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9月24日 20:56
转转集团聚焦“官方验”,关停“自由市场”业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转转集团宣布逐步关停“自由市场”业务,全面聚焦二手“官方验”服务。此举并非战略收缩,而是“剪枝”,标志着转转从轻量互联网平台向深度介入质检、回收、售后等环节的“新消费企业”转型。此举也反映了国内二手交易市场正经历分岔:一条路强调开放社区,以闲鱼为代表;另一条路则押注标准化和确定性,以转转为代表。转转通过强化质检、质保和履约体系,努力将非标品转化为标准,以解决二手交易中的信任难题,尤其在二手电子产品领域,通过细致的鉴定流程和数据清除服务,构建可信赖的交易环境。

💡 **战略聚焦与“剪枝”**: 转转集团关停“自由市场”业务,并非战略收缩,而是主动“剪枝”,将资源和精力集中于核心的“官方验”二手服务。这标志着公司从轻量的互联网平台向更重、更深度的“新消费企业”转型,专注于质检、回收和售后等关键环节,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 **解决信任难题,化非标为标准**: 二手交易市场的核心症结在于信任缺失,尤其面对非标品。转转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质检、质保和履约体系,如手机回收细化到367道工序的鉴定,以及彻底的数据清除服务,努力消除信息不对称,将“非标”的二手商品转化为“标准”化的可信赖交易,从而攻克信任缺口。

⚖️ **两条路径的选择:闲鱼的开放与转转的秩序**: 国内二手交易市场正走向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以闲鱼为代表的开放集市模式,强调流量与社区的自由互动;而转转则选择以“官方验”为核心,构建标准化、确定性的交易环境。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势,分别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共同构建一个更完整的二手交易生态。

📱 **深耕二手电子产品,啃下“硬骨头”**: 二手电子产品因其复杂性和高风险性,是二手市场中的“硬骨头”。转转通过自研鉴定体系、拓展线下门店和质检中心、提供上门回收等重投入服务,以及对用户隐私的严格保护,逐步解决了用户对定价不公、性能损耗和数据泄露的担忧,成功将高风险的电子产品交易变得有序和可信。

🌱 **生态构建与认知重塑**: 随着转转在标准化能力上的深耕和迁移(如收购红布林,拓展“超级转转”),其正在重塑公众对“二手”的认知。从过去“预算吃紧时的选择”转变为一种更具性价比和可持续性的消费新选择。这种以信任为基础的秩序正在搭建,使得更多用户敢于进行二手交易,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文 | 光子星球

9月22日,转转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将逐步关停旗下“自由市场”业务,未来,将全面聚焦二手“官方验”服务。

乍看之下,转转卸下“自由市场”,很容易被解读为战略收缩,但如果把目光拉长,就会发现这并非退守,而是“剪枝”。

自2019年以来,转转一直在慢慢“加重”,自身重心亦从轻量的互联网平台,逐渐变为深度介入质检、回收、售后等环节的“新消费企业”。因此,关停“自由市场”,更像是转转这一路走来的延续。

而放在行业语境里,这件事有更大的意味。国内二手交易市场,似乎正经历着一次分岔——一条路依然强调开放和社区感,另一条路则更多押注标准化和确定性。而转转与闲鱼,正分别站在这两条路径上。

转转“剪枝”

树在生长过程中,枝叶会不断向外伸展,但养分终究是有限的,过度的枝繁叶茂,反而可能让主干失去向上的力量。于是,人们会在必要的时候剪去一些不再必要的枝条,将养分回流到更关键的部位。

企业亦是如此,真正健康的公司往往不是无止境地伸展,而是在复杂、充满诱惑的成长路途中,学会适时“剪枝”。

转转的C2C业务,曾经是其最“鲜亮”的枝叶——承载着初创团队最初的激情,聚集了最早一批愿意在网上尝试“二手流转”的用户。但随着行业逻辑的更迭,其渐渐跟不上转转成长的速度。

数据显示,现阶段转转C2C业务GMV占比不足3%,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核心引擎C2B2C业务在近几年间的一路猛进。

这就是鲁梅尔特在《好战略,坏战略》中所强调的“识别瓶颈”——战略的第一步不是盲目扩张,而是看清哪条才是带来真正突破的关键。

对转转而言,C2B2C才是主干。因此,转转关停“自由市场”,是战略上的主动聚焦——把资源和精力重心压到最有价值的方向上。

迟滞,并不止于数据层面的落差,更深的阻力体现在C2C模式的内核之中。

过去二十年,国内互联网几乎都遵循着“先做大、野蛮生长,再治理”的底层逻辑——从电商到社交,从出行到外卖,这一路径在许多赛道都曾应验。

但充斥着非标品的二手市场,却偏偏难以套用这一逻辑。转转集团CEO黄炜曾直言,二手市场由于其本身的非标准化属性,本质上为整个行业带来了约90%的挑战。以常见的“95新”为例,这一看似客观的描述背后,在C2C逻辑里常常有着多套无法对齐的标准。

就拿二奢来说,卖家觉得,只是五金上有些划痕,不伤大雅;但在买家眼中,皮质暗纹、内衬磨损,甚至几根突兀的线头,都足以让它降到另一个档次。而是否曾被翻新、更换五金,甚至真假本身等更难辨的部分,更是让人心里没底。

于是,这场交易不再是一场简单的交易,双方都在暗暗掂量,自己会不会是那个被辜负的一方。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曾在《柠檬市场》里讲过一个简单的逻辑——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里,买家怕买到次品,于是压低出价;卖家觉得不值,索性掺入更多次品。久而久之,劣币驱逐良币,市场只剩下“柠檬”(次品)。

所以,二手交易的症结,在于双方能不能彼此建立信任。也因此,对部分国内用户而言,大到旧冰箱,小到桌椅、锅碗瓢盆,与其卖给陌生人,不如干脆送给亲戚或熟人,图个省心,也免了麻烦。

换句话说,如果信任的问题不被解决,二手市场永远热不起来。也正是在这个节点,转转与闲鱼这两位头部玩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转转把精力压在“把非标变成标准”上——用质检、质保和履约体系去弥合信任缺口;闲鱼则将流量池和社区发挥到极致,让用户在有限的自由中形成默契。

前者选择把非标变标准,用服务、质检和体系化的建设去抚平信任缺口;后者则延续阿里一贯的社区化逻辑,让流量与自治发挥更大张力。

二手交易市场,由此分出岔路,并在两条轨迹上同时生长。

逐步关停C2C公告发布当日,转转CEO黄炜在朋友圈写道:人们总是问“是否打得过别人”,但真正的答案往往是“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事业的“原理原则”不在公司的利益或面子,而是看怎么做对社会和世人有利。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是企业经营的根本。

转转向左,闲鱼向右

现阶段,主打C2C的闲鱼,与聚焦C2B2C的转转,各自代表着国内二手交易的两种答案。此番差异,是由各自的禀赋和路径决定的必然走向。

禀赋,既塑造着企业看世界的方式,亦影响着其归途。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闲鱼,背后是阿里生态充沛的流量。因此,其几乎不用为获客焦虑,就能凭借淘宝、天猫等众多入口,自然跃入亿级用户的视野;而阿里电商的多年沉淀,则使用户早已习惯了在电商货架里浏览、互动、讨价还价。

这样的基因,决定了闲鱼最合适的形态,即自由、多元的开放集市。

与闲鱼不同,转转并没有这般坚实的后盾,所以需要靠着一点一滴的服务,去积累用户口碑。

于是,自2019年起,转转一步步加深了在质检、质保、履约服务上的投入,从最初的撮合平台,逐渐长成了一个更“重”的平台——从“互联网平台”的轻逻辑,转向“新消费企业”的重逻辑。

这些动作看似笨重,却是它能够建立护城河的唯一方式。而关停C2C业务,亦是顺着这一路径演化的自然结果。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闲鱼与转转像是同一片土壤里长出的两株不同的植物:一株在阳光充足、养分丰沛的地方恣意生长,枝叶繁茂;另一株则必须把根扎得更深,才能自强万强,傲然挺立。

两种形态,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更多是选择的不同。

闲鱼的C2C模式,上限极高——搬家时清出的旧衣服、旧书,拆开的盲盒、演唱会纪念品,乃至上门喂猫狗、情绪化的“陪伴”等,都能找到对应的角落,几乎承载了“万物皆可二手”的想象。

但自由总是伴随“混沌”。闲鱼资深玩家,大多对平台规则、默契以及商品本身熟稔,对其而言,互相试探、交流、讨价还价的过程,亦是乐趣所在。但对普通用户而言,这种博弈,也意味着一定的学习、时间成本。

转转的C2B2C模式,则更显“秩序”、稳定——B端的介入,将很多C端不可控的部分纳入可控的闭环,比如质检、回收、质保等,从而消解其中的灰色空间,让用户更省心。

以今年6月在北京开业的“超级转转”为例,每一个SKU,都要先经过转转的严格检测,最终附上一张二维码,买家扫一下,就能看到详细的价格与质检报告。这种体验,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淘二手”完全不同,更像是走进一家正规的商场——差别只是它们曾经属于别人。

归根结底,闲鱼用开放,支撑了C2C规模化的繁盛,而转转的“广度”虽不比闲鱼那般汪洋恣肆,但却通过纵向的深挖,把难度最高、交易风险最大的垂直品类逐一啃了下来。

啃下硬骨头

放眼循环经济市场,二手电子产品,无疑是其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其难度,不在于市场太小,而恰恰在于市场太大。以手机为例,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产生超过4亿部废旧手机,而过去五年累积的闲置存量,则已超过20亿部。

理论上,这些设备大多数仍能再用一次,甚至两次。可现实却是,超过一半的旧手机,被用户丢在抽屉里“睡觉”;真正流入专业回收渠道的,不到5%。

这是一种看得见的“浪费”——对用户而言,是一台数千块钱买来的设备在家里“吃灰”,逐渐沦为“电子垃圾”;对社会而言,本能循环的资源,却未被循环利用,同样可惜。

而之所以会闲置,根本原因正是前文所述的不确定性。

相较肉眼可见成色的二手服饰,电子产品的水显然更深,用户既担心定价不公,更担心买到问题机——外观看似“99新”,但电池健康度、性能损耗却是“黑盒”。

面对巨大的信任缺口,转转的解法,是从诸多维度,去一点点啃掉这些不确定性。

七年前,转转率先在行业里推出“官方验”,一路走来,其服务不断加码、加重。

以回收环节为例,起初,转转曾尝试用快递包裹邮寄的形式开展回收服务,但成色、细节等隔着电话总难说清。于是,转转选择直面用户——既有上门回收的工程师队伍,亦逐步拓展线下门店,并将店开进购物中心。

据悉,截至2025年9月,转转在全国有着3000多名上门回收工程师,以及超1000家集回收与零售于一体的线下门店,并在全国建立了深圳、成都、青岛3大质检中心——过去只能凭卖家一张嘴说的“保真”,如今成了能落在纸面上的“官方验”信息。

以手机为例,转转自研的鉴定体系细化到367道工序,涵盖20项外观、55项功能检测,并根据手机的功能、新旧、成色等,对手机进行可量化的“分类分级”。

此外,转转亦把“看不见的环节”补了上去。

很多人不愿卖掉电子设备,除了嫌麻烦,亦有着隐私层面的顾虑,担心里面的照片、聊天记录,哪怕被“删除”过,也可能被恢复。

而转转则试图打消这种顾虑——设备回收后,不仅会被恢复出厂设置,转转还会用自主研发的软件进行多轮深度清除,把数据彻底抹净,最后留下一台“干净如初”的机器。

这些动作既“重”、又“慢”,但却在一点点把“非标”变成“标准”,叠加质保、7天无理由退货等服务,二手市场长期悬而未决的信任难题,被转转逐层攻破。

而当信任的根扎得足够深,转转自身亦具备了变“广”的能力——从2024年收购红布林,把二奢纳入体系,到涵盖百余种品类、拥有30000余SKU的“超级转转”,转转拓宽边界背后,其实是一整套可迁移的标准化能力。

而这,也在悄然改变人们对“二手”的认知。过去,“二手”常被等同于“脏乱差”,经常是在预算吃紧时才会考虑;如今,一个被用户信任的二手市场秩序,正被转转一点点搭建出来——越来越多的用户敢买敢卖,将二手交易作为消费新选择。

归根结底,二手市场并非“谁取代谁”的零和博弈,闲鱼代表自由与活力,转转代表稳定与确定性,二者将长期并存,承接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

而在这种自由与秩序的张力之间,国内二手交易市场势必会长出一个更完整的生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转转集团 二手交易 官方验 自由市场 闲鱼 标准化 信任 新消费 循环经济 Zhuanzhuan Group Second-hand Market Official Inspection Free Market Xianyu Standardization Trust New Consumption Circular Econom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