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O 09月25日
AI 融入心理学:大模型展现“性格”与人机交互新可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研究表明,将心理学知识融入AI,如认知建模、人格模拟和社会心理学,能使AI回答更自然,决策和交互更接近人类。这在在线教育、心理健康陪伴和团队协作软件等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例如,AI可根据学生注意力变化调整教学,或提供基于CBT的心理支持。然而,研究也警示,直接照搬心理学可能放大刻板印象,需谨慎处理“损失厌恶”等效应。文章还探讨了大模型在DISC和MBTI测试中的表现,发现不同模型展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并提出用户可通过精心设计的提示词,引导AI以特定心理学视角进行思考和交互,实现更个性化的人机协作。

🧠 **认知与人格建模赋能AI:** 研究将心理学实验中的“记忆曲线”、“注意力分布”等认知模型,以及人格和动机模拟引入AI框架,旨在提升AI的长期任务一致性和“性格”表现。这使得AI在与人类交互时,能展现出更接近人类的行为模式,例如在教育场景中根据学生注意力调整教学节奏,或在心理健康领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

🤝 **社会心理学促进人机协作:** 引入社会心理学使AI能够处理群体互动、协作与冲突,不再局限于个体层面。这意味着AI在未来可能应用于团队协作软件,通过预测冲突苗头并进行调解,优化团队效率。这种能力扩展了AI的应用范围,使其能更好地融入复杂的社会和工作环境中。

⚖️ **AI“性格”测试与提示词引导:** 不同大模型在DISC和MBTI测试中展现出各异的“性格”特征,如ChatGPT和Copilot倾向于“支配影响”型,Gemini和DeepSeek则偏向“稳健”型。文章提出,用户可以通过“反客为主”的策略,利用提示词为AI预设特定的MBTI思考模式,从而实现更符合个体需求的交互,将AI的“性格”转化为一种可控的思维工具。

⚠️ **心理学应用中的潜在风险:** 研究者强调,直接照搬心理学知识可能放大刻板印象,例如AI可能因学习“损失厌恶”而倾向于推荐更保守的金融选择。这引发了关于AI是提供贴心服务还是进行潜在操纵的讨论,提示在AI应用心理学时,必须审慎评估和避免偏见,确保技术向善。

原创 发现明日产品的 2025-09-23 17:50 美国

相比于问「你是什么 MBTI?」,现在更流行的是「你用的大模型是什么 MBTI?」

不要怀疑,模型虽然没有实体,但也是有自己的「性格」的,流行的段子变成了现实。

月初的一份研究论文发现:把心理学知识嵌入 AI,不仅能让它回答得更自然,还能在决策和交互中更接近人类。

研究团队总结了几个关键突破:首先是认知建模,比如把心理学实验里的「记忆曲线」「注意力分布」塞进 AI 的内部框架;其次是人格与动机的模拟,让 AI 在长期任务中表现得更一致、更有「性格」;最后是社会心理学的引入,AI 不再只看个体,而是能处理群体互动、协作和冲突。听起来就像把一本心理学教材拆开,一章一章喂给 AI。

研究者举了几个贴近生活的场景。比如在线教育,如果 AI 知道学生会在 20 分钟后注意力下滑,它就能自动插入互动问题;又比如心理健康陪伴,AI 可以基于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框架来提供对话支持,比一昧地灌鸡汤靠谱多了。甚至在团队协作软件里,AI 也许能预测冲突苗头,提前「打圆场」。

当然,论文里也没少给出提醒。心理学本身就复杂且常常带偏见,如果直接照搬,可能反而放大了刻板印象。比如 AI 学会了「人们普遍会损失厌恶」,是不是就会在金融推荐里推你更保守的选择?那结果到底是贴心,还是操纵?

和过去单纯追求大模型参数规模的路线不同,这个研究更像是一次跨学科实验:心理学 + 人工智能,看看能不能拼出一个更「人」的系统。

而且,关注的不是「AI 会不会有感情」,而是 AI 有没有可能借用心理学知识,更好地和人类打交道

大模型,性格丰富得很

今年三月时,国外一家专门做性格测试的厂商,把大模型们都拉在一起,测试了 DISC 性格。这也是非常知名而且广为流传的性格测试。它基于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在 20 世纪 20 年代提出的理论,侧重于描述行为风格。

跟 MBTI 一样,它也把人的性格划分成了几个维度:

Dominance (支配型 - D): 强调掌控、行动、结果和挑战。这类人通常直接、果断、目标导向,喜欢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

Influence (影响型 - I): 强调社交、沟通、热情和人际关系。这类人通常外向、乐观、善于表达,喜欢与人互动和建立联系。

Steadiness (稳健型 - S): 强调稳定、耐心、支持和合作。这类人通常冷静、可靠、乐于助人,喜欢和谐的环境和可预测性。

Conscientiousness (谨慎型 - C): 强调细节、准确、分析和规则。这类人通常注重逻辑、精确、有条理,喜欢遵循标准和程序。

在这四个维度所形成的象限中,就可以归纳出十几种不同的结果。在支配性和服从性方面得分较高的人往往更注重任务,而在影响力和稳定性方面得分较高的人则更注重人性。

支配力和影响力得分高的人通常更自信、更积极,顺从性和稳重性得分较高者则行为风格冷静、谨慎。

跟 MBTI 不一样的是,MBTI 主要用于个人的自我探索。DISC 则更多是应用在工作场所里,看在公司和团队当中的协作能力、行事风格,作为一种判断如何跟同事合作的参考。

研究发现,OpenAI 的 ChatGPT 和微软的 Copilot 都属于 D 偏 I,即「支配影响」类型。如果放在人类身上,表现为自信、结果导向和紧迫感。

Gemini 和 DeepSeek 会出现 S、C 和 I 的组合,可以归类为稳健类型,这种类型更稳定,擅长给予支持,避免冲突。

有一说一,考虑到大模型生成的随机性,一天换一个属性完全是有可能的,每个人去问,得到的回答也会有所出入。不过,在 MBTI 上,他们又体现出一些共通性。

DeepSeek 和 GPT 都非常守规矩,强调自己只是个模型,理论上没有什么 MBTI。但是非要问的话,I、N、P 是有的,剩下则是可 F 可 T。

Kimi 倒是对自己的属性完全不藏着掖着,大方表示自己是 INTJ。

Gemini 则是非常认真地在分析自己的所有成分,连 Claude 也是,都觉得自己是 INTJ——这是什么大模型通用人格啊。

可能是 MBTI 太流行了,模型都觉得自己是 INTJ。

元宝如果接的是 DeepSeek,还是原来的 I 型 LLM。但如果接入混元,就变成了个 E 模型。

不过,元宝(DeepSeek 版)知道 MBTI,但好像不太理解 DISC 是什么,说自己是 24 小时微笑的规则型工具人——打太极你倒是很会。

有一说一,作为一个 i 人,跟过于活动的模型对话起来还真是有点耗费精神——元宝我知道你很活泼,但如此活泼也真是大可不必……

「反客为主」,让研究结果注入灵魂

模型产品不情愿直接透露,只能靠一点点引导,也很好理解:所谓它们的「性格」,本质上是语料库统计学特征的人格化投射。

训练大模型时,所投入的数据量级以万亿来计,通过分析这些文本中的词频、搭配概率、上下文关联等数学规律,才建立了大语言模型。

大量的数据,使得模型能从语料库中「借」来最符合语境的人格面具。既然 AI 可以学心理学,那用户就可以把心理学语言写进 prompt,让 AI 更懂你——把论文里的研究成果「反客为主」。

核心思路是:用提示词给模型套上模版,让它按不同维度(E/I、N/S、T/F、J/P)走不一样的思路路径。大模型肯定不是真的有「性格」,所以,应该是把它当思考模式预设更可靠。下面是可以参考的 prompt:

你将以 {MBTI类型} 的思考风格完成任务。

任务:{任务描述}

角色:{角色/场景}

输出结构:{要点/表格/步骤}

请根据以下框架维度进行输出:

- E/I:{E=先外部检索与联想;I=先内省与框架}

- N/S:{N=模式与可能性;S=证据与细节}

- T/F:{T=逻辑与权衡;F=人影响与情绪}

- J/P:{J=给出决策与时间表;P=列备选与开放问题}

最后,逐条说明各维度如何影响你的产出。

同时,也可以利用 MBTI 人格之间的差异和冲突,让模型先以不同的人格发挥,然后再比对、收敛。可以参考下面这种方式:

主题:

请根据主题,分别以 ENTP/ISFJ/INTJ/ESFP 的风格各出一版方案(≤200字/版)。

随后根据下列要求分析比对各版方案:

- 共同点、冲突点

- 哪个场景更适合哪版

- 若必须合成单一方案,保留哪些原则、舍弃哪些特征

类似地,还可以通过这些冲突和差异,用于自查自检。如果你很确信自己是个大 J 人或者大 P 人,想要中和一下,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参考形式如下:

请用 {MBTI类型} 风格完成{任务},并在末尾提供风格自检:

- 我在 E/I 上体现在哪些句式或步骤?

- N/S 的取舍案例各1条?

- T/F 的冲突时,我如何选择?

- J/P 的节奏体现在哪里?

图片

欢迎加入 APPSO AI 社群,一起畅聊 AI 产品,获取#AI有用功,解锁更多 AI 新知👇

我们正在招募伙伴

📮 简历投递邮箱hr@ifanr.com

✉️ 邮件标题「姓名+岗位名称」(请随简历附上项目/作品或相关链接)

更多岗位信息请点击这里🔗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 人工智能 心理学 大模型 MBTI DISC 人机交互 LLM Psych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uman-AI Interac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