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 亮相,更轻薄的 Air 版本,横向排列的背面摄像头。 但对国内用户来说,最关心的还是:能用上苹果智能了吗? 答案是大概率不行,因为发布会没提。 苹果在 2024 年 9 月随 iPhone 16 推出「苹果智能」,涵盖AI写作、回忆、任务、Siri 和摄像头识别等功能,但部分跳票,国内使用也受到限制。 如今体验门槛比半年前低多了:一台非国行 iPhone,加一个海外账号就行。 能用和好用显然不是一回事。与其纠结何时开放, 不如看它能否自然融入日常使用? 要是真没那么厉害,用不用得上也就无所谓了。带着这个标准,我分享几个印象深刻的场景。 自动回复:多是情绪价值 短信场景下,苹果智能可以自动回复。比如家人、朋友发来消息,你不好意思不回,但也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系统会生成两条轻描淡写的回应供你选择,并不断闪烁。 不过可以感受到,苹果在这类场景里给模型的上下文很短,生成内容大多只围绕对方最后几句话,缺乏深入理解。 体验下来,感觉不能总用,因为苹果这种「片汤话」风格太明显了,用多了,反而让人觉得你在应付。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 这世间唯一不能应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