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连冉 2025-09-23 18:52 北京
剪映想从工具变成伙伴。
剪映想从工具变成伙伴。
作者|连冉编辑|郑玄 
💡 AI赋能剪映,从工具到“伙伴”的转变:剪映通过全面集成AI技术,从一个被动执行命令的工具,升级为能主动预判、辅助甚至参与创作的“伙伴”,重塑了创作者与工具的关系,使其更像一场“双人舞”。
🚀 创作者态度转变与AI的实用价值:以“江问渔”团队为例,展示了创作者从最初对AI的怀疑,到在实际创作中(如AI乐器分离、特效制作)体会到AI解决实际问题、补齐短板的巨大价值,从而实现从“敬而远之”到“不可或缺”的转变。
🔗 剪映构建“端到端”AI创作生态:“链时代”的到来意味着AI不再是孤立的功能,而是通过剪映构建的“端到端”创作管道,实现了从素材匹配、故事生成到后期精修的一站式闭环体验,极大提升了创作效率和流畅度。
🎭 AI的双重角色:放大器与均衡器:AI既是专业团队的“放大器”,能以低成本实现复杂创意,拓宽表达边界;也是新手创作者的“均衡器”,降低技术门槛,让创意表达更自由,催生了以“小桃学姐”为代表的“AI原生创作者”。
📈 AI驱动的商业闭环与未来展望:剪映通过“AI创作浪潮计划”推动AI创作生态发展,帮助创作者实现降本增效,将“热爱”转化为“事业”。未来,AI将成为“懂你的共创伙伴”和“创意的催化剂”,让创作回归“表达什么”的创意本源,实现“工具解放人”的目标。
原创 连冉 2025-09-23 18:52 北京
剪映想从工具变成伙伴。
剪映想从工具变成伙伴。
作者|连冉编辑|郑玄从「敬而远之」到「不可或缺」:
一个创作者的 AI 奇幻漂流
从「散落珍珠」到「隐形流水线」:
工具的自我革命
创作者态度的转变,根本上源于工具自身的进化。AI 创作者 AJ 曾将过去的 AI 工具时代生动地比喻为「点时代」。他把过去,自动抠图、语音合成、AI 配乐等技术视作如同散落在各处的珍珠,虽然每一颗都足够惊艳,但创作者必须扮演那个「串珠人」,在十几个不同的软件间来回折腾。「用 AI 省下的时间,全都耗在了工具切换上。」而现在,行业正迈入一个「链时代」。剪映构建了一条「端到端」的 AI 创作管道。在这里,AI 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功能,而是像一条隐形的流水线,将创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无缝地串联起来。这种新的创作范式体现在:从素材匹配到故事生成:剪映的「AI 图文成片」早已不是简单的图片拼接。它通过内嵌强大的语言模型,能帮助用户将一个模糊的灵感,孵化成一个带有分镜脚本的完整故事。再借助先进的视频生成模型,甚至能实现电影级的「一镜到底」运镜效果,彻底告别了 PPT 式的生硬转场。一站式的闭环体验:过去,创作者常常需要在其他软件里生成 AI 视频,再费力地导入剪映进行精修。如今,从灵感的火花,到素材的生成,再到轨道的精修和特效的合成,所有环节都可以在剪映这一个平台内丝滑地完成。感官维度的全面 AI 化:在音频领域,AI 配音的逼真度已足以挑战真人;而 AI 音乐、AI 音效以及最新的「改词翻唱」功能,则让创作者在声音的世界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版权的束缚。当工具完成了从「点」到「链」的进化,AI 便为了那个藏在每一步创作背后的「默契搭档」。放大器 vs. 均衡器:
AI 重塑下的创作生态
这个由 AI 驱动的新范式,究竟对谁最有利?它是在加剧头部创作者的优势,还是在为更多普通人打开机遇之门?答案或许是,两者皆是。对于专业团队而言,AI 是无可比拟的「放大器」。它让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落地。「影视飓风」团队就曾设想,未来 AI 或许能成为一位实时的「高光剪辑师」,自动分析多路直播信号和观众情绪,即时生成每日的精彩切片,这将极大地解放人类后期的生产力。「江问渔」团队也发现,有了 AI 的加持,编剧在创作时不再束手束脚,敢于在脚本里加入那些更能拉满情绪的高光特效镜头,从而不断拓宽内容的表达边界。而对于更多新手和跨界创作者来说,AI 则是一个强大的「均衡器」。它将技术实现的门槛降到了「地板」,却将创意表达的边界推向了「天空」。模板创作者小桃学姐,并非专业出身,最初只会做一些简单的变速模板。当她敏锐地抓住 AI 功能上线的契机,在反复尝试了四十多次后,终于用 AI 生成了一款当时流行的 3D 卡通效果模板。她的人生迎来了转折——这个模板最终获得了超过 334 万的使用量,也让她从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摇身一变成为了月收入稳定过万的「AI 原生创作者」。在小桃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创作范式的雏形:创作者的核心工作已经转变为发现趋势、理解用户情绪,并利用 AI 工具将其快速转化为易于消费的「创意产品」。小宝代表了存量创作者的「转型」,小桃学姐则代表了新一代的「AI 原生」创作者。她们一开始就是在 AI 的基础上学习创作。她们的核心能力,不再是 mastering 那些复杂的剪辑技巧,而是转变为对大众情绪的洞察力,以及将这种洞察「翻译」给 AI 舞伴的沟通能力。这是一种全新的、更依赖「巧劲」而非「蛮力」的创作范式。剪映也正通过上亿元的现金和流量扶持,着力培育这个新兴的「AI 模板」生态。AI 与商业闭环:
当「热爱」成为「事业」
过去半年,抖音上使用 AI 创作的稿件量增长了 91%。面对这股浪潮,抖音携手即梦 AI,面向创作者推出了「AI 创作浪潮计划」,从创作工具、课程培训、行业资源到现金流量,全方位鼓励创作者借助 AI 实现创新。帮助创作者降本增效的同时,更是为了抓住 AI 带来的全新表达空间,催生出新的内容形态。而承接这一计划的核心工具,正是抖音生态内的国民级剪辑应用——剪映。剪映已经进行了一系列 AI 能力的全面升级。在「成片」环节,其经典的「图文成片」功能通过内嵌豆包、DeepSeek 等大模型,已能根据用户灵感直接生成带分镜的文案。同时,借助自研的「DreamPage」模型,AI 能一站式生成画风统一的视频素材,并实现「一镜到底」的电影级运镜效果。在轨道编辑中,AI 也被深度集成,推出了仿真度极高的「AI 配音 3.0」、支持热歌改编的「改词翻唱」功能,以及能根据文案从海量素材中智能筛选镜头的「AI 抽检」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创作效率。此外,通过上线字节内部的 Seedream 4.0 模型,剪映已成为一个强大的图片创作平台,能一键更换服装、生成商业海报,将创作边界从视频拓展至图像。更进一步,剪映还正式发布了全新产品「剪小映」,探索 AI 创作的不同形态。这款 AI 智能成片产品主打「无需操作」,它能通过 AI 图像理解技术,自动分析用户手机相册,将生活素材智能地生成有故事、有亮点的视频。我也下载了剪小映,开启了相册权限之后,它就开始有点像一个极其勤奋且「自作主张」的伙伴,自动翻阅我的记忆,把那些被遗忘的照片和视频串成一个个故事,配上音乐和特效。它展现出的效果,有些确实让我惊喜。但惊喜的背面,有一种隐约的不安。乍一用,会有一种打开全部相册权限,让一个 AI 工具随时读取、分辨、组合、剪辑的感觉,多少让人有点不放心。不过,剪映实际上并不读取相册完整信息,而是只给 AI 上传本地分析的特征,也就是只分类-聚合-生成视频。不过仍然可以看出,剪映的探索已超越传统剪辑工具的范畴,试图为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被动式的自动化生活记录方式。这对于剪映,或者其他 AI 应用,都是一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从工具到伙伴,技术上也许只是模型和算力的迭代,但产品哲学上,却是一次关于「亲密关系」的巨大考验。用户愿意交出多少信任,来换取多大程度的便利?这道题目前看起来还没有标准答案。从强大的 AI 创作工具到全自动的回忆生成引擎,剪映正在为抖音的「AI 创作浪潮」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在这场由 AI 掀起的创作革新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路径:它始于个体创作者从怀疑到拥抱的心态转变,由工具平台从功能聚合到流程整合的自我进化所驱动,最终在一个更广阔的生态中,同时扮演着精英的「放大器」与大众的「均衡器」。未来会是什么模样?或许正如创作者 AJ 所预言的,AI 将成为「懂你的共创伙伴」,能预判你的创作需求;成为「生态的连接器」,让你用一个工具就能完成所有事;最终成为「创意的催化剂」,让「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创作成为可能。创作的本质,正在从「如何实现」的技术焦虑,回归到「表达什么」的创意本源。这场变革的核心,也许从来不是「工具取代人」,而是「工具解放人」。它解放了我们的双手,让我们能更专注于思考和感受。未来,一个创作者的核心竞争力,或许将不再是熟练操作工具的能力,而是与一个强大的 AI 心意相通、共同完成一支精彩舞蹈的能力。你只需要想好这支舞想表达什么,剩下的,交给你的 AI 舞伴。*头图来源:极客公园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你如何看待 AI 创作工具?
雷军:年度演讲推迟至 9 月,本打算和 YU7 一起发布。
点赞关注极客公园视频号,
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