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训练中我们都明白'垃圾进垃圾出'的道理。在当下被信息流支配的时代,这个道理体现得更为明显。以川普枪击事件为例,社交媒体和微信群中迅速流传着NYPost称枪手为华裔的截图,但很快该报道被修改为白人男性。这引发了关于P图的讨论和阴谋论。查证事实只需访问Internet Archive,即可发现NYPost在发布文章两小时内就修改了内容。对抗信息混乱带来的熵增,需要我们投入精力去质疑和验证信息,而不是随情绪下结论或依赖低质量消息。否则,我们对真实世界的感知能力会越来越弱。
💡 信息的可靠性需要主动验证:面对社交媒体和群组中的信息,不应轻信,而应主动通过可靠渠道如Internet Archive进行验证,以确认其真实性。
🔍 对抗信息混乱需要投入精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抗信息熵增需要个人投入时间和精力对信息进行筛选和验证,避免被误导性信息影响判断。
📰 低质量信源的识别与规避:通过对NYPost这类野鸡传媒的识别和规避,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准确的信息来源清单,提升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 质疑与验证的重要性:面对突发事件和舆论,保持质疑精神,通过多渠道验证信息,避免情绪化判断和盲目相信未经证实的消息。
🚫 避免依附低质量信息:不依附于他人的低质量消息源反复咀嚼信息,而是通过独立思考和验证,建立对真实世界的准确感知。
原创 hidecloud 2024-07-14 13:13 北京
AI 训练中我们都知道 garbage in, garbage out 的道理。其实当下被信息流支配的我们,更能体现出这个道理。

AI 训练中我们都知道 garbage in, garbage out 的道理。其实当下被信息流支配的我们,更能体现出这个道理。
今天的历史性时刻是川普被枪击,很快各个社交媒体和微信群就开始在传 nypost 这个说枪手是华裔的截图:

对美国媒体生态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 nypost 的可信度十分的话,打个二分应该没冤枉它。所以当时我并没有对这个消息抱有太大的兴趣。
果不其然,一小时后,大家发现 nypost 这篇“新闻”里有关华裔的文字改为白人男性:

没想到的是,此时各个群和社交媒体却开始讨论起到底哪个是 P 图,一时间各种阴谋论开始涌现。最让我感到可气,以至于花时间写下这篇内容的是看到有人转到凤凰卫视某媒体人的如此言论:

真的是被“蓄意篡改”么?让我们看看查清楚这个事件的真相一共需要几步:
拿出电脑
打开 Internet Archive ( https://web.archive.org )
输入 nypost 此次“新闻”的 URL ( https://nypost.com/2024/07/13/us-news/gunman-behind-attempted-assassination-on-trump-shot-and-killed-by-secret-service-sources/ )
会发现 Internet Archive 在 nypost 发布该文章的两小时内共爬取了 3 个副本。

挨个点开,发现最早的一个副本中确实写的是 Chinese man,而在 70 分钟后一次修改里,也就是第三个副本爬取到的内容中,修改为了 white male。

其实查证这些信息用不了多少时间,但关键是你是否有这个意识去质疑和验证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而不是随着情绪去下结论,或者依附于他人的低质量消息上反复咀嚼。
对抗信息混乱带来的熵增,是需要投入精力去对信息做筛选和验证的。不然就如同模型训练一样,垃圾进垃圾出,你对真实世界的感知能力会越来越弱,失去准确判断的能力。
最后说一句,野鸡传媒的水平也就和 nypost 一个档次,以后纳入低质量信源清单。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