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全文版 09月24日 14:45
人形机器人发展路线图与技术挑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在2025高通骁龙峰会上,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分享了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路线图和关键技术挑战。他指出,机器人正从执行固定动作迈向理解实时指令并自主完成任务,最终目标是实现高成功率下的复杂精细操作。然而,终端侧的算力功耗与散热问题是主要瓶颈,未来人形机器人功耗需控制在100瓦以内。此外,线缆的可靠性也是影响机器人稳定性的关键。王兴兴呼吁产业界保持开放合作,共同推动具身智能的爆发式发展。

🤖 通用人形机器人发展分阶段,从理解复杂指令到自主完成任务:宇树科技CEO王兴兴描绘了通用人形机器人从当前能理解复杂指令并执行流畅动作的阶段,向能响应实时指令并做出任意能力范围内动作的阶段演进。更长远的目标是让机器人在陌生环境中自主理解指令并与物理世界任意交互,最终实现高精度的精细化操作,如拆装手机。

⚡️ 终端算力与功耗是核心挑战,需控制在100瓦以内:王兴兴强调,将高性能计算部件集成到人形机器人体内面临巨大的功耗和散热难题。他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技术指标,即通用人形机器人未来的终端算力功耗最好控制在100瓦以内,甚至平均正常功耗仅为20-30瓦,这使得功耗与散热表现优异的手机类芯片成为潜在解决方案。

🔌 线缆可靠性至关重要,是机器人稳定性的“血管”:王兴兴将机器人内部的通信线缆比作“血管”,指出其可靠性是决定机器人稳定性的核心。他提到,线缆问题是导致工业机器人故障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优化通信协议和架构设计,大幅减少线束数量和复杂性,是提升机器人整体可靠性的关键。

🤝 产业协同开放合作,加速具身智能爆发:面对具身智能领域技术路线的“百家争鸣”,王兴兴呼吁芯片厂商、操作系统开发者和算法公司等产业各方保持开放态度,加强合作。他透露宇树科技已开源部分模型和数据集,希望以此带动更多参与者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加速具身智能的突破性发展。

🚀 具身智能的未来依赖全产业链协同:王兴兴总结道,具身智能的成功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努力,包括更安全的机器人操作系统、统一的通信协议以及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每一个环节的进步都将是推动产业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力量。

9月24日,2025高通骁龙峰会今日举行,在峰会“具身智能的进化思考”对话环节,宇树科技创始人、CEO、CTO王兴兴分享了其对具身智能及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新思考和判断。他详细阐述了通用人形机器人从当前阶段走向应用的清晰路线图,并指出了当下产业面临的核心技术挑战与合作方向。


王兴兴判断,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关键节点。他透露,团队在今年上半年已基本实现去年的规划目标,让机器人能够理解复杂指令并做出丝滑流畅的动作。然而,这仅仅是第一步,因为机器人还停留在执行“固定动作”的阶段,无法自主“干活”。他预测,下一个关键节点是让机器人能够响应实时指令,做出任意它能力范围内的动作,这一目标快则今年年底,慢则明年上半年有望解决。

在此基础上,真正的突破将是让机器人能够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自主理解指令并与物理世界进行任意交互,例如被告知“我渴了”后,能自行在家中找到水杯并递过来。“如果快的话,明年年底,或者后年,这种场景就有可能实现”,王兴兴表示,那将是具身智能接近实现的时刻。更长远的目标,则是将机器人的任务成功率提升至99.9%以上,并能完成拆装手机等精细化操作,这可能还需要数年时间。

在谈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挑战时,王兴兴特别强调了终端侧的算力与功耗问题。他指出,将类似高端显卡这种动辄200、300瓦功耗的部件置入空间有限的人形机器人体内是“没办法入手”的。高功耗不仅会迅速耗尽电池,其巨大的散热需求对于小型机器人来说更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他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技术指标:“通用人形机器人未来的终端算力,功耗最好控制在100瓦以内,平均正常功耗可能只有20、30瓦”,这使得功耗与散热表现优异的手机类芯片成为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

此外,一个常被外界忽视却至关重要的领域是机器人的通信与线缆。王兴兴将线缆比作机器人的“血管”,并指出其可靠性是决定机器人稳定性的核心。他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称至今最常见的故障依然是线缆问题,可能占到整体故障的60%以上。因此,通过新的通信协议和架构设计,大幅减少机器人内部线束数量和复杂性,是提升机器人整体可靠性的重中之重,其重要性不亚于汽车产业的电子电气架构革新。

面对当前全球具身智能领域技术路线“百家争鸣”的现状,王兴兴认为整个行业正处于爆发前的“黎明时分”。他呼吁产业各方,包括芯片厂商、操作系统开发者及算法公司,都能保持更加开放的态度。他透露,其团队近期已将一个自研的视觉相关模型连同数据集、训练代码一同开源,希望以此带动更多人参与共同解决难题。他最后表示,具身智能的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努力,从更安全的机器人操作系统,到统一的通信协议,再到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每一个环节的进步都将加速产业的爆发。

查看评论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形机器人 具身智能 技术挑战 功耗 算力 可靠性 产业合作 Humanoid Robots Embodied Intelligence Technical Challenges Power Consumption Computing Power Reliability Industry Collabora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