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公园 09月24日
剪映AI赋能,从工具到创作伙伴的蜕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剪映如何从一个传统的剪辑工具,通过全面拥抱AI技术,转型为创作者的“伙伴”。文章指出,AI不再仅仅是辅助功能,而是贯穿创作全流程的“隐形流水线”,从灵感生成到素材制作,再到后期优化,都实现了AI的深度集成。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专业创作者的生产力,使他们能更专注于创意表达,同时也为新手创作者降低了技术门槛,催生了“AI原生创作者”。剪映通过AI的“放大器”和“均衡器”双重作用,重塑了创作生态,推动了“热爱”向“事业”的转化,为抖音的“AI创作浪潮计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

✂️ **AI驱动的创作流程整合:** 剪映正从一个单纯的剪辑工具,升级为集灵感生成、素材制作、后期优化于一体的“AI创作流水线”。通过“AI图文成片”和“DreamPage”等功能,AI能将模糊的灵感转化为带有分镜脚本的完整故事,并生成画风统一的视频素材,实现电影级的运镜效果,从而将创作过程无缝串联在一个平台内完成。

🤝 **创作者角色的重塑与AI伙伴关系:** AI的介入正在改变创作者与工具的关系,从“工具”走向“伙伴”。AI能够承担繁琐的技术性任务,让创作者回归创作本质——灵感和表达。对于专业创作者而言,AI是“放大器”,能以低成本实现复杂创意;对于新手而言,AI是“均衡器”,降低了技术门槛,让创意表达的边界得以拓展。

🚀 **AI赋能的新生态与商业闭环:** 剪映通过AI升级,不仅提升了创作效率,还催生了新的内容形态和商业模式。例如,AI生成模板的流行,使得普通人也能成为“AI原生创作者”,实现“热爱”变“事业”。抖音的“AI创作浪潮计划”与剪映的AI能力相结合,为创作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推动了AI在内容创作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商业化。

💡 **AI创作的未来展望:** 文章预示,未来的AI将成为“懂你的共创伙伴”和“生态的连接器”,能够预判创作需求,实现一站式创作,并成为“创意的催化剂”,让个性化创作成为可能。创作的本质将从技术实现回归到创意表达,AI的核心价值在于“解放人”,使其能更专注于思考和感受,而非取代人类。

原创 连冉 2025-09-23 18:52 北京

​剪映想从工具变成伙伴。

剪映想从工具变成伙伴。

作者|连冉

编辑|郑玄

9 月底,我在 2025 抖音创作者大会的现场,感受到一个很清晰的变化。当抖音把「AI 创作浪潮计划」作为一个核心议题抛出时,会发现,我们讨论的重点已经不是 AI 能不能用,而是怎么「用好」它。

把这件事推向高潮的,是剪映。当它把 Slogan 升级为「All in AI, All in one」时,一个我们过去习以为常的创作关系正在被改写。

剪映的产品负责人 Kiki 提到:「我们希望通过 AI 让创作者不再陷入繁琐的流程中,真正回到创作的本质——灵感和表达。」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剪辑软件,过去是我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现在,剪映想让它变成一个能预判你、给你递素材、甚至主动为你创作的「伙伴」,这种关系,有点像双人舞。

这也引出了一个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命题:当你的工具开始有了「想法」,你——作为一个创作者,该如何与它相处?

年轻一代的创作者,似乎正在以远超我们想象的速度,学会这场舞的步伐。

01

从「敬而远之」到「不可或缺」:

一个创作者的 AI 奇幻漂流

「江问渔」团队的摄影兼剪辑师小宝,在分享时提到了自己最初对 AI 的那份「保守式怀疑」。

2023 年,当团队提出一些复杂的特效需求时,他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做不了,直接发吧」。

这其实代表了许多专业创作者当时的普遍心态:当时 AI 生成的图像效果一言难尽,实用性远不如自己硬着头皮边学边做来得可靠,哪怕这意味着低效与高昂的成本。

在他们看来,AI 似乎更像是业余玩家的玩具,与工业化的内容生产流程隔着一条河。

转折点源于一次「意外救场」。

在剪辑一个商业广告时,一条完美的背景音乐在情绪节点上总是无法与画面严丝合缝,让他几乎陷入死胡同。

在同事的建议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开了剪映的「AI 乐器分离」功能——AI 瞬间就将音乐拆分成了人声、钢琴、吉他等数条独立的音轨。

这意味着他可以摆脱 BGM 的束缚,完全按照叙事的情绪来自由分割和重组音乐,让歌曲服务于故事,而不是让故事卡着歌曲的节奏。

这是 AI 第一次向他展露出「解决实际问题」的锋芒。而真正让整个团队态度发生 180 度转变的,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工期」。

在为抖音制作五四青年节特辑时,脚本里充满了「山火」、「悬崖爆炸」这类高难度的特效镜头。要在短短几天内完成制作和审稿,按照传统流程外包特效已毫无可能。

团队决定放手一搏,全面拥抱 AI。拍摄第一天,他们就在酒店里用 AI 进行合成测试,出来的效果远超预期。从那一刻起,小宝的心态松动了,他意识到:「说不定 AI 不是来抢饭碗的,而是来帮我补短板的。」

现在,「江问渔」团队的创作流程已经被 AI 深度介入。在创意阶段,美术师会用「即梦 AI」生成场景概念图,让抽象的想法变得具体;拍摄时,团队会用手机现场试拍一段,直接丢进剪映生成 AI 效果,快速判断方案的可行性,极大地降低了试错成本;到了后期,AI 生成的画面再由人力进行细节优化,并用剪映的特效功能巧妙掩盖瑕疵,最终实现理想效果。

小宝的经历,很好地诠释了一个成熟创作者学会新舞步的过程,也体现了 AI 在创作领域的角色变迁。从一开始的抗拒和不信任,觉得 AI 只会踩自己的脚,到在一次次「救场」中,逐渐摸清了对方的节奏和能力边界。

他最终发现,AI 不是来抢领舞位置的,而是来做一个最佳「舞伴」的——它负责托举、旋转这些高难度动作(特效),而创作者本人,则能更专注于舞蹈的核心——情绪的表达和节奏的掌控。

02

从「散落珍珠」到「隐形流水线」:

工具的自我革命

创作者态度的转变,根本上源于工具自身的进化。

AI 创作者 AJ 曾将过去的 AI 工具时代生动地比喻为「点时代」。

他把过去,自动抠图、语音合成、AI 配乐等技术视作如同散落在各处的珍珠,虽然每一颗都足够惊艳,但创作者必须扮演那个「串珠人」,在十几个不同的软件间来回折腾。「用 AI 省下的时间,全都耗在了工具切换上。」

而现在,行业正迈入一个「链时代」。剪映构建了一条「端到端」的 AI 创作管道。

在这里,AI 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功能,而是像一条隐形的流水线,将创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无缝地串联起来。

这种新的创作范式体现在:

当工具完成了从「点」到「链」的进化,AI 便为了那个藏在每一步创作背后的「默契搭档」。

03

放大器 vs. 均衡器:

AI 重塑下的创作生态

这个由 AI 驱动的新范式,究竟对谁最有利?它是在加剧头部创作者的优势,还是在为更多普通人打开机遇之门?

答案或许是,两者皆是。

对于专业团队而言,AI 是无可比拟的「放大器」。它让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落地。

「影视飓风」团队就曾设想,未来 AI 或许能成为一位实时的「高光剪辑师」,自动分析多路直播信号和观众情绪,即时生成每日的精彩切片,这将极大地解放人类后期的生产力。

「江问渔」团队也发现,有了 AI 的加持,编剧在创作时不再束手束脚,敢于在脚本里加入那些更能拉满情绪的高光特效镜头,从而不断拓宽内容的表达边界。

而对于更多新手和跨界创作者来说,AI 则是一个强大的「均衡器」。它将技术实现的门槛降到了「地板」,却将创意表达的边界推向了「天空」。

模板创作者小桃学姐,并非专业出身,最初只会做一些简单的变速模板。

当她敏锐地抓住 AI 功能上线的契机,在反复尝试了四十多次后,终于用 AI 生成了一款当时流行的 3D 卡通效果模板。

她的人生迎来了转折——这个模板最终获得了超过 334 万的使用量,也让她从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摇身一变成为了月收入稳定过万的「AI 原生创作者」。

在小桃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创作范式的雏形:创作者的核心工作已经转变为发现趋势、理解用户情绪,并利用 AI 工具将其快速转化为易于消费的「创意产品」。

小宝代表了存量创作者的「转型」,小桃学姐则代表了新一代的「AI 原生」创作者。她们一开始就是在 AI 的基础上学习创作。

她们的核心能力,不再是 mastering 那些复杂的剪辑技巧,而是转变为对大众情绪的洞察力,以及将这种洞察「翻译」给 AI 舞伴的沟通能力。这是一种全新的、更依赖「巧劲」而非「蛮力」的创作范式。

剪映也正通过上亿元的现金和流量扶持,着力培育这个新兴的「AI 模板」生态。

04

AI 与商业闭环:

当「热爱」成为「事业」

过去半年,抖音上使用 AI 创作的稿件量增长了 91%。面对这股浪潮,抖音携手即梦 AI,面向创作者推出了「AI 创作浪潮计划」,从创作工具、课程培训、行业资源到现金流量,全方位鼓励创作者借助 AI 实现创新。

帮助创作者降本增效的同时,更是为了抓住 AI 带来的全新表达空间,催生出新的内容形态。

而承接这一计划的核心工具,正是抖音生态内的国民级剪辑应用——剪映。

剪映已经进行了一系列 AI 能力的全面升级。在「成片」环节,其经典的「图文成片」功能通过内嵌豆包、DeepSeek 等大模型,已能根据用户灵感直接生成带分镜的文案。同时,借助自研的「DreamPage」模型,AI 能一站式生成画风统一的视频素材,并实现「一镜到底」的电影级运镜效果。

轨道编辑中,AI 也被深度集成,推出了仿真度极高的「AI 配音 3.0」、支持热歌改编的「改词翻唱」功能,以及能根据文案从海量素材中智能筛选镜头的「AI 抽检」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创作效率。

此外,通过上线字节内部的 Seedream 4.0 模型,剪映已成为一个强大的图片创作平台,能一键更换服装、生成商业海报,将创作边界从视频拓展至图像。

更进一步,剪映还正式发布了全新产品「剪小映」,探索 AI 创作的不同形态

这款 AI 智能成片产品主打「无需操作」,它能通过 AI 图像理解技术,自动分析用户手机相册,将生活素材智能地生成有故事、有亮点的视频。

我也下载了剪小映,开启了相册权限之后,它就开始有点像一个极其勤奋且「自作主张」的伙伴,自动翻阅我的记忆,把那些被遗忘的照片和视频串成一个个故事,配上音乐和特效。它展现出的效果,有些确实让我惊喜。

但惊喜的背面,有一种隐约的不安。

乍一用,会有一种打开全部相册权限,让一个 AI 工具随时读取、分辨、组合、剪辑的感觉,多少让人有点不放心。不过,剪映实际上并不读取相册完整信息,而是只给 AI 上传本地分析的特征,也就是只分类-聚合-生成视频。

不过仍然可以看出,剪映的探索已超越传统剪辑工具的范畴,试图为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被动式的自动化生活记录方式。

这对于剪映,或者其他 AI 应用,都是一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从工具到伙伴,技术上也许只是模型和算力的迭代,但产品哲学上,却是一次关于「亲密关系」的巨大考验。用户愿意交出多少信任,来换取多大程度的便利?这道题目前看起来还没有标准答案。

从强大的 AI 创作工具到全自动的回忆生成引擎,剪映正在为抖音的「AI 创作浪潮」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

在这场由 AI 掀起的创作革新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路径:它始于个体创作者从怀疑到拥抱的心态转变,由工具平台从功能聚合到流程整合的自我进化所驱动,最终在一个更广阔的生态中,同时扮演着精英的「放大器」与大众的「均衡器」。

未来会是什么模样?或许正如创作者 AJ 所预言的,AI 将成为「懂你的共创伙伴」,能预判你的创作需求;成为「生态的连接器」,让你用一个工具就能完成所有事;最终成为「创意的催化剂」,让「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创作成为可能。

创作的本质,正在从「如何实现」的技术焦虑,回归到「表达什么」的创意本源。

这场变革的核心,也许从来不是「工具取代人」,而是「工具解放人」。它解放了我们的双手,让我们能更专注于思考和感受。

未来,一个创作者的核心竞争力,或许将不再是熟练操作工具的能力,而是与一个强大的 AI 心意相通、共同完成一支精彩舞蹈的能力。你只需要想好这支舞想表达什么,剩下的,交给你的 AI 舞伴。

*头图来源:极客公园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极客一问

你如何看待 AI 创作工具

热点视频

雷军:年度演讲推迟至 9 月,本打算和 YU7 一起发布。

点赞关注极客公园视频号

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更多阅读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剪映 AI创作 视频编辑 创作工具 抖音 Jianying AI Creation Video Editing Creative Tools Douyi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