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nder Park 09月25日
AI 创业趋势与机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Google Cloud 发布了一份面向 AI 创业者的趋势报告,邀请了许多知名创业者和投资人,讨论 AI 趋势展望、创业建议和 AI 发展方向。报告指出,AI 将带来百亿级公司的机会,但千亿级的机会还需要时间。建议创业者动作要快,以交付的价值为准绳来定价,重视评估,深耕细分领域。报告还探讨了 AI 应用的壁垒、增长方式、出海策略以及投资人看好的赛道。

🌟 AI 将带来百亿级公司的机会,但千亿级的机会还需要时间。报告指出,AI 没有像移动互联网那样引入分发渠道变革,大厂仍牢牢把控流量入口,因此千亿级机会的出现需要更多时间。

🚀 给创业者的建议:动作要快,抢占市场先机;以交付的价值为准绳来定价;重视评估,建立明确的指标体系和 AI 系统性能评估方法;深耕细分领域,解决特定难题。

🔗 AI 应用的壁垒:速度和认知是关键。随着智能越来越高,很难有能一直延续下去的壁垒,认知以及基于这个认知的速度可能是唯一的壁垒。

原创 Founder Park 2025-09-24 15:33 北京

AI 会带来百亿级公司的机会,但千亿级的机会还需要时间。

Google Cloud 出了一份面向 AI 创业者的趋势报告,邀请了不少创业者和投资人,谈对 AI 趋势的展望、给创业者的建议以及 AI 发展方向的预测。

名单很重磅,海内外的知名创业者比如李开复、肖弘、陈冕、Harrison Chase、Yoav Shoham 等,知名投资人比如戴雨森、韩锐、万浩基、郑庆生、Sara Guo、Jennifer Li 等。

给出的观点也颇为实用,毕竟他们是「下水游泳」的人,亲自感受了水温。

Founder Park 取得授权,节选了报告中部分观点,感兴趣的可以阅读报告全文。

给创业者的一些建议:

报告获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也可获取):

http://services.google.cn/fb/forms/startupswhitepaper/?channel=geekpark


超 14000 人的「AI 产品市集」社群!不错过每一款有价值的 AI 应用。

邀请从业者、开发人员和创业者,飞书扫码加群: 

进群后,你有机会得到:


01 

平台级应用的新可能?

AI 会带来百亿级公司的机会,但千亿级的机会还需要时间

郭山汕 卓飞投资创始人

我们今天讨论的「千亿公司」,本质上是讨论「是否会有字节、美团、拼多多这样的公司再出现」。而这取决于三道门槛能否被突破 —— 分发格局的改写、大厂机制的逆袭,以及冷启动与产品力的完美耦合。这不仅考验能力,更考验天时、地利、人和。

要跑出百亿美金级别的 AI 原生的消费级公司,必须在高度集中基础设施格局中,找到差异化切口,打磨产品体验与商业模型,路径仍值得探索。

应用公司不用做自己的模型

肖弘 Monica & Manus 创始人 / CEO

目前 Manus 用的都是最前沿的闭源模型(如 Gemini),因为跑智能体需要最好的模型能力。

一个只依赖单一闭源模型的应用是最脆弱的,因为供应商随时可能自己下场做你的业务,或者停止向你提供应用程序接口(API)。当市场上出现多家供应商时,你的生意就安全多了,因为没人能轻易卡住你。而当强大的开源模型出现并追平闭源模型时,你的生意不仅安全,连模型层的毛利都省了。

至于自研模型,我们目前以及可见的将来都不会做。这就像消费电子行业,小米、OPPO 不需要自己造芯片,高通和三星是它们的供应商,也是深度合作伙伴。通过合作,它们可以拿到更好的价格、最早的芯片(比如首发骁龙芯片),甚至可以一起定制优化。我们和模型厂商的关系也是如此。我们是 Google 最积极的合作伙伴之一,他们会为我们提供专门定制的 API 需求。

如果自己投入巨资去训模型,不仅收益低,还可能丧失使用所有 SOTA 模型的灵活性优势。过早思考自研模型,对我们这样规模的公司来说是给自己找麻烦。

AI 领域瞬息万变,Timing(时机)是第一位的。你的想法是基于当前信息的假设,而这个假设可能很快就会变化。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尽快把东西做出来,放到市场上去验证,然后快速获得反馈。

02 

AI 应用的壁垒在哪里?

速度和认知就是壁垒

陈冕 Lovart 创始人兼 CEO

你最初以为有的壁垒,随着智能越来越高,会发生变化。现在很难有能一直延续下去的壁垒,它是在不断变化的。认知,以及基于这个认知的速度,可能真的是唯一的壁垒。长期来看,我们选择垂直领域,是因为觉得垂类数据相比通用数据更难获取,通用模型在垂类数据积累上可能有所欠缺。所以长期来讲,垂类数据可能还是一个壁垒。但这也非绝对,如果模型智能足够强,甚至可以自我学习,那这些所谓的壁垒也就不存在了。

现在不能太迷信壁垒,得先把事情做了。这也是现在的智能体创业公司最近给大家的一个启示,比如 Manus 和 Genspark,很难讲他们有什么能想清楚的长期壁垒,但是速度和认知就是壁垒,做得早、做得快就是壁垒。要用好模型,随着模型变化,以非常快的速度去反应,去构建基于最新模型的产品。

Chatbot(对话机器人)阶段是人用 AI 工具,智能体阶段是人把任务交给 AI 来完成,是「人 + 工具」合体的服务形态。等下一阶段模型再进化,可能就变成了「人也不需要」,AI 完全接手整个任务流,那就是另一个范式了。但我们还没到那一步,所以我认为智能体产品形态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AI 产品就像「水煮鱼」

戴雨森 真格基金管理合伙人

过去很多产品是「生鱼片型」的,模型越好用户体验越好。但现在更像「水煮鱼」,不仅仅是模型本身,还要看厨艺、看配料,产品能力变得更加重要。

AI 应用能力将分为三层:模型层、Context 层和环境层。模型是最底层,大多使用的是 Gemini 等通用、公开的模型。 Context 层分为三类:

环境层即模型与外部世界交互的能力。过去 AI 输出仅为文本,而现在模型可以调用工具、影响环境,并从中获得反馈。能否为模型配置好工具、提供反馈机制,是决定最终价值的关键。这也是为什么「壳」的价值越来越大。

03 

AI 应用增长怎么做?

增长要靠创新,不靠广告

陈冕 Lovart 创始人兼 CEO

现在智能体产品本质都是半成品,增长要做的不是靠广告堆出来的转化,而是靠「让用户意识到你的创新点在哪里」。用户现在对 AI 太敏感了,他们每天都在刷信息流看谁在做新东西。你只要有真正的创新,它就会传播。

花钱投广告,对 AI 产品大多没用,这是反直觉的第一条。AI 的增长靠的不是流量,而是创新。比如 Genspark、Manus,火起来不是因为砸钱,而是因为让用户看到「未来的样子」:AI 能像人一样操作浏览器,能直接生成 PPT,能把思维链摊开给你看。产品永远不成熟,用户却愿意等,因为他们想看下一个突破。

推广方式也变了。以前靠广告,现在 AI 创始人直接上台,用最直接的方式讲清楚新能力。很多初创公司都是创始人亲自拉流量,靠「发布会」让创新点一目了然。速度也重要,光有一次亮点不够,AI 产品要持续迭代,才能留在用户记忆里。

所以,做 AI 增长,核心不是「怎么花钱」,而是「你有啥新东西」。下次想做增长,先问自己: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讲清楚你的创新?试着拍个视频,讲给一个完全外行的人听,如果对方眼睛一亮,你就有了。

作为创始人,找人要精、脸皮要厚、嗓门要大、离钱要近。

韩锐 高榕创投合伙人

找人要精。AI 这波创业,目前抢占优秀人才比找方向、找赛道更重要。过去很多行业一号位对成败的权重可能占 90% +,现在我的体感是公司的前 3 - 4 号位一起占到这个比例。方向和产品的可变性太大了,随时可调;而核心搭档会陪你三到五年,甚至更久。人才密度越高,有可能属于你的机会就越多。

脸皮要厚。不要被自己说过的话绑架,也不要因为自己被人视作是某个方向的旗手就硬着头皮坚持。环境变化太快,可预见性也差,就像在丛林里探险,手电筒只能照五米,该调整调整,该转型转型(pivot)。

嗓门要大。当下,技术品牌是非常重要的竞争力,AI 产品的用户很像面对快消产品的消费者,没有耐心去看深度评测,也不可能每个产品都去尝试。因此,吸引用户、也包括吸引顶级人才都需要有足够响亮的声量。

离钱要近。用户付费是很好的价值验证的投票器,也是把无数逻辑闭环快速收敛最直接的方式。不要忽视变现能力,产品从一开始就要尽可能离钱近一些。

04 

第一天就要出海

出海 AI 组织应具备的三个素质

戴雨森 真格基金管理合伙人

找到人类共同的需求,或者对目标市场有真正深入的理解和审美。

错误竞争、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

石建平 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

成功的出海创业者往往具备包容心态、敏锐判断、快速执行力和结构性思维。他们深刻理解自己在哪些场景具有比较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在全球市场找到突破口。

全球市场意味着陌生环境,对团队在战略判断和执行上提出了更高要求,我认为有三点关键素质:

创业团队需要清晰认知自身在全球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例如,是否能借助中国在供应链、软硬件结合或移动互联网时代沉淀下来的经验来攻入特定市场。

要看团队整体的选择逻辑,包括目标市场的选择逻辑、目标用户和场景的清晰定义。如今,全球场景快速演化,战略判断必须体现出高度一致性和迭代能力。

优秀创业者不仅在产品上使用智能体思维,更能将其运用于组织管理与运营流程。例如,客户获客、客户成功、研发流程都可部分或全部由智能体驱动,以提升组织效率。传统方法已难在全球竞争中维持优势。

「出海」的打法与国内截然不同。在选择市场时,建议错位竞争,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例如市场上错位竞争,避开美国,转向中东、拉美等增长市场;在打法上,可以通过打专业用户市场,借鉴国内移动互联网红利时期的经验。

05 

投资人看好哪些赛道?

有四类 AI 产品值得投资

郑庆生 红杉中国合伙人

这曾经是 PC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强的护城河。如果创始人能做到 DAU 百万量级,并构建起内容服务商品的「消费者—供给者」的双边关系网,后发者几乎很难超越。但目前 AI 产品多是单边交互:用户对 AI 模型是「多对一」的使用模式,一旦「那一个模型」大幅度升级或者迁移,用户就可能跟着转移平台。未来一定会出现 AI 参与的双边网络效应产品,但是就像微信或抖音当初没人能预见一样,我们现在也尚无法准确预测它的最终形态。

很多伟大公司,在早期都是非共识的。他们在「没人看得懂」 的时候做对了事情,也因此错开了巨头注意力,争取到了珍贵的成长窗口。

拥有数据和场景是一种长期护城河。比如 Apple,终端数据闭环 + 原生场景,AI 化之后极易形成系统性壁垒。对于创业公司,如果能在垂类场景中尽早落地产品,并绑定数据流、 形成增长飞轮,照样可以构筑有效壁垒。

有些竞争力不是靠某个技术点或者某种打法赢出来的,而是产品模式、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三者之间的复杂耦合。这样的组合往往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特定的团队组合长期磨出来的。这种复杂性本身就是门槛,也正是大厂和其他竞争对手不容易快速复制的地方。例如使用 AI 技术软硬一体的产品。

投资遵循这四条核心准则
Sarah Guo Conviction 创始人兼合伙人

Mike Vernal Conviction 合伙人

我们的几条核心准则:

要评估一家公司在 AI 领域的竞争力,我们有一个简易的衡量标准:每当有新模型问世,你感到欣喜还是忧虑?若你感到忧虑,可能意味着你的方向出现了偏差。如果你仅基于现有模型的能力边界进行开发,下一代模型极有可能将这些功能纳入其中。你应该在产品设计中融入前瞻性思维,积极挖掘并利用新兴技术带来的无限可能。

尽管大众普遍认为,掌握海量数据的大型企业将自然而然地在 AI 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一假设往往与事实相悖。行业巨头们所掌握的数据可能并不适合用来训练 AI 模型,且法律限制可能会制约其使用。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往往是围绕特定真实应用场景的推理路径与评估方法。很多情况下,此类数据仍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为新入局者敞开了大门。

AI 领域瞬息万变,观点更迭之频繁,令人目不暇接。切勿人云亦云,盲目听信投资人或研究机构的论调,务必立足于对技术与市场的深刻洞察,独立做出判断。

我们所寻找的潜在投资对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我们凭借自身品味与理解所甄选出的优质产品。另一类则是对处于早期阶段的创业者进行投资,他们行动力强,品味出众,深谙客户需求,并能通过快速迭代解决问题。长期以来,这都是通往成功的秘诀。如今,AI 的到来,为他们打造产品提供了全新的利器。

我们尤其欣赏那些既拥有世界级专业领域知识,又具备所应有的高效执行力和核心特质的创业者。至关重要的是快速迭代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你需要的是那些拥有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人,他们能够洞悉技术的边界,快速学习,并不断开拓创新。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创业 AI趋势 创业建议 千亿级机会 细分领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