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海阳 2025-09-23 14:46 广东
▲ (网络视频截图 / 图)
全文共1323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烟花秀”事件并未冷却,舆论持续发酵,多位环保人士申请信息公开。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海阳
责任编辑|黄思卓
2025年9月19日,在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的卡若拉冰川附近,户外品牌始祖鸟和艺术家蔡国强团队举办了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表演,很快引发公众对烟花破坏高原环境的质疑。
9月21日,西藏日喀则市官方通报成立调查组现场核查后,始祖鸟与蔡国强的“烟花秀”事件并未随之冷却,舆论持续发酵。
9月22日中午,南方周末记者从环保志愿者李恩泽处了解到,他计划以公民个人身份,对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环境局申请信息公开。
李恩泽填写的表格。(受访者供图)
根据李恩泽公开发布的申请表,他申请公开的信息包括:该场烟花秀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活动的生态环境修复方案、当地在活动开展前的环境状况、所辖区域是否允许燃放烟花爆竹、所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等。
9月22日下午,李恩泽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刚刚在9月22日上午完成填表,预计在当日寄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机关收到申请之后,一般应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回复。
除李恩泽之外,另一家公益组织负责人也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计划在这两天里向江孜县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信息公开。
据《新京报》9月20日下午报道,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一位负责人称,此次活动在生态环境局备案过,手续也合规,由于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因此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乡、村、县三级政府同意即可,目前当地生态暂未受到破坏。
“既然官方说手续都是齐全的,那就理应向社会公众公开。”李恩泽如此表示。
前述公益组织负责人指出,申请信息公开是希望了解当地政府在备案时如何评估烟花秀对环境的影响,又要求主办方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影响。“在一些大型建设项目中,建设单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即使环评批了,也存在一些项目最终还是对生态造成了破坏,就是因为在前端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时没有客观评估实际的生态现状和影响。”
此次“烟花秀”另一关注焦点,在于该项目的善后措施与修复方案。主办方在宣传文案中曾声称,“通过盐砖引导鼠兔等小型动物离开燃放区”、工作人员会对山体植被进行翻土与植被修复、选用的彩色粉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对此,长期研究高原植物保护的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顾垒逐一提出了质疑。(详见南方周末9月21日报道《降解难、修复难,烟花秀为何仍在喜马拉雅山脉“炸响”?》)
前述公益组织负责人表示,原则上青藏高原的所有区域都在保护范围内。一场带有商业目的的烟花秀显然不在其中,即使没在自然保护区,但因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脆弱且珍贵,也应当进行系统性的环境影响评价,而不是无底线地突破。”
2023年9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破坏自然景观和草原植被、猎捕和采集野生动植物。2025年8月1日,《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办法》也已施行。
另据《中国环境报》9月22日报道,多位专家和律师均表示,如果此次烟花秀最终认定违法,那么活动举办方及审批方均须承担相应责任。
更多专题内容请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