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回顾了作者在手机公司实习时,项目经理关于“不是每个人都有你的家庭条件,买得起好手机”的观点。作者联想到当前苹果在中国市场份额落后于Oppo、华为、小米等公司,认为这反映了不同消费群体对手机选择的差异。当年运营商推出的低价合约机,虽然性能卡顿,但因其价格优势,成功吸引了消费能力有限的学生用户。这表明,市场上的成功往往取决于能否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购买力,而非仅凭产品本身的性能或品牌光环。
💰 **消费能力是影响市场选择的关键因素**:文章以苹果在中国市场份额落后于Oppo、华为、小米为例,引出“不是每个人都有你的家庭条件,买得起好手机”这一观点。这说明,产品的市场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触及更广泛的消费群体,而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是决定性因素。
📱 **低价策略在特定市场中具有强大竞争力**:作者回忆了运营商定制的低价智能手机(260元)销量远超高价手机的经历。这款手机虽然性能不佳,但凭借极具吸引力的价格和话费补贴,成功吸引了以大学新生为代表的、消费能力有限的用户群体,体现了低价策略的有效性。
📊 **数据反映真实市场需求,而非个体经验**:项目经理的这句话提醒作者,不能仅凭自身或身边人的消费习惯来判断市场。那些“看不见、听不到”的群体,其消费需求和行为模式往往通过冰冷的数据(如市场份额、销量)得以体现,这才是更客观的市场洞察。
看到 “苹果目前仅占据 12%的中国市场份额,落后于 Oppo 、华为和小米等公司”帖子下面的回复,让我再次想起了实习时候项目经理的这句话。
3G 向 4G 过渡的时代,那时候合约机与零售机共存。当时有幸在其中一家比较知名的手机公司实习。公司推出过一款销量非常好且便宜的运营商定制手机。售价 260 元,销量超过两百多台。这款手机在公司内部成绩,甚至超过一两千元的终端机,做这个项目的奖金比做中端机的人发的多。
这款手机虽说是智能机( Andorid 4.0 ),但是用起来非常卡。某次下班吃饭的路上,和项目经理闲聊。我说这款手机这么卡,针对的目标用户是哪些人?项目经理说,这款手机是运营商针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拉新用的合约机,260 元,送三年还是两年的话费(忘了)。接着说了标题中这句让我时不时想起的话“不是每个人都有你的家庭条件,买的起好手机”
我们总以身边的事情和人来判断一些事。但那些看不见,听不到的,往往是在冰冷的数据中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