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09月25日
工业AI从概念走向价值创造,具身智能成焦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5工博会上,人工智能与工业的融合成为主线,从机器视觉到具身智能,工业AI正从概念验证转向价值创造。尽管应用场景百花齐放,但工业AI的落地仍面临挑战,专家强调需紧扣工业场景真实需求,避免“为AI而AI”,并提升其确定性和精确度。具身机器人如人形机器人、轮式复合机器人等正逐步实现商业化采购,其技术也将赋能传统工业机器人。工业AI市场潜力巨大,覆盖机器视觉、工业控制、工业数字化等多个领域,AI渗透率和市场空间持续扩大,算力需求不断增长。然而,工业AI在确定性和精确度方面仍有待提升,数据基础的挑战也亟待解决。

🤖 **具身智能加速落地,展现显著效率提升:** 具身机器人,包括人形机器人、轮式复合机器人和AMR等,正从实验室走向工业生产线。例如,在英特尔支持下,具身机器人已实现连续两班制搬运大量周转箱,效率显著,一台机器人可替代约0.7人,搬运节拍大幅缩短至接近人类速度标准,并已实现批量商业化采购,预示着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远超预期。

💡 **工业AI市场潜力巨大,应用场景多元化:** 工业AI是比具身智能更广泛的领域,市场规模庞大。其应用场景已深入到设备端、数据中心和人机界面,涵盖机器视觉(引入大模型解决传统CNN局限)、工业控制(强化学习成为新趋势)以及工业数字化(RAG技术助力排产优化和运维降本增效),AI渗透率和市场空间正快速增长。

📊 **AI赋能工业制造,实现提质增效:** 各大厂商正积极将AI技术融入工业场景。海康威视的观澜大模型应用于包装流程质量管控,有效避免配件错漏,实现规模化落地。台达通过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全场景管理,结合AI和数字孪生技术,展示整厂级别的绿色制造方案。施耐德电气则将AI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运营和服务全生命周期,优化控制与能源管理。

⚠️ **工业AI落地挑战犹存,关键在于确定性与数据:** 尽管AI在工业场景应用前景广阔,但其落地仍面临确定性和精确度不足的挑战,目前AI多作为辅助工具而非核心控制中枢。此外,高质量、大规模的数据采集和治理是AI精准度提升的基础,许多用户面临数据不足的问题。AI技术需紧密结合工业场景的实际需求,避免“为AI而AI”,才能切实创造价值。


《科创板日报》9月25日讯(记者 黄心怡)从机器视觉到具身智能,工业AI正从概念验证走向价值创造。

在2025工博会期间,《科创板日报》观察到,AI与工业的融合已成为贯穿展会的一条主线。

尽管工业AI应用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其落地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多名业内专家对《科创板日报》表示,AI技术必须紧扣工业场景的真实需求,避免陷入“为AI而AI”的误区,并持续提升其在工业环境中的确定性与精确度。

▍具身机器人在工厂勤快搬箱

在英特尔展台,一台工业具身机器人进行了搬运演示。今年7月,智元机器人、安努智能在富临精工绵阳工厂开展三小时直播,智元机器人通用具身机器人连续进行两班制、单班搬运800余个周转箱任务。

《科创板日报》获悉,该场直播正是安努智能、智元机器人合作基于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完成了落地作业,并且实现了批量商业化采购。

成都安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CEO文宏杰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当时现场实现了具身智能的轮式机器人和AMR协同搬运,效率达到了两班倒,每班10.5小时,每台机器人测算下来能够替换0.7个人,一台机器人可以算1.4个人。在空间回收、搬运节拍上,从刚刚进场时的3分钟,到现在接近35秒,已经达到了人类速度的标准,还在持续进步中。

在科技领域,人形机器人是过去一年最靓的仔。一位英特尔技术专家在采访中表示,这一年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增长确实远超预期。“去年大概两三千台的销售量。当时第三方的市场机构对今年的数字还是比较保守的,判断大约七八千。但目前就与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客户交流,以及市场反应来看,今年可能会突破3万甚至更多。”

据上述技术专家介绍,作为AI技术在工业场景中落地的典型方向,具身智能不仅限于人形机器人,还包括轮式复合机器人、机械狗、工业机械臂和AMR。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提炼出的技术,最终也将下沉并应用于传统工业机器人,从而提升其智能化水平和AI能力

▍工业AI蕴含更大的市场潜能

工业AI是一个比具身智能范畴更广的领域,其潜在的市场规模也更为庞大。

“工业场景一直是AI商用落地最重要的场景之一。近两年,许多企业开始在设备端、数据中心以及在线人机界面(HMI)中广泛应用AI技术。根据IDC预测,不管是通用软件,工业的编程软件还是工业视觉软件,以及其他行业软件,AI的渗透率和市场空间正在快速增大。相对应地,AI算力的需求,不管是端侧、设备侧、数据中心,相应的市场规模也会不断扩大。”另一位英特尔技术专家表示。

该专家指出,除具身智能外,工业AI的具体应用场景还涵盖以下几类:

机器视觉:机器视觉作为人工智能落地的排头兵,其发展历程中,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分类检测领域早已实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大模型的兴起,更多AI技术被引入机器视觉领域,例如通过大数据模型生成样本或检测异常样本,从而解决了传统CNN网络在面对新问题时需要重新训练的局限性。

工业控制:在控制领域,以往多采用经典算法控制,但近两年,无论是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还是其他传统的控制器,强化学习也正逐步成为部署方向。

工业数字化:过去更多关注的是排产优化、运维等功能,这些功能在机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引入了更多AI算法。近两年,大模型的兴起使得RAG(检索增强生成)取得了显著进展。无论是全球头部厂商在其软件产品中,还是国内许多ODM甚至ISV,都普遍采用RAG来降本增效。

工博会现场,AI在工业场景的落地迎来了集中展示。

海康威视在工博会带来了观澜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场景应用:依次按顺序在包装盒中放入不同的相机配件,通过大模型对包装全流程进行实时视频分析,可监测是否有配件错漏放的情况发生。据了解,该质量管控智能应用已经在海康威视制造基地规模化落地,可直接省去配件物料齐套管理的工作,起到提质增效作用。

据介绍,这些年来,海康威视还面向工业领域,持续推出了系列基于不同“物联感知+AI”技术的数字化产品,广泛应用于质量检测、设备管理、生产运行、安全生产等不同场景。

今年台达在工博会的展位面积超过200平方米,包含AI数字化工厂、AI数据中心等四大主题展区。在AI数字化工厂展区,台达通过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全场景数字化管理,结合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DIATwin)技术,虚实整合,展出整厂级别的绿色制造方案。

中达电通总经理宫鸿华表示,近几年,人工智能迅速崛起,成为全球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工业制造两大领域,电力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智能制造等均需强大的电网韧性支撑。在AI赋能智能制造方面,台达通过全场景数字化管理,虚实整合打造未来工厂。

施耐德电气则将AI技术融入产品、生产运营和服务当中,并与合作伙伴联合打造工业AI优化方案,涵盖水厂加药曝气优化控制与公用工程冷站、空压站优化等应用场景。

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丁晓红介绍,目前正尝试在全生命周期引入AI。“从产品的设计之初,研发环节做一些编程的指导加速研发的设计;到制造阶段,工厂也在大量应用AI,不过仍偏向点上的应用,比如机器视觉、故障检测、故障诊断、设备预测性维护,以及整个冷机空调的能源优化。”

▍工业AI仍缺乏确定性和精确度

谈及落地挑战,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行业及战略中心负责人乔锃表示,工业AI往往还达不到工业实时控制的要求,特别在确定性和精确度方面,AI输出的结果是逐步的逼近、无限的接近,而不是确定性的输出。

”要求输出1,它可能输出的是从0.85开始逐渐逼近到1。这就决定了AI目前还无法作为控制的核心中枢,来直接输出控制的结果,而是起到辅助性作用。在流程行业应用中,我们发现AI与原来有的工业软件,特别是包含基础模型的工业软件结合起来是最好的,可以快速节省大量的人工调节,来逼近相对稳定的那个值。”

此外,数据基础也是AI应用最基础的困难。“如何采集到大量的数据,怎么把数据进行治理,然后再做数据分析?在中国很多用户的实际应用当中,并没有那么多、那么好的数据,能用以训练AI而不让它产生幻觉。AI的精准度需要不断的累积数据才能实现。”丁晓红提到。

丁晓红还强调,AI技术要跟实际的需求相结合,不能为了开发AI而开发AI。“在大模型与小模型结合、‘AI+具体应用场景’这些方向上,帮助工业AI真正的落地,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价值。”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工业AI 具身智能 机器视觉 AI落地 中国工博会 Industrial AI Embodied Intelligence Machine Vision AI Implementation China International Industry Fair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