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禅心 09月25日
如何找准科创产业生态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面对铺天盖地的科技创新信息,如何找准自己的科创产业生态位?本文介绍了“三看两问”的分析框架,帮助创新者系统性地寻找自己的定位。‘三看’包括看行业、看生态、看打法,‘两问’包括问政策如何落实、问风险如何屏。文章深入分析了政府规划、产业生态、创新模式等关键要素,为科创企业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 看行业:关注国家顶层设计和战略重点,理解新质生产力与‘卡脖子’技术,紧跟政府规划,关注基金投资,留意美国制裁。

🤝 看生态:了解科创产业的8类主要参与者,包括科研生态圈、政府生态圈、园区/孵化器、金融机构、创投生态圈、大企业生态圈、科技媒体以及各类服务机构。

🎲 看打法:熟悉政府培育科创产业的9张牌,包括产业规划、产业政策、营商环境、协会/联盟服务、产业空间承载、大会大赛招引、政府母基金、搭建产业共性需求平台、平台公司。

💰 问政策:了解政府能提供的资金、资质、人才、税收等政策实惠,并掌握申请政策的四步走策略。

🛡️ 问风险:规避与政府互动和企业内部运营中的常识性风险,回归商业本质,关注真需求和硬科技。

原创 内部相关专家 2025-08-27 15:59 北京

最好、最快的内容,总在赛博禅心

昨天,国务院发了《“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明晰导读:《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未来10年之基调),在各行各业全面推AI

政策文件有了,那么...怎么把这些政策变成真金白银?如何进行政策对接?

今天的内容,由相关内部人士供稿,帮大家用"三看两问"的方法快速找准自己的科创产业生态位。

同时今晚 7~10 点,可以来 AGI Bar, 可以深入聊聊

科创产业生态位

三看两问分析框架

我们看到的科技创新信息铺天盖地,这些信息源自何处?它们可能是:

媒体新闻:一条接一条,报道“XX技术世界领先”、“XX产业迎来爆发”

政策文件:一个接一个,发布指导意见、若干措施、三年规划     

明星企业:大模型、机器人等领域的创业者源源不断地获得巨额融资

股票市场:科创指数表现亮眼,甚至连街边的“爷叔”都在说“买股票就买科创50”!

面对宏大的科创叙事,无论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距离科创产业较远的企业家,都可能感到困惑:如何才能从科创政策中理清头绪,找准自己的所需和定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一个“三看两问”的分析框架,帮助创新者系统性地寻找自己的科创产业生态位。

“三看”指的是:看行业以找到所属政策赛道,看生态以辨别政府视角下自己的角色身份,看打法以了解政府的科创牌;“两问”指的是:问政策如何落实,问风险如何屏。

第一部分:三看

看行业:哪些产业长在政府“心趴”上?

要找到前沿赛道,首先要理解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重点。建议关注两个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和“卡脖子技术”。

新质生产力与“卡脖子”技术

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是关键。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系统阐述了其定义,即“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一概念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黄奇帆先生也对此进行了解读,认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动五大行业板块——新能源、新材料、数字智能技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的颠覆性创新。这种颠覆性创新包含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工具创新和要素创新五个层次。

同时要高度关注“卡脖子”关键技术。国家正致力于攻克那些受制于人的关键领域。中科院曾列出35项关键技术,涵盖光刻机、轴承钢、航空轮胎、航空发动机、芯片、操作系统、触觉传感器、真空蒸镀机、重型燃气轮机、ITO靶材、高端焊接电源、锂电池隔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扫描电镜等。

基于以上,行业风向标可以总结为三点:紧跟政府规划,关注基金投资,留意美国制裁。

以北京为例看科技创新产业布局

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规划路径非常清晰。其产业布局聚焦“三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为双发动机。

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人工智能领域,涵盖智能芯片、开源框架、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医药健康领域,包括创新药、疫苗、医疗器械;先进制造产业,如新能源网联汽车、智能制造机器人、航空航天;未来产业,布局类脑智能、量子计算、6G、基因与干细胞等;以及科技服务业,如工程技术咨询、概念验证服务。回头看,小米汽车的成功交付、具身智能产业的兴起,都与此布局高度契合。

举个例子

海淀区提出构建“1+X+1”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1”是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X”是海淀优势显著的战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另一个“1”则是科技服务业。

相对应,去了解这些文件,按照自己的所属政策赛道做好企业表达

看生态:科创产业的8类主要参与者

科创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核心是科创企业,但围绕企业有8类主要生态参与者:科研生态圈、政府生态圈、园区/孵化器、金融机构、创投生态圈、大企业生态圈、科技媒体以及各类服务机构。这正是“政产学研”的延伸和细化。而政府视角下很看重的是有技术的科研团队创业和拿到过结果的大企业高管创业。

是否有科学家背景:大院大所的科技成果转化

在主流观点中,科研成果转化是创新的重要力量,其形式多种多样,如

是否有大企业背景:大企业的创新模式

大企业既是创新的源头也是潜在的客户。大企业最简单的创新是“数智化”采购,仅2024上半年央国企采购大模型项目就超过950个。

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度的创新模式。外资大企业的做法包括引入外部创新(如奔驰Startup Autobahn加速营)、支持内部创新(如Google的“20%时间”项目)和拓展客户生态(如微软加速器)。

国内民营企业的创新则通过调度内部资源(如阿里达摩院、腾讯内部赛马)或采用CVC模式(企业风险投资)来获得技术和市场优势。

建议特别关注国央企科技创新工作,一般都有政策文件进行统一引导。国央企的科技创新则通过设立专职创新部门、将内部研究院所转企改制,或担当“链长”组建创新联合体,以“投资+场景开放”的模式推动全链条创新。

看打法:政府培育科创产业的9张牌

政府在培育科创产业时,有一套常用的工具包,可以概括为“9张牌”。

政府有自己产业培育的工具包,通常科创产业培育的方法是:规划先行、政策引导、营商环节优化、协会/联盟服务、产业空间承载、大会大赛招引

指导意见,先出方向,再说落实

若干措施,准备毕,分工落实

管理办法,要求明确,近乎落实

征集通知,抓紧时间,这就是落实(一般都有窗口期,过期不候)

第二部分:两问

问政策:政府能给企业哪些实惠?

了解到政府向可能遇到的各种身份,就要回到企业最关心的问题,能获得哪些具体实惠嘞?

政策实惠的四种类型及重要认知

政策实惠主要分为四类:

资金类,包括补助、奖励、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

资质类,如国高新、专精特新等扶持资质;

人才类,提供人才荣誉、高管奖励、入学就医等服务;

税收类,如税收减免和税收贡献奖励,但是根据国家最新公平竞争条例,以招商引资为代表的相关政策正在被叫停

在申请政策时,必须有三个重要认知:

第一,政策旨在发挥引导作用,不是接盘的大管家。政策侧重引导,政府愿意充分支持科创企业发展,但是政策不是风险投资,还是要尊重市场的力量

第二,要了解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知道自己的发展阶段。例如在软件行业,很多创业者会为拿到投资和第一笔百万收入而欣喜,但按照工信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第三,要逆向思维,理解政府眼中的好企业。

看看产业促进部门的KPI,政府通过区域人才集聚水平、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研发经费、营收纳税等指标来评估创新实力,所以你的BP里有没有。

企业获得的各类荣誉(如独角兽、瞪羚企业)、政府认定资质(如国高新、专精特新小巨人、灯塔工厂)和人才序列(如海淀海英计划)是与政府沟通的“通用语言”。

拿到政策征集通知后,应按四步走:

一看主管单位,确保自己属于正确的管辖范围;

二看企业资质,核对工商税务、运营年限、注册资本等入门条件;

三看项目资质,确保项目本身符合政策导向;

四看准备材料,项目书要体现产业与社会价值。整个申请流程从提交材料到资金下放,周期通常在半年左右,包括征集、初审、复审答辩和实地踏勘等环节。

问风险:规避科技创新路上的常识性风险

科技创新长路漫漫,创业者需要规避两类常识性风险。

与政府互动中的风险

在与政府打交道时,要避免一些误区:

别清高,一味自立可能会错失政策红利;

要找对人,拜错码头会被忽视,不能让商务局的部门去解决科技产业问题;

要学常识,无效的表达是在浪费时间;

要早准备,错过申报窗口就要再等一年;

要看兑现,警惕没有凭证的空口承诺。

以及,一名专业的政府事务人员非常重要,而最终,老板就是政府事务的1号位。 

企业内部运营的风险(此处不展开)

在企业内部,也要回归商业本质。要明白情怀<技术<市场,回归真需求,因为传统行业更看重应用场景。

要认识到模式创业时代结束,还得靠硬科技。

不要迷信科技名校或大企业高管背景,成功并非必然。

要避免过度包装,需知何为真正的好项目,多关注投资机构和业内看法。

要思考效率最优解,是政府还是市场?是自主研发还是外包?

最后,企业要有带头人,员工要跟对人

Thank you for reading

感谢阅读!

供稿:相关内部人士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科创产业 科技创新 产业生态位 三看两问 政府政策 创业指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