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玑 2025-09-25 08:39 上海
这两天美股有点无聊,在预期范围内震荡。
回来后,先去花园、菜园和小果园转转,有时离开得久一点,就会想念这个让人心静的地方。
朋友来访,聊起了当下的困境和状态:
他的工厂目前只保留两条生产线,用于应对检查,其他的十余条已经停产;工人只剩少数熟工。
四五月份,我出门调研时曾去过他的工厂,他当时想在老美建厂/买厂改建,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如今已经落地。
他很感叹,曾被信息茧房深困,几位先他布局的朋友,如今的工厂已经开始生产和盈利,在需求旺盛的日常市场,企业只要控制好成本,盈利比极致内卷的地方轻松太多。
我问他二代接班的事推进得怎么样了?
他很感慨,年轻人听不进劝,总要自己折腾一番,撞得头破血流才醒悟。
我只能劝他看开点,二代想摆脱一代的束缚和阴影是常态,符合人性和年龄状态。毕竟大多数的一代发家,是基于经验、风险控制等做得到位,又契合了当时的市场需求。
但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对成本、质量、市场等控制和敏感度,又没法形成一套理论传递给子女,因为这些经验,都是有相对时效性的经验,需要与时俱进。
还好家底厚,经得住子女们小范围内的折腾,家底厚,犯错的缓冲区就大。家底是你试错的空间,拥有多少资金、社会资源、人脉、声望、父辈积累的信用等。
他说,现在工厂已经没有什么年轻人,等这一代的工人们逐步老去退休,也差不多要收拾摊子休息。
他的工厂待遇在行业内属于比较好的那种,这点我了解。
只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归属地,60-80后能吃苦,是因为看得到希望,做苦力攒原始资本积累,就有机会实现阶层跃升,所以心态和心力都是向上的。就像石头缝里那棵野草,拼尽全力,只为触碰一下星辰。
现在的市场饱和,向上的通道基本闭合,年轻人很难再稳住性子去做苦力活,风气改变也是正常的。
阶层跃迁需要野蛮生长,需要打破规则的勇气,也需要幸运之神的眷顾。
父辈的努力是子女辈的榜样,父辈的责任是开拓,传承的是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子女们能在此认知的基础上继续前行。
但大多数人,传承给孩子的认知,只会是“听话、肯吃苦”这类的。听话的孩子,其实往往最后会很吃亏。
我倒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折腾点,经常鼓励他们要有自己的想法,有主见,要学会熟悉规则,利用规则,甚至制定规则。当然,后者很难,但前两个可以多研究。
昨天晚上陪孩子散步期间,大儿子说现在的班上能聊到一块的同学越来越少,大多数已经在宏大叙事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我去年想把他和老二转到国际学校,老二成功了,他因为特殊原因没转成。
不过也还好,他由于成绩在年级最前列一档,所以同学普遍愿意跟他走得近。
但没有同频的人,确实也是孤独。而且公立校里的宏大叙事氛围会更厚重一些。
我只能教他学会屏蔽,屏蔽能力很重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对自己的干扰。
那些给你负面反馈的人,往往是最没有价值的群体。他们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而批评你、攻击你,他们只是习惯了批评别人、攻击别人,从中获取存在感。
毕竟,大多数人没有力量改变世界时,只能寄希望于世界的善意。
他们要求别人、要求这个社会讲良心、讲义气、讲公平,他们需要用道德来安慰自己,也用道德来绑架别人,他们的信念是“道德”。
而中产在“术”的层面苦苦挣扎,这个术,或是学历,或是技术/手艺,或是某些资源。但“术”这东西,要发挥大的作用,还要看时效性这一点。
道德可以收割底层的信任,“术”可以雇人来使用,但规则才是决定胜负的根本。
比如,容易挣钱的地方,都有限制。曾经的买房、打新等,以前买房赚钱,各种想着法子突破限购政策的人能赚到钱…限制的逻辑很简单,越麻烦、越稀缺,越赚钱。
这几年的外汇管制越来越紧,对外投资通道收紧,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做,所以去做的人才有红利,门槛高、参与者少,收益自然就比别人高出一截。
信息不对称、法律灰区、制度红利,这些才是真正的财富源泉。
对外投资、买加密货币等,违法吗?不违法;合规吗?也不完全合规。属于灰色地带,法律不鼓励,但也不禁止。正常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
赚钱是一场意外,守住钱才是一项能力。
买房,遇上风口实现阶层跃升,却错把时代红利当成自己的能力,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但看不懂形势,高位接盘,或没有这几年及时卖掉的,又吐回去了,没守住钱。
股票也是如此,账面浮盈没有及时落袋为安,很多最后也是亏回去。只有落到自己口袋里的,才是真正赚到的。
因为大多数人压根没搞明白,自己为什么赚到了钱。所以赚钱赚得稀里糊涂,亏钱亏得痛彻心扉。
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在赚钱,但他们只是金钱的中转站,从未真正拥有过。
赚钱这玩意,大多来自那为数不多的几个瞬间,敢于押注、洞察规律、击败人性的瞬间。
赚到钱后,要从激进的、充满欲望的“进攻”,开始转向低欲望、绝对理性的“防守”。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赚到钱后,会越来越保守,转向老登味风格的原因。
创富是运气,守富是能力。
我的投资这几年和未来几年,也会越来越转向“防守”、保守型。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未来我的几个美股账户中,长期账户“防守型”会超越进取型和稳健型两个账户,成为第一大账户的原因。
人和人之间是不同频的,看他的做事风格和理念,大多数就能了解他所处的阶段和层次。
这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就这样吧。
免责声明:本人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人的交易不代表任何立场;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财务状况、投资目标等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