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市场是一种新兴的金融科技产品,它将人们对世界的判断变成可交易的资产。通过下注于未来事件的结果,参与者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来接近真相。本文探讨了预测市场的运作原理、优势与挑战,以及它如何可能成为信息金融领域的重要力量。
🔍 预测市场将人们的判断和信念金融化,将抽象的信念转化为可交易的资产,从而实现集体智慧的微型表达。
💰 预测市场通过下注和价格发现机制,激励参与者寻找真相,并提供一种有趣的方式来赚钱。
🌐 理论上,预测市场可以覆盖任何互联网关注的事件,成为新一代的原生金融层。
📈 预测市场的准确率远高于其他方法,如民调、专家小组或经济模型,平均高出约79%。
🤝 预测市场由平台、做市商、傻钱和聪明钱四类参与者组成,共同推动市场价格接近真实概率。
原创 范阳 2025-07-28 19:16 上海
我们要靠下注才能发现世界的真相?

"秩序是遗忘自己起源的混乱。而美,是它突然记起的那个刹那"今天分享的文章归纳在“预测市场与信息金融”系列里,是我最近的研究主题( thesis ) 之一。混沌的时代需要好的研究。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的“研究光谱”,一端是理解那些本质性的/奠基的科学、前沿思想与技术突破,另一端则是面向用户的新型市场机制、产品创新和先锋文化的演化。有趣且重要的新事物,往往在这两端之间。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创造者,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和品味, 然后无需任何人许可把它做出来。作为研究者的时候,我的思维习惯越来越像是“抓两头,不过多关注中间”( 或者说也是因为“过载”关注不过来而选择这样 )。认识论和价值观,对我们每个人当下的生活都很关键,也值得持续校准。现在我把最近读到的文字和思想,看作一种动态的提示词,用来观察它们进入我的思维模型后,会激发出什么新的想法,而不是用来确认已有的信念,或者马上想依附于一种别人的观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要时常努力的。如果想更深入了解“预测市场”是什么和可能的发展,可以搭配阅读前文:预测市场到信息金融:“小额押注”娱乐 vs “众筹蒸馏”真相?信息的神谕机器:为什么预测市场(Prediction Markets)并未流行?首先我和一位“思想伙伴” 朋友 Sanchi 在线上讨论了一下她怎么看最近正在升温的“prediction markets",Sanchi 人在印度但是是一位面向全球市场的优秀投资人兼创作者和研究员,她的宏观趋势和产业经济的“新闻通讯“ Denominator 我很欣赏。Sanchi 说她会总结一篇新的文章沉淀一下对 prediction markets ( 预测市场 )的看法, 我们交流她先抛出的几个主要观点是:1. 预测市场是下一个互联网级别的金融科技产品。2. 预测市场是“信念”的金融化,它将人们对世界的判断变成可交易的资产,不只是“博弈博彩”,是集体智慧的微型表达。3. 理论上有无限的市场覆盖范围。任何互联网关注的事件都可以成为交易对象。可能是这一代原生的“金融层”。我思考了一下,我部分同意她说的,尤其是这背后更符合技术趋势和社会文化的部分,会有比现在的“金融科技”和“交易市场”更大的东西出现,尤其是让普通用户可以参与投资和交易有价值的新型资产,和那些现在只有少数人和非常高的专业门槛才可以参与的市场。“预测市场”我相信会很快进入到主流视野甚至很快过剩,不过我更感兴趣的是有没有超越现在看到的“预测市场”更好的市场机制,什么是不只优化短期收益和博弈快感的市场机制,而可以实现原生和长期的价值创造。如果你有一些思考,也欢迎找到我交流。
目前我的看法是,我赞同今天的文章里塑造“真相机器”的部分,不过我不认同目前所见的“预测市场”的激励机制和经济模型能达到“真相机器”的想象,在《无穷的开始》( The Beginning of Infinity: Explanations That Transform the World )这本书里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观念:“我们不能单纯靠过去的模式解释未来的现象。理论是解释,而不是预测,预测只能在解释之后出现,你不能先有预测再找解释,解释会超出任何一种线性外推和趋势预测。你得先理解过程然后才能预测结果。大胆猜测然后淘汰失败者。最好的理论来自想象力,而非外推。”听起来还很抽象。还要用过多的语言表述可能代表着我也还没有想清和理解,今天的文章当作一个大提示词放在这里。“大有外,小有内”,vibe 先正确起来。

回到要分享的正文,来自 Evan Armstrong,他现在是
The Leverage(《杠杆》)的创办人和写作者。非常推荐订阅他的社交媒体栏目。

我喜欢这段他描述自己的使命的简介:“The Leverage
的作者是谁?我是一名投资者、作家、分析师、新手爸爸兼电影爱好者。多年来,我一直在硅谷从事运营和投资工作,期间曾与顶尖的风投基金合作,参与项目筛选与评估,并推动多家软件公司的年经常性收入突破千万美元。过去四年,我担任 AI 与媒体公司 Every 的首席撰稿人,帮助其订阅用户增长至超过 10 万。作为一名作家,我以写作为乐,注重文笔的锤炼,坚持分析的严谨性,并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互联网上最优质的阅读体验。一个男人( 也就是我 )有天突然意识到,自己竟把全家的财务未来押在了群发邮件这门生意上。我的目标不止于分析,更在于帮你培养洞察力。我希望你能像顶级投资者感知趋势那样——早在图表显现之前——就本能地捕捉到未来。这需要严谨的论证、优雅的表达、精心的筛选、独特的视角,以及《纽约时报》或TechCrunch无法提供的那种好奇心。若我足够称职,每个句子都将令人愉悦,每粒分析颗粒都闪烁着真知灼见。你肯定会想,这简直是痴人说梦般的野心。但正该如此。我的使命是交付市场上那 1% 的顶尖内容,否则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最重要的是,没有你,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杠杆》需要愿意投入其中的读者:你们会争论,会思考,当然,也会订阅。若你愿与我同行,点击下方按钮即可支持这场冒险。”我也相信和一些有远见有野心的人,开启智识和生活的冒险本身,是最好的回报。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启发。
未来机器The Future Machine关于预测市场如何接管世界How prediction markets could take over the world作者:Evan Armstrong 编辑:范阳发表日期:2025年7月18日我今天想尝试点不一样的。这个星期,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写两篇文章,而是花了双倍的时间写了一篇篇幅几乎是两倍的文章。截止目前,我读了14篇论文,快速浏览了半本书,用两倍速听了五期播客,还采访了九个人,才把这篇文章准备好给你看。这确实是项大工程,但我希望你能感受到我在写作过程中投入的用心和打磨。预测市场是当前科技和金融领域最令人兴奋的事物之一。
在我看来其重要性不亚于人工智能(
Prediction markets are some of the most exciting things happening in technology and finance. To me, they are just as big a deal as AI )。期待听到你的想法,你们的反馈始终是我前进的动力。—— Evan
你是怎么判断一件事是真是假( How do you figure out the truth )?比如说,你怎么判断 Jeffrey Epstein 是不是自杀的?也许你会选择相信“群众的智慧”。比如,2025年7月9日的一项民调,对 7237 名美国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 39% 的人认为他是被谋杀的。但我的直觉告诉我,那种认为世界上存在一个恋童癖精英集团、专门杀人灭口防止被揭露的阴谋论,听起来就像花生先生——也就是说,太荒唐了。那谁才是对的?是我和那些和我观点一致的“无名大众”美国人?还是那些持相反看法的数百万美国人?我们的选项似乎不多。相信我们的政府( 不妙 )相信网络上的内容( 更不妙 )相信大语言模型说的话( 更更不妙 )相信媒体报道( 好像更靠谱一点,但也可能更糟 )这些选项的问题在于,没有哪一个是被“寻找真相”这个目标驱动的(
none of them are directly incentivized to discover the truth )。我们的政府希望民众乖乖听话,社交媒体希望你多停留一会,媒体想让你点开广告或者买订阅,大语言模型则是一个谄媚古怪的家伙,只想让你开心(an LLM is a sycophantic weirdo that just wants you to be happy)。当然,公平地说,这些系统有时确实能说出真相。尤其是主流媒体,人们常常低估它们在事实核查方面投入的努力和严谨性。但这些更像是企业文化带来的“美好副产品”,而不是制度本身就以激励真相为目的而设计( more of a happy byproduct of corporate culture than a structural incentive-design choice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面向大众的产品,它在机制上就把“找出真相”作为激励的核心目标(
What is needed is a mass-market product where truth is directly incentivized, by design )。而现在,在将近三十年的理论构想和反复试验之后,这样的产品终于出现了:运作良好的预测市场(
functioning prediction markets )。更妙的是,它还能让人赚点钱,过程甚至挺有趣(
The charming part is that they are a fun way to make money, too )。什么是预测市场?What is a prediction market?在预测市场中,任何人都可以下注某个事件将会如何发展(
In a prediction market, anyone can place a bet on how an event will culminate )。最终结果通过“是”或“否”的方式进行结算(
Outcomes are voted on with binary “yes” and “no” options )。它的运作方式就像其他投机市场一样,不同的是,你不是在押注石油等有形资产的价格,而是在下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的走向( instead of betting on the price of something tangible like oil, you can bet on how any event in the entire world will turn out )。这类市场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真相来源”。举个例子,如果你想了解关于 Epstein 事件的真实动向,只需打开任意预测市场平台,你就能看到相关事件的发生概率。
作者于 7 月 15 日拍摄的 Polymarket 界面截图。根据这个市场,目前有 7% 的几率认为 Jeffrey Epstein 的谋杀将在今年被揭露,还有 3% 的几率认为他仍然活着。乍看之下这些数字像是随意拍出来的,但它们其实有一点特别之处:真相在这里是有价格的(
The truth has a price attached )。也许你看到某个赔率,会想,“这也太低了吧。”很好,那你现在可以拿出真金白银来表达你的观点(
Now you can put your money where your mouth is )。如果你是对的,你就会直接获得奖励,一笔可观的利润,而且还能推动价格朝你认为正确的方向变化( to trade on that price and move it in the direction you believe is correct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一家媒体公司爆出一个惊天丑闻,把某家公司的股票打压下去,不管那个丑闻是真是假,它照样能靠订阅费和广告点击赚钱( 几年前彭博社报道苹果的事你可能还记得 )。但如果你是一个预测市场的交易者,就算你对苹果有再强烈的看法,只要你判断错了,一分钱也赚不到(
A prediction market trader could have a belief about Apple, but they won't make a penny unless they are right )。事实证明,如果成千上万的下注者都参与进来,这个价格就会汇聚大量信息和潜在知识,是其他找寻真相的方式很难做到的。预测市场的准确度高得惊人。2020 年的一项综合分析显示,相较于其他手段,比如民调、专家小组或经济模型,预测市场的准确率平均要高出大约 79%。这成绩,不能说差。
真正神奇的地方在于,每一个市场其实由四类参与者组成:平台或交易所 The Platform or/ exchange( 例如 Kalshi 或 Polymarket )。预测市场平台就像一个中立的“赌场大厅”( the neutral “casino floor” ),它负责制定每个合约的规则,撮合买卖双方,托管资金,并在现实结果出现后裁定谁能拿到钱。它的收入来自每一笔交易的微小手续费,不靠下注的输赢赚钱( Its revenue comes from tiny per-trade fees, and it doesn’t make money from taking sides of bets )。做市商 Market Maker。做市商是市场的润滑剂( the facilitator )。它们用算法和自有资金不断报出买价和卖价,让其他交易者可以随时进出市场,每一笔交易赚取几分钱的价差。像 Susquehanna 这样的专业机构(从 2024 年 4 月起活跃在 Kalshi 上),或链上自动交易机器人,都在扮演这个角色。没有他们,大多数市场根本没有流动性,甚至无法交易。他们的生意本质上就是算法交易(
without them most markets would be thin or untradeable. Their business is mostly algorithmic trading )。延伸阅读:
做市游戏 | the market making game“傻钱” Dumb Money。这是那些出于好玩、好奇或跟风故事而交易的散户群体,他们并不是真的有任何优势信息( This is the swarm of casual or sentiment-driven bettors who trade for fun, curiosity, or a story, not an edge )。正是这些小规模、时常判断失误的交易,制造了价格偏差,也让整个游戏对其他人来说变得值得参与(
Their small, sometimes ill-informed orders create the mispricings that make the game worth playing for everyone else )。站在傻钱的对立面,往往就是正确的一方。有趣的是,预测市场离不开这群人。如果没有小鱼,鲨鱼就会饿死,流动性也会枯竭。除非你掌握独家数据、有一套独特的分析框架,或者被商业之神赫尔墨斯眷顾,否则,恐怕你也属于傻钱阵营(
Unless you have unique data, a novel analytical framework, or have been blessed by Hermes, I have bad news for you—you are the dumb money )。“聪明钱” Smart Money。所谓聪明钱是一群拥有信息优势的交易者( Smart money is the cadre of information-advantaged traders ),包括量化团队、专业领域专家、还有那些“超级预测者”( superforecasters )。他们会关注价格是否偏离自己的模型,一旦发现机会,就会迅速出手,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推动价格向真实概率靠拢,同时从中获得预期收益。这群人的逐利动机如同精密引擎,既让市场价格保持锐度,又将分散的私人洞察转化为可见的公共共识( Their profit motive is the engine that keeps market prices sharp, turning scattered private insights into a publicly visible consensus )。优秀平台的目标,就是维持“傻钱”、“聪明钱”与“做市商”的动态平衡。“傻钱”制造价格偏差,“聪明钱”修正这些偏差,“做市商”则确保市场有流动性供人交易( The dumb money provides mispricings, smart money forecasts the truth, and market makers provide liquidity to traders )。预测市场背后的下注市场是怎么出现的?Where did betting markets come from?对未来的事件下注并非新事,从赌局结果中寻找真相也早有先例。最早的预测市场雏形之一出现在十五、十六世纪的教皇选举期间。那时,意大利男人们在梵蒂冈城里四处奔走,飞快地把最新的赔率传给那些正在押注下任教皇的罗马银行家。( 事实上,那时围绕教皇还有一整套金融衍生品的小产业,商人们会为教皇的寿命买保险,以防他突然去世,欠款无法收回。)在美国,从 1868 年到 1940 年之间,曾经有一个持续多年的传统:围绕总统选举下注。尽管这种做法在法律上是“非法”的,报纸上却每天都会公布赔率,尤其是在纽约市特别流行。这些市场的规模非常可观,“有一段时间,纽约的 Curb 交易所上押注政治结果的交易额甚至超过了股票和债券的交易。”其中一年,按 2025 年币值换算,总下注金额约为 3.16 亿美元。最终这些市场逐渐衰落,是因为法律监管越来越严格,再加上 1936 年盖洛普民调开始普及,同时赛马等赌博形式也分流了公众的注意力。不过,如果要为今天的预测市场找一个真正的奠基人,那一定是 Robin Hanson。他是乔治梅森大学的经济学副教授,二十余年来,他通过有效利他主义圈层和个人博客( overcomingbias.com ),逐步在科技圈培养起预测市场的拥趸。延伸阅读:思想期货(Idea Futures):激励诚实共识 & 科学突破 | Robin Hanson,1995年《连线》杂志https://mason.gmu.edu/~rhanson/ifextropy.pdf但就在几年前,这些预测市场还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始终没有真正进入大众视野。那时有一些用虚拟货币进行交易的市场,比如 Foresight Exchange( 最初叫 Idea Futures ),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上线的一个网络游戏式平台。也有一些境外市场,比如总部设在爱尔兰的 Intrade,允许用真钱下注,但因为美国政府认为它在提供未经监管的期货合约,最后也被关停。对很多人来说,包括一些监管者,预测市场和赌博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a prediction market and gambling ):两者都在押注未来( Both bet on speculative futures )。每当某个市场稍微火一点,监管机构就会像玩《大富翁》一样亮出“坐牢”卡片来威胁平台。在线下注平台只有两条路:要么讨好政府,要么游走法律边缘。这两种模式都催生过十亿美元级企业。玩家们( 还有我自己的隐秘沉迷 )The players ( and my secret addiction )我真正开始关注预测市场,是在 2020 年夏天,那时候 Polymarket 刚刚上线。我早就听说过 Hanson 和他的研究,也一直对这个领域有点兴趣,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真正能赚钱的机会。Polymarket 找到了一种绕过美国监管的方法,说白了,就是对政府的存在装聋作哑。它通过加密货币完成交易,用户可以隐藏自己的位置和身份。或许是违法的,但你懂的,不问不说( don’t ask, don’t tell )。你也许已经猜到了,我的职业背景让我的自我身份认同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我是个擅长分析和预测的人”这一点上(
based on my current profession, I’ve always prided myself on my abilities as an analyst and forecaster )。所以这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试炼。到了当年十月,我就注册了账号,开始下注。一个月内,我在美国大选周期赚取 5000 美元。那种兴奋难以形容。做分析,下注,赢钱,往复循环(
It is hard to describe how intoxicating this was. Do analysis, place bets, make money, repeat )。在此之前,我的执念是《守望先锋》( Overwatch )这款游戏,我曾打到“大师”段位,是全球排名前 1% 的玩家。( 我之所以敢公开说,是因为我现在已经结婚了,我老婆也已经接受了我是这种人。她很清楚自己嫁了个怎样的家伙。)而玩 Polymarket 给我的感觉,和打《守望先锋》其实很像。没错,要在这个平台上下注,你确实需要技术能力。但无论是《守望先锋》还是 Polymarket,到最高水平拼的其实都是一个东西:你对其他玩家策略的理解( at the highest levels of both Overwatch and Polymarket, your technical skills are best used in understanding the strategies of other bettors )。比如 2020 年那会,支持川普的下注者总是表现得过于乐观。我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但根据我的分析,他们的赔率经常偏离实际情况。市场上的价格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几乎成了常态。到了圣诞节那会,我意识到自己已经彻底上瘾,不得不刹车。这也是我不碰体育博彩、不喝酒、不吸毒、不炒短线的原因,我的性格就是特别容易陷入某种执念(
I have a personality that is prone to hyperfixation )。正是因为有这种吸引力,Polymarket 才不得不规避监管。从功能上说,它就是一个投机市场,人们把钱押在不确定的未来上( For all intents and purposes, this is a speculative marketplace where people gamble their funds on uncertain futures )。本质上,它像是电影《原钻》的服务版( Uncut Gems as a service )。
预测市场的盈利方式和传统博彩机构不同。它们不是靠下注输赢来赚钱,而是从每一笔交易中收取一小笔手续费,让市场本身来自主决定赔率(
let the marketplace set the odds )。而赌场的赔率是由赌场自己设定的。
不过对用户而言,这种预测市场下注体验与在体育博彩市场押注心仪球队几乎无异。Polymarket 因为在监管上的大胆尝试,在 2022 年被美国禁止运营,之后瑞士、法国、波兰、新加坡和比利时也相继出台了禁令。所以我当时参与的那些交易,放在今天就已经是非法的了。当然,这些封锁通过 VPN 绕过其实也不是太难( 这不是投资或法律建议!)。据传,这家公司刚刚完成了一轮由 Founders Fund 领投的融资,金额为两亿美元,估值达到十亿美元。虽然平台目前的月活跃用户为 24.2 万,比其历史最高点( 也就是大选周期结束后的那个一月 )下降了 47.6%,但用户下注的金额却比过去多了不少。今年六月,平均每个账户的交易金额是 4800 美元,而一月时是大约 2700 美元。
范阳注:Polymarket 在本周宣布收购了受 CFTC 监管的交易所和清算所 QCEX, 准备回归美国市场。Polymarket 的主要竞争对手 Kalshi 则走了完全不同的路线。这家公司创立于 2018 年,没有像 Polymarket 那样靠加密货币绕过监管,而是花了三年时间,寻求美国政府期货监管机构的正式批准。2021 年,他们终于拿到了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CFTC )的许可。至于 Kalshi 可以提供哪些类型的市场,至今仍然存在不少争议和官司,尤其是关于体育和政治领域的下注。但即便起步更晚,公司还是拿到了 1.85 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了 20 亿美元。为了进一步和现任政府拉近关系,Kalshi 在 2025 年一月任命唐纳德·特朗普小儿子为平台“顾问”。今年第二季度,该平台的交易量达到 19 亿美元,并且仍在快速增长。
延伸阅读:库什纳与“亲合力资本”:特朗普的 “地缘外交” 投资人。(上)我花这么多篇幅讨论这两家平台在监管上的策略,是因为我们最初的问题就是:我们究竟要靠什么来判断真相(
how do we determine the truth )?这些市场又是如何判断真相的呢?How do these markets determine the truth?星期天的时候,我发出了一期《Weekend Leverage》,在里面谈到了 Polymarket 当前所面临的危机。“你觉得这算是穿了正装吗?”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战时拒穿正装著称,而在这个预测市场上,约有 2 亿美元押注他会在 2025 年 6 月穿上"经可信报道共识确认"( consensus of credible reporting )的西装。最终市场裁定结果为"未穿",这显得颇为蹊跷——数十家主流媒体和内容创作者都称其着装为西装。这就值得仔细讲讲,Polymarket 是怎么判断“真相”的( how Polymarket determines “the truth” )。它依赖的是一个叫 UMA Protocol 的平台。平台上持有 UMA 代币的人被赋予判断市场结果的职责,被称作“中立裁决者”(
where holders of the UMA token are told to be an “impartial arbiter of the outcomes of relevant markets”)。但他们的投票权大小,完全取决于他们手里握有多少 UMA 代币。如果他们投的是“是”,而市场最终也判定为“是”,他们就能获得更多代币;如果他们投的是“不是”,结果却是“是”,他们就会失去一部分代币(
If they mark yes, and the market resolves as a yes, they see an increase in their token holdings. If they mark no, they lose some of the tokens they hold )。这意味着当持有大量代币的"巨鲸"按自身利益操纵投票时,小持有者只能跟风以避免损失,甚至伺机牟利。更糟的是,UMA 代币持有者同时被允许在 Polymarket 交易,他们具有双重动机来扭曲真相以谋取利益。”因为 Polymarket 在监管上的去中心化方式,它对“真相”的判断也同样是去中心化的(
Polymarket’s regulatory approach is decentralized, so too is the way that it determines the truth )。而 UMA 模式下的大户主导,意味着只要市场结果稍有模糊,就很可能变成一场“谁出得起价谁说了算”的游戏。到最后,一场“西装”的争议可能真就发展成一场官司了,而这对 Kalshi 来说,也许正合适。相比之下,Kalshi 的每一个市场合约都是由内部的上市团队拟定,并且必须在发布前就通过合规审核( every contract on Kalshi is drafted by its listings team and must be pre‑cleared by compliance )。每一项可以下注的事件,它都会明确列出判断标准、数据来源机构( 比如通胀数据来自美国劳工统计局 CPI,飓风数据来自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截止时间,以及如果数据延迟发布时该怎么处理。这些都是 Kalshi 那本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的规则手册( government‑approved rulebook )的一部分,下注一旦开始,中途规则不得更改。等到指定的数据正式发布,或者市场设定的“最后交易时间”到来,交易才会停止。Kalshi 运营团队会从预设机构获取官方数据( Kalshi’s operations team pulls the official figure from the pre‑named source agency )。若核心 CPI 同比公布值为 3.2%,那么对于"是否超过3%"的合约,答案就是客观的"是"。该平台所有标的必须锚定单一公开数据序列( Kalshi listings must anchor to a single, publicly released data series )( 如 GDP、CPI、美联储决议、NOAA 风暴等级、奥斯卡获奖者名单等 )。这种限制既保证了非黑即白的判定结果( crisp binary resolutions ),也维持了 CFTC 对交易所的认可( That constraint produces crisp binary resolutions and keeps the exchange in the CFTC’s good graces )。而 Polymarket 则允许任何可以用一句话描述出来的“是或否”的陈述进入市场,这带来了极大的多样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引入了大量模糊地带和语言歧义(
Polymarket purposely allows any yes/no statement that can be phrased in text, which is great for breadth, but inevitably invites edge cases and linguistic gray areas )。UMA 预言机虽能最终裁决,但需经过耗时而偶有争议的社会化投票流程。Polymarket 上的市场更有意思,更有“思辨性”乐趣(
Polymarket has the more intellectually entertaining markets )。但在 Kalshi 上,你知道答案是什么,不需要争论。我对预测市场也有一些伦理上的担忧I have a few ethical concerns赌博最合理的理解方式,是把它当作一种娱乐消费产品,它让人们在关注时事时获得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The correct way to view gambling is an entertainment product that enhances your enjoyment of current events )。我在 2022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采访了一些 DraftKings 的用户,他们说自己已经无法在不下注的情况下看体育比赛了,否则会觉得无聊。一旦真金白银投进去了,即便是一个周二晚上的无关紧要的小比赛,也能立刻变得像看超级碗一样刺激(
Putting real money on the line made a Tuesday night throwaway game as important as the Super Bowl )。问题出在预测市场对参与者的理解方式上。一旦市场存在收益空间,“聪明钱”自然会涌入,所以这些平台的目标,实际上是吸引尽可能多的“笨钱”。为了做到这一点,这两家公司都采取了一些不那么体面的营销手段。Polymarket 在社交媒体上搞了一整套营销活动,故意用一些早就被淘汰的、带有侮辱性的词语。而 Kalshi 的员工则鼓励网红们在社交平台上攻击 Polymarket,特别是在其首席执行官陷入法律麻烦之后。争议是引流的好方式,但“追求真相”这个看似正义的目标,与“吸引足够多的用户流量”之间,其实是有不少灰色地带的。
体育相关的市场可能是这些平台最大的原罪。这就像一笔和魔鬼做的交易。Kalshi 一旦开放了体育类预测,就大大增加了自己的监管风险,因为它会变得更加依赖联邦监管机构 CFTC 来推翻各个州本地的体育博彩法律。同时,也会吸引大量“笨钱”涌入,打乱整个市场生态,让那些原本和体育毫无关系的预测市场也变得更难盈利。
预测市场有一个特别吸引人的悖论( fascinatingly paradoxical )。它的核心,是“逆向选择”,即你的交易对手总知道些你不知道的事。一般来说,市场就是靠这种不对称信息运行的,因为“笨钱”总是大量存在,他们过于自信,也经常出错。做市商看着这些人,会想:“我比他们懂行”,而统计上来说,他们确实通常更靠谱。但麻烦来了:预测市场一旦变得越细化、越具体,它就越容易吸引那些真正的“聪明钱”,那些知道内幕信息、掌握优质情报的人(
The more specific—or finely sliced—a prediction market gets, the more it disproportionately attracts smart money, those participants who actually know something concrete, real, and valuable )。比如,如果市场上出现一个很小众的预测问题:“日本央行是否会在明年四月宣布重大货币政策调整?” 那下注的人,就不再是那些泛泛而谈的普通人,而可能是央行内部人士,或至少是刚和他们吃过饭的人。每当有人对这类精准事件押注"是",做市商的警报就会响起,他们可能掌握了内幕消息( y
ou start suspecting they have privileged insight )。这时候你不禁想问,是不是玛莎·斯图尔特 ( Martha Stewart ) 本人来敲门,提醒我们注意内幕交易?但不用太担心,基本上没人会真的追究。任何一个市场,只要存在有人能提前知道结果,或能影响结果,就存在“内幕交易”的风险。理论上,这种风险预测市场运营者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但实际上,它是不是被禁止、能不能查出来、是不是违法,完全取决于两点:第一,监管范围是哪个( 是 CFTC、SEC,还是压根没人管的加密圈 );第二,平台自己到底愿不愿意管这事。目前还没有公开记录显示 Kalshi 曾因内幕交易行为,正式封禁或惩罚过某个用户。Polymarket 也从未有过被证实或公开惩处的内幕交易案例。对我来说,这两家平台从未出现内幕交易的说法,听上去就跟“我成为达拉斯牛仔队的首发四分卫”一样不现实。这也意味着,两件看似矛盾的事,会同时发生。首先,预测市场本身会变得更聪明、更值钱,因为它吸引了那些真正精准和有用的信息( the prediction market itself ( the platform ) becomes smarter and richer with highly specific, actionable intelligence)。可与此同时,做市商却会惊慌失措( the market maker panics ),说:“等等,我得把价差拉大,保护我自己( I'm going to widen my spreads to protect myself )。” 可价差一旦拉大,反而稀释了市场情报的价值。久而久之,那些原本对预测日本货币政策感兴趣的高手,会觉得不如直接去交易日元期货或者美国国债,毕竟那些市场更成熟,波动更靠谱(
those broader markets reliably react to news )。这其实是一种很微妙的动态平衡:做市商是这个系统的润滑剂,没有他们,交易流动性就没了;“笨钱”是市场的热源,没有他们,大家没法赢钱;而“聪明钱”则是系统的智力引擎,是他们的判断力,让整个预测系统更贴近事实(
It's this weirdly beautiful dance: The market maker is desperately needed to facilitate trades and ensure liquidity, dumb money is essential to keep the market attractive, and smart money provides the insights that give the platform its predictive power )。但在一个市场刚起步的时候,钱少、交易少,赔率并不太可靠。只有等市场接近结算时点、交易量也上来了,赔率才会变得更加精准,更有参考价值。坦白说,无人知晓预测市场规模化后的景象。群体的噪音喧嚣会不会盖过超级预言家的声音(
Will the noise of the crowd drown out the superforecasters )?巨鲸会操纵市场吗( Will whales manipulate markets )?盲目追求增长可能动摇这些市场的立身之本(
the pursuit of growth at all costs has the risk to destabilize what makes these markets socially compelling ):为真相定价的能力(
a way to put a price on truth )。如何使用这些市场( 并从中获利 )How to use ( and profit from these markets )利用叙事过度反应Exploit Narrative Overreactions市场常常会对那些情绪高涨的新闻作出过度反应。交易者很容易把一个动人的叙事误当成概率,从而导致定价偏差(
Traders often mistake compelling narratives for probabilities, creating mispricings )。找到那些公众情绪与历史数据明显背离的场景( where public sentiment diverges from historical data ),比如政治丑闻或者被过度宣传的科技产品发布(
hyped tech launches ),往往能带来持续的套利机会。保持冷静、逆势下注、不随大众起舞,很多时候反而会是赢家,因为大多数下注者很难分清叙事带来的情绪波动和统计现实(
Being the contrarian who calmly bets against the sensationalist majority frequently pays off, as most bettors struggle to separate narrative excitement from statistical reality )。延伸阅读:“我们在疯狂世界里对冲主流观念”:彼得·蒂尔的 Clarium Capital,2004 年《巴伦周刊 》采访。Ride on Dumb Money’s Enthusiasm捕捉“笨钱”的热情“笨钱”往往集中在那些曝光率高、媒体报道多的事件周围。这类下注者经常情绪用事,导致赔率虚高,比如 2020 年大选时特朗普支持者的非理性热情就是一例。更稳健的策略是:追踪社交媒体上的下注热度和情绪指标,然后有系统地反向操作,针对那些明显误判可能性的散户下注者进行布局。专注于冷门、流动性低的市场Specialize in Niche, Low-Liquidity Markets大市场里有大量机构交易者激烈竞争,而那些小众、冷门的市场反而常出现定价偏差,原因就在于有经验的交易者根本懒得看(
While larger markets have fierce competition from institutional traders, smaller, niche markets often offer mispricing precisely because sophisticated traders overlook them )。假如你对某些专业话题有深入理解,比如政策变化、科研进展,或者某些区域的地缘政治动态(
regulatory developments, scientific advancements, or niche geopolitical events ),那你就拥有了信息优势。如果你能把这类专长知识持续应用在不那么热门的合约上(
applying specialized knowledge in less popular contracts ),就有机会从“信息不对称”中获利,这种优势是主流市场里的参与者难以企及的。预测那些预测者( 元分析法 )Predict the Predictors ( Meta-Analysis ) 与其直接预测事件本身的结果,不如试着判断那些有影响力的下注者或做市商会如何应对新出现的消息。因为在这些市场中,聪明资金一动,价格就会立刻调整,所以预判资金流向本身,可能和预测事件结果一样有价值。建立一个心理模型,去理解那些核心参与者在看什么、有什么偏见、使用哪些预测方法(
Develop a mental model of the key participants—what they read, their biases, and their predictive methods ),然后基于他们可能对新信息的反应( how they’ll likely react to new data )来下注,而不是只凭你自己的判断下决定。下注要早,交易要勤Bet Early, Trade Often预测市场往往在新合约上线时存在显著的定价偏差。由于早期交易者设定初始赔率时流动性不足,误差空间往往较大( creating wider margins for error )。如果你能尽早参与,并频繁交易来纠正这些定价错误,就能在市场成熟之前抓住高利润回报的机会。不断将资金投入到新上线的合约中,可以反复利用你的预测优势,从而提升整体回报率( Continually recycling capital into fresh contracts leverages your predictive edge repeatedly, boosting overall returns )。预测市场,不管它们的界面有多么闪亮、操作多么让人上头,或是那种让人心跳加快的刺激,想把钱压在即将发生的事情上,预测市场的本质与赌博甚至金钱都毫无关系。它们本质上是“真相机器”,冷静地将人类偏见、直觉和信息优势转化为近乎真实的知识( They’re truth-machines, cold and efficient, transforming human biases and gut feelings and informational edges into something shockingly close to actual knowledge )。可是,讽刺的是,市场越聪明,越接近真正的预测清晰度,它们反而也变得越脆弱,甚至可能开始自我削弱。因为提供流动性的参与者会察觉到,这池子里已经不是小鱼了,而是和鲨鱼共游。于是我们遇到了一个悖论:一个完美的预测市场,一个完全为揭示真相而优化的系统,反倒可能因为自身的准确性而崩溃(
A perfect prediction market, one fully optimized to reveal truth, may actually implode under the weight of its own accuracy )。但对于那些擅长在清晰与混沌间游走的交易者,他们将获得比金钱更珍贵的奖赏 — 窥见未来轮廓的能力( For the trader who learns to thrive in that precarious space between clarity and chaos, though, the rewards are something rarer, something closer to glimpsing the shape of the future itself )。原文链接:https://www.gettheleverage.com/p/the-future-machinePS: 这张图也分享给你。来自于 Charles Wang。下一篇见。
氛围交易 | vibe tradingBasis:一种全新 AI 研究机构的设计,与人文愿景。时间是事件驱动的:为什么感觉历史在加速 | time is event based无限知识游戏:未被充分开发的知识,是新时代的闲置资产。预测生物学(Predictive Biology):AI 驱动生物学从“还原论”到“涌现性”的新范式。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