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鱼丸 2025-09-22 18:32 北京
定制专属的私人化音乐体验
作者|鱼丸
编辑|星奈
媒体|AI大模型工场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有一天,一首歌可以由AI“写”出来?它不仅旋律动人、歌词贴切,还能根据你的心情、情景、风格,自动生成一段完整的音乐作品?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但今天,这一切已经不再是幻想。
MiniMax Music 1.5,正是这样一个“AI音乐生成器”,它正在改变音乐创作方式,也正在重新定义“音乐创作”的边界。让我们先来听听它的创作。
这样丝滑的转音、自然的声线、有节奏的鼓点竟然是AI生成的,真的开启了“一人即乐队”的新时代。
目前,Music 1.5已经在全球上线,可以选择几句话就能创作的简单模式,也可以选择自己填词,设置多种风格、情绪、场景的高级创作,不懂乐理的小白也可以通过这些写一首属于自己歌。下面让AI大模型工场带大家来欣赏一下作品吧~
从“片段 demo”到“完整作品”
Music 1.5诠释音乐新突破
过去提起 AI 生成音乐,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十秒的样本”—— 时长短、不完整,根本满足不了实际创作需求。但 Music 1.5一来,直接把生成音乐的时长拉到了4 分钟,意味着我们终于能用AI做出一首“从头到尾都完整” 的歌啦。
除了时长的“质的飞跃”,它还有四大核心亮点,每一个都戳中我们创作者的痛点:
1.可控性拉满,自然语言就能 “指挥” 音乐
不用懂乐理,不用会编曲,只要用嘴说(或者用文字写)出需求,我们先从简单模式来看,输入“怀旧舒缓的吉他钢琴合奏”。
我们发现Music 1.5能精准get到要求里的点,从一开始的钢琴的音符到后来歌声里吉他的伴奏,更让人惊喜的是歌词的风格也很符合怀旧的特点,还会自动给配上歌曲封面,但是在声色里还是能听出些许电音。
要是想更精细?可以切换到高级模式,能给歌曲的前奏、主歌、副歌分别安排歌词,还能从16种风格、11种情绪、10种场景里精准定制,不管是甜美的流行女声,还是沧桑的摇滚唱腔,都能轻松实现。
我们输入自己的歌词,取名为彩虹气泡,并选择民谣风格,情绪放松,场景是独自漫步。
填好词,选好关键词,整首歌就一气呵成,也没有语音错误,相比简单模式,这个更像私人定制。
2.人声像 “真人歌手”,情感细腻不生硬
谁没听过“机器人唱歌”的尴尬?但Music 1.5的人声彻底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据了解Music 1.5对人声唱腔发音技巧进行建模,可以生成不同声线、唱腔的音色,所以相比于同类产品,声音透明逼真,过渡流畅得没有一丝断点,就像一位专业歌手在耳边演唱,能把歌曲里的细腻情绪稳稳传递出来。
并且在不同的风格上,音色也带有不同的情绪,我们先来看看乡村风格的“逃离地球”。
声音随着歌曲的曲调起伏。
再来看看嘻哈风格的“逃离地球”:
同样是男声,但是风格不同音色也不同还带着不同的情感,一个舒缓一个热情。
3.配器超丰富,还能玩出 “民族风”
在乐器搭配上,Music 1.5用了“细粒度建模”技术,不仅乐器层次清晰、演奏技巧多变,还能轻松融入中国民族乐器。
我们输入提示词:一首有笛子,琵琶,二胡合奏的古风音乐。
这次是舒缓女声,感觉女声相比于男声更自然一些,开头的琵琶和女声衔接的恰到好处,可是整首下来有鼓点但是没有发现笛子和二胡的声音。
要是单纯来一首纯音乐呢,输入:一首古风纯音乐,里面有笛子,琵琶,二胡。
我们发现Music 1.5是自动加上人声的,识别不出纯音乐的要求。
4.“叙事级” 听觉体验,像听一场迷你电影
好的音乐要有 “起承转合”,Music 1.5 完美做到了这一点,前奏引人入胜,主歌娓娓道来,副歌高潮突出,结尾收得自然,整个听歌过程就像在看一部情节跌宕的迷你电影,让人不自觉沉浸其中。
我们直接让Music 1.5生成一个有悬疑氛围的歌曲,没有任何的具体提示词:
整体来看真的不错,整个歌曲的风格就是悬疑风感觉已经可以给电视剧当插曲了。
再来弄个有意思的,我们摘一部分大话西游的台词,风格为自动,看看Music 1.5会给我们什么惊喜。
根据台词辨别出歌词的情感,太牛了 ,好像又看了一下名场面。
Music 1.5让人人都能圆音乐梦
总的来说,在音乐创作上,人声的自然程度,对于乐器的复刻,还有衔接的流畅度,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创作需求,但是在乐器合奏和纯音乐的生成上能够更好的理解要求。
而Music 1.5之所以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背后离不开MiniMax在文本、语音、视觉等多模态领域的“自主研发功力”。毕竟借助强大的文本模型,不仅能精准理解用户对音乐风格、情绪、场景的需求,还能对人声特征进行“精细化控制”,让生成的音乐既“懂你”又“好听”。
不仅如此Music 1.5的用处可不止帮人写歌,它的应用场景广到超出想象:对专业音乐人来说,它是“灵感加速器”,能快速产出高质量 demo突破创作瓶颈;影视、游戏、短视频行业的从业者,再也不用为找背景音乐发愁,它能快速定制贴合内容的配乐,让作品更有感染力;虚拟偶像也能靠它“出圈”,轻松拥有专属歌曲和MV,展现独特魅力;企业还能用来生成专属音频内容,比如品牌主题曲、广告配乐,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
更贴心的是,MiniMax 还为全球开发者开放了API,性价比超高。不管你是想做音乐类APP,还是想把AI音乐融入创意工作流程,都能轻松集成,让AI变成你的“24小时不打烊的创意伙伴”。
说到底,Music 1.5最让人惊喜的是它不仅降低了音乐创作的门槛,还回归了音乐“好听”的本质,哪怕你是没学过音乐的业余爱好者,也能靠它实现自己的“音乐梦”。这其实打破了长久以来“音乐创作是专业人士专属”的固有认知,就像当年手机摄影普及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摄影师” 一样,Music 1.5 正在让“人人都是音乐创作者” 从口号变成现实。
目前,Music 1.5已经在全球上线,想体验的话直接登录minimax.com/audio/music就能上手。
在AI的助力下,创意不再受限于技术,那些藏在脑海里的旋律、没说出口的情绪,都能通过简单的描述变成具体的音乐,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创作自由”的全新诠释。
可能随着 AI 音乐技术的不断迭代,或许我们还会看到更多惊喜:比如 AI 能根据用户的心率、情绪实时调整音乐节奏,或者能深度融合地方戏曲、非遗音乐元素,让传统文化以更年轻的方式 “破圈”。但无论如何,Music 1.5 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它让我们看到,AI 不是 “取代人类创作者”,而是 “放大人类创意”,让更多人能触摸到音乐创作的乐趣,也让音乐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科技的加持下焕发新的生命力。而这一切,从你点击体验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