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NCC社区是一群数字游民、创业者和创作者的聚集地,他们在这里分享生活、交流灵感。社区生活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多种可能性,改变了他们对生活的想象。在这里,人们可以卸下标签,真实地做自己,也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造美好的回忆。社区生活让人们感受到了信任和温暖,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
🌱社区生活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多种可能性,改变了他们对生活的想象。在这里,人们可以卸下标签,真实地做自己,也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造美好的回忆。
🤝社区生活让人们感受到了信任和温暖,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社区是一个土壤,提供了一个空间,让人与人近距离接触,看到生命的多样性,找到同频的人。
🌈社区生活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每一天。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享受晚霞、享受和朋友纯粹的聊天、工作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着。
原创 细普 2025-09-24 11:58 云南
记录下,那些在NCC被我们所创造的普通日子

「在流动的土壤里,长出根系」“社区是否改变你对生活的想象?” 这个追问像一颗石子,投入四期故事的深潭。 此刻,终章的回响传来—— 它不再是飘渺的“可能”,而是凿进生活的真实刻痕: 是@Grace 对“孤独终老”的恐惧的拆解 ;是@小川 在“编制轨道”外撞见的“浪迹天涯”的真实样本; 是@哒命 卸下标签时剥落的旧壳脆响;是@蟠桃 口中“成年人的幼儿园”;是@大栗子 在“钢筋水泥”之外所听到的自己心跳的轰鸣声; 更是@又又 空荡走廊里, 那头永远在迁徙的野象投下的影子。 这些讲述里,没有乌托邦的幻光, 只有普通人在碰撞中松动了命运的螺丝—— 有人在此学会独处, 有人在此练习相聚, 有人把“再见”种成信物, 也有人清醒丈量温暖的保质期。 我们无意歌颂逃离,只如实拓印: 当一群人在某个时空,选择用信任浇灌彼此, 最平凡的朝夕,也能成为抵抗异化的微小史诗。 (以下是终章的证词)
@又又
我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讲的就是大象。它说,大象是社会性很强的群体动物,群体意识很强的动物会通过群体行为传递爱。在你给我发完微信之后,我就在翻那段时间的照片,就是真的有特别特别多的照片。我只要播放起动态,我真的会马上笑出来。很贪心,我希望有一张照片上可以有这次认识的所有朋友。因为我觉得每一个朋友对于我来说都非常非常的重要,但是没有这样的照片。然后我在想,既然一张照片不可以存在所有人,那我就要选一张所有人都不在的照片。嗯,我本来是想选来云南第一天拍的云,但又觉得够特别,然后我就想到了这一张照片。我应该是我们所有人撤离社区的最后一员,我走的那一天,社区真的非常非常空荡。虽然也会有一些其他认识的人,但那天我走的时候就真的非常的空荡。就是有一种不止是社区空了,心都空了的感觉。然后,那天路上我就拍到了这个。嗯,结束了,像大象一样,不断传递爱、不断传递信任的群体生活,然后我要回归我自己的生活了,就有一种这样的感觉。其实,前两天跟小川聊天还聊到了之前的生活。我觉得对于我而言,生活其实没有很大的意义。就是一天一天过下去,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但是这次认识了大家之后,我就会真的觉得,原来真的是可以开开心心的生活,是真的可以在过完今天、很累躺在床上的时候,还在期待第二天。第二天我们会发生什么事?第二天我们会因为什么笑倒在对方身上,笑弯了腰。今天,小川说他最近还会跟朋友说刚从大理回来的那段时间,但是其实细数我们其实已经离开云南很多个月了。就是真的有一种时间又快又慢,好像就在昨天发生,但是又恍如隔世的感觉。社区真的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想象,甚至可以说我之前对于生活没有任何的想象。社区给了我一种去想象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能力。我会很情不自禁的在我未来的生活里加入,我一定会和朋友重逢这一个桥段。我觉得有期待,期待下一次见面,并且觉得我们一定会见面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之前对于下次见、再见这种告别的话语就完全不放在心上。但是这次认识的每一个朋友,每一个人,我们分开的时候,我说的下次见、再见。我是真的希望和期待,我们会再见,是真的再见。从四面八方来 各自寻找着什么 再向不同的方向离开 没有最终地 我们都是一只野象
@小川
我其实不是一个典型的数字游民,我只是在离职之后和入职下一个单位之前有一段空档期。想找一个地方出去玩,但又因为在上班时期,没有朋友能够陪我出去长期的玩。然后,我就在小红书上搜到了数字游民社区,怀着非常忐忑的心情,最先去的三亚NCC。去了那里之后,我发现我像是一个局外人。身边的人,他们都是从事互联网、远程办公、新媒体旅行博主什么的。我发现我跟他们的生活几乎完全不一样,我身边充斥的词语是编制、考试、稳定等等,而他们一直在跟不稳定性拥抱,一直在去寻找这个时代的风口,这是我最大一个体会。原来有世界上有那么多人跟我那么不一样,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世界。我在读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大冰的书。他的书里面写的他在大理的生活,提到了一句话,他说,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人,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那个时候我不太相信这句话,但是我有被他感染到。来到NCC之后,我发现这些人都是这样子,大家都在做着自己比较喜欢的工作,然后过着自由的、浪荡的生活。我很开心,我来到社区之后,见识了这样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也认识了很多很多不同行业不同之类的人。我才真的体会到那句话,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内,活出自己的精彩。NCC的大家都是各怀才艺,有从法国学提拉米苏的悦秀姐姐,还有能够帮我们做心理辅导的阿姨,毕业之后逃离家庭出来玩的妹妹,还有被游戏厂裁员的兄弟。我发现大家的人生都很有趣,然后跟每个人聊天都能感受到每个人身上涌动的那种内心的力量。所以你问我社区有没有改变我对生活的想象,我想是有的。我想生活真的可以不仅仅是朝九晚五,也可以在浪迹天涯。生活真的是很丰富、很多元,没有一种固定的生活,我们同样可以从一种农耕的固定生活转变为新时代的游民生活。还有就是我觉得人与人间的链接有时候很简单,没有像现实生活中那么功利和复杂。在游民社区,我觉得就像一个乌托邦,大家都非常真诚、纯粹。你到饭点儿下来吃饭,可能别人就会顺顺嘴问你一句,吃饭了吗?要不要一起吃一口?这都是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想象。这是凌晨两点,我和朋友们都没睡,突然决定买凌晨六点的机票,去找我的朋友们。然后到了大理,朋友们在NCC的门口欢欣鼓舞、蹦着跳着的迎接我。
@哒命
其实我当时来NCC是因为旅行过程中想找一个靠山比较近的一个社区,一方面可以运动,一方面在社区也可以增加和人说话的频率。独自旅行一段时间后,就特别想找人说话 。我记得当时是下午来的社区,晚上就是耶耶带我们打跳。当时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在社区1楼。我记得细普应该是跳的最好的,节奏感最好的。曹凡还把三月举起来打跳。当时会觉得社区生活真的不错。后来其实我最喜欢的社区生活,反而是不住在社区的时候。我本身是需要一些自主空间的,社区生活大家,会关心你这几天怎么没有下来?但其实这些关心是对我造成有一些压力的。不过也有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跟大家还是不算太熟。我记得我第一次参加灵感食堂,我下午就要开始准备脱稿,这个是真的不夸张,我想在陌生人前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至少会让我自己不尴尬。然后会赋予自己很多很多标签。什么爱运动啊什么爱桌游了啊,社区生活待久了之后,反而我觉得会让我卸下这些伪装。就是如果你愿意,你叫我达命也好,打咩也好,叫我狗屎也行。我常常觉得像我这个年纪,虽然不是靠自己打拼到这里,但是能和各种方面的人才聚在这里,也算是一种成就吧。没有NCC的话,我估计不会在大理呆这么久,不过没有NCC的话,我也会在大理找NBB NAA。扯远了,上述都是随感。其实社区生活并没有很惊天动地的改变我对生活的想象,可能是因为没当过牛马的缘故,觉得生活本应如此,大家各有自己的事做,闲时聚在一起扯东扯西,一起玩玩游戏,就是幸福。Top1本来想选一张合照,结果看见了我更爱的照片。这是NCC两周年伯约老师送我的礼物,不过他还没有兑现诺言就走了(出去玩了)。
@NCC最强男人
应该说,社区拓展了我对生活的想象,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从毕业之后就按部就班的工作坐班,虽然在一些分享会听过关于数字游民的生活,但是这个和真的生活在其中感觉是不一样的。在城市呆久了,曾以为朝九晚五上下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无意识的异化中,追逐着一些觉得自己应该拥有但是并没有热情的东西。先后住过几个不同的社区,体验各有不同,但大体上还是有种自由,被承接住的感觉。自由指的是,我不用用普世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是去体味自己真实的感受,爱好和喜欢的生活方式。承接的这部分指的是人,社区是一个土壤,提供了一个空间,与人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这里面可以看到和自己很不同的人,也能找到同频的人,具体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还是要看自己。和不同的人身上,我看到生命的多样性,每个人独特的经历和个性,这让自己的ego变得小一些。在同频的人身上,看到别人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孤独感减轻了,也收获了一些美好。最后放一张喜欢的图,大概的场景是和朋友们在天台打掼蛋,具体的细节也记不清了,只记得那天的阳光很好,自己的心也很松弛,觉得无所事事也挺好的,和喜欢的人在喜欢的地方做着“无意义”的事情,一种绝对意义上的闲暇,好像拥有了某种自由。
@大栗子
确实改变了。在社区里能舒畅的享受晚霞、享受和朋友纯粹的聊天、工作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着。这些在城市的钢筋泥土里很难生长出来。
@蟠桃
最初定NCC是想体验一下数字游民的生活,但是其实一点工作没做,所以我在NCC的体验更像是一个成年人的幼儿园,是纯粹的快乐和美好。这里可以看到理想生活的具象化,在喜欢的地方做喜欢的工作,和一群喜欢的人一起分享生活偶尔发疯。
@秋时
社区好,好人坏人烦恼少。我猜生活的主要矛盾大概应该可能是带给我们痛苦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的刚需。社区中的关系出乎我的意料,我们跳过了信息互换关系加深的环节,可以毫不费力的从集体活动中获得能量。我有点担心这种模式的保质期。
@Grace
住在社区让我对于人生活所需的陪伴模式/支持系统有了新的感受。以前我会对于建立亲密关系和养育孩子有一些焦虑。因为我无法从我的父母那里获得安全感,所以当我意识到自己需要陪伴,需要支持系统的时候,我就会诉诸于建立亲密关系,似乎这是唯一的方式。但是在社区住的这5个星期,让我觉得人所需的陪伴也可以由其他关系提供,来自于社会时钟的压力似乎减弱了。在这里我们彼此独立,但又相伴去做很多事情:去生活、去体验、去探索、去对话。甚至在社区能获得一种“事事有回应”的支持感。这无形中让我对于一个没有伴侣和孩子的未来有了更多的信心。如果真的找不到爱的人,那老了找一个、甚至自己建立一个像社区这样的养老院也不是不行吧哈哈。同时,社区里住着多元背景、处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伙伴们,这提供了一种宝贵的、“破圈”的对话机会。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烦恼。但是在对话中,也许你就能看见那个已经渡过了这些烦恼的个体是什么样子。这大概也是一种“想像”与边界的突破吧。
当你已成为季风的一部分翻过这四期故事, 像用手掌抚摸一片粗粝的陶胚—— 那些篝火边的笑泪、天台掼蛋的闲光、 告别时攥紧的“下次见”… 都成了胚体上独一无二的指纹。如今我们懂了: 社区从不是终点,也不是答案,而是一面棱镜,它折射出生活本该有的万千形态。它让@小川 看见“旷野”非虚言, 让@Grace 敢想“独自老去”的尊严, 让@最强男人 尝到“无意义”的甘甜, 更让@又又 的野象群, 在每颗心里留下迁徙的蹄印。 感谢所有交出记忆的讲述者。 故事会结束,但改变已渗入血脉: 当你在城市格子间推开窗, 当你在异国夜灯下煮一碗面, 当你在人生隘口抚摸旧伤—— 那些在社区晒透的太阳、笑哑的夜、交换的脆弱 会轻轻顶开你灵魂的冻土。 大理的门永远开着, 而所有被社区重塑过的人, 都成了吹向世界的季风—— 带着野象的体温, 向更多荒原, 传递发芽的密语。 (系列终,但故事永续)
【人人都是人类学家】作为从大理启程的共居共创社区,NCC一直致力于为这个多元文化的地方和全球的数字游民、创业者、创作者以及生活方式探索者提供交流与创造的空间。这里不仅是工作与生活的交汇点,更是各种故事与灵感的源泉。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在地风貌,和NCC之间的联系,并连接更多的声音,我们决定发起“人人都是人类学家”项目。我们将邀请NCC所在地(大理、黄山、三亚、昆山)的人物、NCC社区成员、以及与我们有过互动的朋友,分享你们的故事。希望通过开放、多元的不同视角,将在地的多样性与社区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也希望通过这些故事给予你力量!长期招募采访人和受访人,可➕小助手详询🤝
撰文|细普图片|NCCer排版|大飞审核|大曹项目|人人都是人类学家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