讨,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