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09月23日
苏东坡率真赤子情,不合时宜亦风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探究了苏东坡鲜为人知的率真赤子之情,并结合具体事例阐述了他的豁达性情与高尚情操。从承天寺月夜的闲适,到迁居之夕的诗意互动,再到黄州贬谪期间的亲友拜访,以及海南时期的真挚情感流露,无不展现了他超越常人的率真与纯粹。文中还提及了他对待官场时的坚持原则,如“不敢奉诏”的胆识,以及“不合时宜”的坦荡胸怀,这些都构成了他一生坎坷却光辉的写照。文章最后总结,苏东坡的才情虽难企及,但其立身之道、真挚情感和高尚气格,值得后人学习与景仰。

🌟 **真挚率真的性情流露:** 文章通过承天寺夜游、迁居闻邻童诵书、远眺友人离去、闻耆旧亡故而哭泣等生活细节,生动展现了苏东坡超越常人的率真与赤子之心。他能于平凡生活中发现诗意,并以最自然的情感与世界互动,这种纯粹的性情令人动容。

🛡️ **坚守原则的政治气节:** 在官场上,苏东坡展现了令人钦佩的胆识与气节。面对王安石,他坚持以“野服”相见,表明不愿曲意逢迎;在宣仁皇后丧事中,他敢于“不敢奉诏”,以“未当”为由拒绝不合礼制的“暖孝”命令,体现了其正直不阿、敢于直言的政治品格,即使在封建专制时代也难能可贵。

🙃 **“不合时宜”的坦荡人生:** 苏东坡以“不合时宜”自嘲,意指他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善于迎合,而是坚持正直与坦率。这种“不合时宜”的态度,使他一生屡遭贬谪,但同时也成就了他独特而风流的人生。他能以豁达的态度看待贬谪,如将“黄州惠州儋州”视为平生功业,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与洒脱。

🏞️ **超脱尘俗的隐逸情怀:** 在卜邻选择上,苏东坡不愿与公卿为邻,担心“住出病来”,反而对太行山水心驰神往,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这种情怀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超脱与高致,与喧嚣的尘世保持着距离。

2025-09-23 21:00:00

元赵孟頫绘苏东坡像。

苏东坡的才气,可以说天纵之才,以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性情,同样旷世少有。还有一点,却少有人留意,那就是大过于常人的诗人率真、赤子之情。

还是讲几件具体事例吧。

苏东坡曾记其承天寺之夜游,见《东坡志林》。原文不难理解,照录如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解衣要睡了,看月色甚好,便欣然而起,去找友人,同于月下闲步。且又谓:“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又一生活小事,看诗题《迁居之夕,闻邻舍儿诵书,欣然而作》,便大体可知其事。诗有“引书与相和”之句。刚迁居到那里,晚上听见邻家儿童读书声,便也拿出书来诵读,与其书声相应和。不但有趣,更见其性情。

又一件生活小事,应更感人。苏东坡被贬黄州,当地并无旧识者。一日忽有客来访,原来是友人之弟在江对面,前来拜会,聊谈半日而别去。苏东坡扶杖亲送至岸边,目送小舟横江而去。舟渐行渐远看不见了,他又登夏隩尾高邱而望之。直到隐约看见舟已抵岸,这才下邱步还。虽是小事,其景其情,想来却极感人。

苏东坡在海南,《京师哭任遵圣》诗有句云:“每闻耆旧亡,涕泣声辄放。”听说耆旧亡故,每涕下放声而哭。自然之真情,何等感人!

还是在海南,苏东坡酒后访友,诗有“打狗惊鸡似病疯”句,真像个乡间疯老头,让人觉得很好笑,又深爱其率真。海南,是苏东坡一生中所贬最远之地也最为艰难之时,曾绝粮,于是便学龟息法,服气以解饥。

对于个人修身,苏东坡曾对其弟苏辙说,张载“怕人知事莫萌心”句、司马光“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语,“皆至言”,相期兄弟二人“终身守之”。

以上是生活、修身方面事。以下谈谈官场事。

苏东坡离开黄州时,路过金陵,当政的王安石来停船处相见。按常理,这对被贬者来说是多么好的改变命运机会。而苏东坡并没有按官场礼节相迎,只是便服相见,并且明言“以野服见大丞相”。王安石说:“礼岂为我辈设哉?”苏东坡回言:“轼亦自知相公门下用轼不着。”弄得王安石颇有些尴尬,一时无话可说,只好改换话题邀苏东坡游山。如果说苏东坡这样对待王安石,王安石不会把他怎么样,那么再来看他对皇上旨意的抵制。

与苏东坡熟识的李廌,在《师友谈记》中记到,宣仁皇后逝世,苏东坡负责有关礼仪。头七时,圣旨下,命为皇后暖孝。暖孝,系一种古俗,至今我们河东仍保留,即出殡前夕鼓乐宴客。苏东坡以为未当,上疏说:暖孝之礼出于民间,皇后丧事应教化民风,所以“不敢奉诏”。也就是说:圣上的这个旨意不对,我不能执行。在封建专制时代,皇上下旨,苏东坡竟然只讲道理而不顾皇上颜面,拒绝照办,胆略何似!如此肝胆,古今得有几人。幸亏遇着了一位开明仁厚的皇帝,只好传谕:那就不要办了。关于上章言事,苏东坡又曾铮铮有言:“使某不言,谁当言者?”用我们如今的话来说就是:我不说,待谁说?所以当时有熟识者说“东坡性不忍事”。如此性情,千载以下,感人至深。

最著名而多为人们所知的,是苏东坡的“不合时宜”。一日食罢,他扪腹而问身边人说:你们说我这肚子里有何物?一人说都是文章,苏东坡不以为然。又一人说满腹都是识见,苏东坡同样不以为然。至侍妾朝云,则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表示认可。不合时宜,即不考虑厉害、不会迎合,而只是正直、率真,当然绝不会如许多人那样曲意逢迎。所以也就难免一生多不顺利而屡屡遭贬。他《自题金山画像》有句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不但贬来贬去,而且越贬越远。既是调侃,又为实话。还有,关于他那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子瞻帽、椰子冠,曾自谓:“东坡何事不违时?”不合时宜、违时,最为难得。

关于卜邻卜居,似更见苏东坡性情,也顺便一谈。《东坡全集》载,范蜀公希望苏东坡卜邻许下,苏东坡说:“许下多公卿,而我蓑衣箬笠放浪于东坡之上,岂复能事公卿哉?若人久放浪,不觉有病。或然持养,百病皆作。”又载,有位柳仲举对苏东坡谈太行山百泉之奇胜,劝卜居。苏东坡即云:“此心飘然已在太行之麓矣!”虽繁华之地,不但不愿和诸公卿为邻,而且怕会住出病来。一听说太行山水之佳,心即飘然飞去矣。如此性情,不要说古代,便是如今,恐多数文人会讶怪而不能理解。

只以上所举,已足可见苏东坡之性情与高致。所以能如此,大体可以归结于其所云“旧学终难改”。旧学,指传统学术,其实还包括学识和做人,并非现今人们所理解的学问之新旧。苏东坡又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名言,其实也是说一个人的识见和气度,同读书多少有关。

今之一世文人,无不佩服苏东坡的才华,而惊叹其诗文之高妙。如果说苏东坡的才情是天之所赐,学不来,那么试问:如今之世,又有几许人能秉持苏东坡那样的立身之道、得有如苏东坡那样真诚而动人的感情?至于“不合时宜”“不敢奉诏”的识见、气格和肝胆,当然就更是无人可及。虽不可及,但总应该心向往之。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苏东坡 文人风骨 率真性情 不合时宜 赤子之心 Su Dongpo Literary Integrity Genuine Personality Out of Step with the Times Childlike Innocenc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