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探讨了限制性销售模式在房地产领域的潜在优势。作者以美国出现的“仅限白人入住”社区为例,引申出商家是否可以通过设定特定准入条件来吸引更合适的买家。作者结合自身租客养宠物的困扰,提出如果允许房东在销售时限制养宠物,或许能吸引到同样喜爱宠物或完全不介意宠物的人群,从而减少因生活习惯差异带来的邻里矛盾,提升居住幸福感。文章呼吁在相关法规制定时,可以考虑这种“物以类聚”的销售方式。
🧐 限制性销售模式的潜在吸引力:文章提出,通过设定特定条件(如禁止养宠物),房地产销售模式可能吸引到更契合的买家群体,从而减少潜在的生活习惯冲突,提升居住满意度。
🐾 宠物问题引发的邻里困扰:作者以自身经历为例,详细描述了宠物(猫狗)带来的噪音、异味、卫生问题(如弓形虫),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居住环境的负面影响,强调了这些问题对非宠物爱好者的困扰。
🏡 “物以类聚”的社区愿景:文章设想了一种理想的社区模式,即喜欢宠物的人可以居住在宠物友好的环境中,而不喜欢宠物的人则能避免与宠物相关的干扰,实现居住的和谐与幸福感。
⚖️ 对现行法规的思考与建议:作者呼吁立法者在制定相关法规时,能够考虑限制性销售方式的可能性,例如允许房东在销售时设置“禁止养宠物”等条款,并给予一定的过渡期或合法性保障,以解决实际的邻里矛盾。
小时候的课本里说过,商家要一视同仁地看待消费者,也就是说不能只卖给 A 不卖给 B,不能允许 A 入内禁止 B 入内.
$
然后最近看到美国有人建立了一个'只允许白人入住'的社区,如果我没理解错,那个社区不是出售性质,所以主人可以自由决定谁能租.
$
这里不想讨论 歧视 和 俯视 有什么区别,只讨论这样约束了买方的销售方式,会不会反而吸引到适合的买方?
$
我隔壁这几年换了 4 个租客,每一个都养宠物.有猫有狗,甚至有猫+狗.然后就是不尽的烦恼.
$
猫会晚上叫,狗会在地板上酷跑,不定时给你吵醒.
每天一开门,扑面而来的毛让我一整天总觉得鼻子里有东西.
租客不出门的时候,直接就把包有排泄物的垃圾放在走道,那里面的弓形虫不知道有多少.
$
想要让宠物和人分开两个城市是不太可能啦,所以 路灯 巴士站 等各种地方的尿骚味是避免不了了.
但是家这个东西,是不是可以做到物以类聚呢?起码是某一两个标签的物以类聚?
这对幸福感会有很大帮助吧.喜欢宠物的人,楼上楼下全是猫猫狗狗,每天都可以在一起玩.不喜欢的人,不会被吵到,也不会怕被咬到.
如果有法规限制了这种'不能养宠物,否则限期进入法拍流程'的销售方式,民代们下次提交议案的时候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