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玑 2025-09-08 06:26 上海
周五,美股触及历史新高后回落,最终纳指收盘21700点,标普500收盘6481点。
考虑到今年余下的几个月,诸如降息和减税等利好消息逐步释放和兑现,美股应该还会有一些上升空间。
生物医药板块,持仓的个股(礼来、强生、联合健康、诺和诺德、默沙东)即便刨除原有的负成本持仓,仅今年加仓进来的部分,目前也均处于浮盈状态,生物医药板块的个股整体需要往中长期看,短期利空多,股价上涨有压力。
联合健康即将开始派息,每股分配2.2美元,除权日期是本月15日。我这轮下跌买太多了,设置的318.5美元T掉10%,至今还没触发,近期应该就会触发。
消费板块,持仓的个股(Costco、沃尔玛、麦当劳、宝洁)最近比较震荡,但大多已修复或接近修复历史高位。
可口可乐最近跌了一些,原本设置60、55美元分别买入,一直未被触发,因此上调了一些,设置在67.87、63.35和59.95、55.87四个节点买入。
目前已触发了第一个买入节点,这玩意上涨很慢,我主要买来吃分红,和生物医药板块的强生一样。
现在越来越稳(比较苟着),风险控制做得比较到位,控制好安全边际(成本、仓位、资金),没把握得不碰,看不懂的不买,追求的收益率目标也越来越低,每年能有8%就很知足。
投资的核心,从来不是找到翻倍牛股,实现高收益率,而是有一套能持续跑通的系统,在实现长期复利的同时,牢牢守住本金。
毕竟,一次致命的亏损,就能让之前十年的积累归零。投资的首要前提是风险控制,而不是冒险:跳得好的,是极限运动;跳得不好的,是一动不动。
专业的投资者在投资中,最牛的从来不应该是预测水平,而是应对。有应对措施,无论发生什么都能应对。
VISA走势一般,近期在330-350左右震荡;伯克希尔从68.5万美元回到了75万美元,我设置了66.3万、62万、59.8万、50.4万四个买入节点。
科技板块,持仓的个股(英伟达、微软、Meta、亚马逊、台积电、苹果、谷歌、特斯拉、博通、AMD)近期走势分化:
英伟达从最高点184.48已下跌近10%,目前167美元。英伟达的两个已是负成本的备胎,走势各不一样:
博通因收获了OpenAI的百亿美元订单,叠加财报利好(Q3营收160亿美元,同比增长22%),股价大涨9.41%,站上334.89美元;
AMD大跌6.58%,收盘151美元。AMD表现在预期范围内,我对它的预期就是150-165美元,高了归咎于市场情绪助推。
微软下跌2.55%,收盘495美元。微软500美元是合理的,也能接受,高于500美元,我是觉得市场情绪助推得有些狂热,之前的减仓操作可以验证这一点。
Meta目前750美元,没有很明显的做T节点,去年底至八月初做T的区间很好把握,而且区间价差很大,现在貌似消失了。我虽然是长线持有,但有做T的机会时也会操作一二,收益颇丰。跟我780美元减仓的节点相比,Meta近期上涨乏力。
苹果设置了255和260各减仓5%,这段时间苹果的走势还行,但要触发这个设置,预计还需要大的利好刺激和时间。
谷歌235美元,亚马逊232美元。后者还有一些小的利空没有散去,等利空散完,股价预计还有一些空间。
特斯拉为马斯克提出了一份新的巨额薪酬协议,潜在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很有挑战,具体比如:
把特斯拉市值从目前1万亿美元拉升到2万亿美元,并美元递增5000亿美元,最终达到8.5万亿美元;盈利增长24倍,达到4000亿美元…
特斯拉我把握不准,但从这个股中赚到的不少。后续高于380美元,我考虑继续减仓一些,把特斯拉的持仓占比控制在1.5%以内。
长期账户(防守型)最近美债收益率飙升到5%+,价格也走得不错,最近几个月,除大量购入美债外,我也操作了一些买入TLT这类,TLT目前成本不到85美元,这两天价格上涨了些,来到了88.5美元,派息没多大变化。
目前现金储备和持有的美债及相关基金,大概1:1,个人看好美债后续的价格,会等到拐点出现或美股出现机会需要资金抄底再考虑卖。
美股目前已逐步向水深处走去,我整体就是做好风险控制,边走边看。
… …
从老美回来,周末和朋友闲聊。
他的企业一直都做得不错,最近也遇到了些问题。我们感叹,现在和十年前一比,恍然如梦。
民营企业家想把生意做大很难;好不容易做大了,想基业长青更难。
有的十年前还是带动当地经济的‘杰出企业家’;如今一不小心就成了‘犯罪嫌疑人’,这类案例并不少。
人先进去,再慢慢查你的企业:公司账目、合作伙伴,甚至祖孙三代,罚到倾家荡产。
人一进去,企业基本上就垮了。
我让他还是早点收摊休息得了,不折腾省事又省心。他表示摊子太大,要顾及的太多,难收摊,但确实该考虑了。
六年前我也劝过他一次,彼时他还雄心壮志。
他问我老美和国内比,感觉怎样?
怎么说呢?我个人觉得,咱们这里下限高,苟活完全没问题;那里上限高,但是一旦失败风险也高,信用评级降低后更是难以翻身。
富人和高精尖人才适合那里,普通人适合这里。普通人“外面赚钱,里面花”是最佳选择。
他聊到家庭生活时,感慨以前醉心于工作,疏忽了对家人的陪伴,现在妻子很难走心,孩子也长大成人;羡慕我目前的状态,家庭幸福,子女都在身边。
我自己也挺满意的,能陪伴家人,陪孩子一起成长。
幸福是一种感觉,关键其实不在于夫妻俩有多合得来,而在于如何处理彼此的合不来。
送他离开时,我打趣说以前有“远洋捕捞”,以后搞不好连近海捕捞也有可能,还是早做打算。
向水深处走去,一切都要未雨绸缪。
找到自己的优势(比如耐心、资源、专业等);然后找到适合自身的趋势,不是非要找风口;再顺应时势,去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成就并不是全都是努力来的,而是所站的位置赋予的,是时代系统配置给你的。
所谓选择大于努力,就是如此。
我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很强的能力,只不过这二十年比大多数人看得懂些、选得好些、位置对些,仅此而已。
都是时代和时势的赏赐。我要做的,是控制风险、用对的方式和办法守住所得。
就这样吧。
免责声明:本人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人的交易不代表任何立场;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财务状况、投资目标等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