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09月25日 10:24
山东女子学院等高校开设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本科专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面对托育行业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山东女子学院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于2025年获批全国首个普通本科“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并迎来首批新生。此举旨在培养具备科学育儿服务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以应对出生率下降背景下家长对优生优育和高质量托育服务的需求。新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涵盖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培养超越传统育儿嫂或保姆的专业托育人才,能进行婴幼儿发展评估与指导。该专业的设立,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托育领域人才培养的深化,以期推动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 **国家首创本科专业填补人才缺口**:山东女子学院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获批全国首个普通本科“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旨在解决当前托育行业面临的学历提升和专业能力优化的结构性人才短缺问题,为行业输送高层次、专业化的托育人才。

💡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该专业并非培养高级育儿嫂或保姆,而是通过四年系统化学习,使学生掌握婴幼儿日常生活照护、发展评估、指导等核心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与未来发展中,提供更高质量的科学育儿服务,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优生优育需求。

📚 **跨学科融合与扎实理论基础**:专业课程设置涵盖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医学、卫生学、保健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依托原有教育学院的学科基础,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根基。相较于高职专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更注重理论素养的积淀和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置,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发展潜力。

📈 **行业需求与发展前景**:尽管面临出生率下降的宏观趋势,但家长对婴幼儿高质量、科学化照护的需求日益增长。该专业的设立顺应了这一趋势,旨在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解决托育服务质量不高、人才短缺等行业瓶颈,推动托育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并有望为行业标准制定提供专业支持。

🚀 **推动行业规范化与专业化发展**: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设立本科专业、完善教材和师资建设,为托育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托育服务的整体质量,也将促进托育行业朝着更加规范、专业和普惠的方向迈进。

原创 魏翠翠 2025-09-24 13:25 广东

▲ 2025年9月9日,山东女子学院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2025级新生报到。(受访者供图 / 图)

全文共4069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2025年4月,山东女子学院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同时获批全国首个普通本科“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这个开学季,这两所院校也迎来了该专业的第一批新生。

    “婴幼儿托育行业在一定程度仍面临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姬彦红说,这其中,既有学历层次提升的需要,也有专业能力优化的要求。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 南方周末记者 魏翠翠

南方周末实习生 赵乐瑶

任编钱炜

2025年9月9日早上七点多,济南已经很凉爽,部玲钰抵达山东女子学院长清校区门口时,校园主干道两旁已经布满了各学院的新生报到点,身穿黄马甲的迎新志愿者穿梭其间。她一眼就看到了教育学院报到点悬挂的“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牌子。

部玲钰是山东女子学院2025级新生,也是该校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首批本科生。

2025年4月,山东女子学院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同时获批全国首个普通本科“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这个开学季,这两所院校也迎来了该专业的第一批新生。

在出生率下降、幼儿园关停的新闻屡见报端的背景下,普通本科高校开设“带娃”专业,看起来像是一番“逆向操作”。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刘天子解释,当下“托育人才存在短缺和质量不足的情况,普通本科因此才需要增设相关专业”。

1 

“并非高级育儿嫂或保姆”

部玲钰的妈妈是一名幼师,她小学放学后大多数时光都在幼儿园度过,幼儿园的小孩子见到她总追着喊“姐姐”,她也乐于分享和孩子们相处的欢乐。在妈妈多年的耳濡目染下,部玲钰也萌生了步入这一行的念头。

填报高考志愿时,部玲钰选择的都是学前教育和托育相关专业。作为业内人士,她的妈妈认为,相较于日渐式微的学前教育,托育行业的前景更为广阔。

在查阅高招信息时,部玲钰发现山东女子学院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在今年新增了这一专业。这让她多了几分信心,“如果高校还在新增这一专业,表明一定是有需求的”。

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婴幼儿与健康管理教研室主任姬彦红提供了一组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中国三岁以下婴幼儿人数近3000万,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

新生报到那天,就有不少家长在报到点直接问姬彦红:“现在人口出生率下降,学这个专业还有前途吗?”

她解释,虽然目前出生率下降,但如今家长更重视优生优育,这个专业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能提供更高质量的科学育儿服务,恰恰符合社会需求。

作为山东本地人,部玲钰被离家更近的山东女子学院录取。她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我们并非高级育儿嫂或保姆,而是希望通过四年系统化的学习成为专业的托育人才,不仅能够完成婴幼儿的日常生活照护,也能具备婴幼儿发展评估和指导等方面的能力,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之中。”

班上一共有40名新生,其中约1/4来自省外。

其实,在进入普通本科层次前,已有高职专科院校和职业本科院校开设了托育相关专业。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增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目前,全国有约600所院校开设该专业,其中95%以上为高职专科院校,其余为职业本科院校。

姬彦红对此解释,高职专科和职业本科相对更侧重技能培养,而普通本科更重视学生的理论素养的积淀,学科基础更扎实,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更注重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置。“学生们将具备很好的发展潜力”。

比如,山东女子学院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都依托原有教育学院的基础建设该专业,开设的课程涵盖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医学等领域。

能成为首批开设托育专业的高校,这与山东女子学院前期的积累密不可分。

姬彦红介绍,学校自2016年就开设了早期教育专科专业,积累了多年的早教人才培养基础。托育专业在2021年进入职业教育目录后,不少专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开始申报,姬彦红他们当时也有所考虑。但学校坚持立足自身办学定位——培养普通本科层次的托育人才。他们调研发现,托育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很迫切。

早在2023年,首都师范大学就开始在学前教育专业下招收“婴幼儿照护服务与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但每年招生人数较少,主要是为专科和高职院校培养师资。

得知山东女子学院与陕西学前师范教育学院获批开设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本科专业时,刘天子并不意外。

在首都师范大学此前举办的托幼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论坛上,他与两所院校学前教育的老师及领导有过交流,感受到他们的专业基础较为深厚,且非常重视托育专业的发展。

刘天子强调,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专业,作为交叉学科,要求学生对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管理学、卫生学、保健学等专业知识都有所了解。

相较之下,专科和高职院校更注重实践实习,在理论和综合管理类课程上可能有所欠缺。以管理学为例,刘天子分析,很多院校因学生就业方向及师资所限,可能不开设管理类课程,而普通本科院校就会先开设公共管理学等基础课程,再深入到托育机构管理的专业内容。

部玲钰的课表显示,第一学期就设有教育学概论、管理学概论、普通心理学、婴幼儿保育学等专业课程。

2025年7月23日,广州,托育中心三名老师正在照看宝宝。(视觉中国/图)

2 

行业缺口

姬彦红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家庭都存在托育的需求。但眼下,托育行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瓶颈。

2024年9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托育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其中分析了当前托育服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多地调查显示,超过三成的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有送托需求,但受行业发展阶段及服务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全国实际入托率仅为7.86%。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需要的建不成,建成的用不上”的资源错配现象。

刘天子曾就此调研,发现首要原因仍是家长对于托育服务质量的担忧,其次是点位布局不够合理和价格因素。

除了“家长送托难”和“机构收托不足”,《报告》还指出行业面临运营成本高、普惠性不足、综合监管不完善等问题。诸多因素中,托育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短缺,始终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广州某托幼一体化幼儿园的园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园区内三岁以下的孩子约30人,占总人数的1/3。与3-6岁的孩子相比,0-3岁的孩子更考验教师在养育和医学方面的知识储备与能力,对老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和观察能力的要求也更高。“0-3岁的孩子表达能力较弱,老师需凭专业能力,通过行为表现判断其各方面能力发展是否与年龄相符。现在孤独症、多动症、阅读障碍等问题日益多见,如果托育老师能发现,就能在三岁前及时干预。”

她的结论是,托育老师的护理和应急处理能力非常关键。“家长最重视孩子的安全,希望他们吃好睡好,并在适龄阶段发展出相应的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洪秀敏等人2024年10月发表《托育机构保育人员专业素养水平、类型及影响因素》一文。文章基于全国12个省份的调研指出,当前保育人员专业素养发展不均衡,普遍存在家庭照护支持能力不足、卫生保健素养欠缺、早期发展支持素养有待加强等问题。

文章还指出,教龄和学历等专业资质是影响保育人员专业素养的因素之一,持证情况的影响则不显著。

前述园长也表示,托育行业的专业才人和管理人才缺口很大,主要是因为此前高校缺乏对口专业人才的培养,只能依靠托育人员在工作中摸索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是否科学和专业,就难以保证。

“婴幼儿托育行业在一定程度仍面临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姬彦红说,这其中,既有学历层次提升的需要,也有专业能力优化的要求。具体来看,复合型管理人才更为紧缺,尤其是具备婴幼儿发展评估、家庭养育指导、托育机构运营管理等综合能力的人才。

3 

高校瞄准托育

“行业的专业化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促进托育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刘天子指出,行业标准需要不断细化完善。例如,尽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发布关于托育机构设置标准的试行文件,但各地仍需因地制宜细化地方标准,同时完善行业标准。

2024年10月印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支持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规定了托育服务的价格。

在2025年6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则要求建立以托育机构、社区嵌入式托育、幼儿园托班、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为网络的“1+N”托育服务体系。

刘天子提及,2024年出台的学前教育法已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而在2025年4月,他也参与了托育服务法草案的审议工作。

前述园长也提及,制定行业标准同样需要专业人才。她举例,目前卫健部门有关托育机构的部分标准仍较模糊,在与卫健部门的人员交流时,对方也希望有专业人才协助建立有效可行的监管体系和标准。

刘天子参与过托育机构的评估工作,发现家长对于示范性托育机构的信任度更高,“有政府做好评估工作,家长也更放心”。

广东省婴幼儿照护与早期发展行业协会书记冯荔雯相信,随着高职院校首批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市场,未来托育行业内对口专业的毕业生占比将不断提升,“他们系统学习了0-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保健、应急等知识,具备更高的专业性。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本科生加入行业,推动行业朝着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而在高层次托育人才的培养上,高校还需要解决一些紧迫的现实问题。

刘天子指出,高校首先应该建立起专业标准。例如,专业课程该如何设置,学生需要达到怎样的标准方可毕业并获得学位,这将为本科培养提供明确方向。

其次是完善教材。他坦言,许多现有教材面向的是专科和高职院校,而本科专业的教材还存在缺失。不过,他提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已邀请托育方向的研究者,包括首师大的部分老师,着手开发本科托育系列教材。此外师资建设也有待加强。

姬彦红表示,他们正在筹备研发系列本科阶段教材,目前专业课教材还不充足的情况下,将由专业老师整合多本相关教材内容开展教学。

眼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正瞄准托育专业。

刘天子透露,首师大在硕士方向的基础上,也已向教育部申报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本科专业。

其他人都在看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托育行业 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 Infant and Toddler Development Childcare Industry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