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09月22日 22:31
内蒙古锡林浩特大规模采集男性居民血样引发关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公安局近期发布通告,计划集中采集辖区内男性居民血样录入本地DNA数据库。官方表示此举旨在完善公民身份信息,并与身份证、护照办理关联,对防范走失、确认身份有重要作用。然而,此举引发了对法律依据和个人隐私的广泛讨论。文章指出,《居民身份证法》、《护照法》等均未提及DNA信息采集,且公安部曾表示将DNA数据纳入户籍资料管理时机不成熟。尽管公安机关在特定情况下(如打拐、刑事侦查)可合法采集DNA,但缺乏明确法律授权的大规模集中采集公民DNA信息的行为,可能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最小必要”原则,并可能侵犯个人隐私。

⚖️ 法律依据存疑:锡林浩特市公安局大规模采集男性居民血样录入DNA数据库的行为,其法律授权不明。现行《居民身份证法》、《护照法》等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可大规模收集公民DNA信息,且公安部曾表示将DNA数据纳入户籍资料管理时机不成熟,暗示缺乏上位法支持。

🔒 隐私与敏感信息保护:DNA信息属于高度敏感的生物识别信息,其大规模集中采集可能引发个人隐私泄露的担忧。《个人信息保护法》强调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并需取得个人单独同意,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也需依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不得超出法定职责范围。

💡 公安机关合法采集DNA的限定场景:文章明确指出,公安机关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合法采集DNA,例如在“打拐”工作中,父母自愿提供DNA数据;或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强制采集以作证据比对。这些场景均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必要性考量。

🤔 公告目的与实际操作的脱节:尽管官方通告强调采集血样的积极意义,如完善身份信息、防范走失等,但若缺乏明确的法律授权,其大规模、强制性的采集行为与“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原则相悖,无论其宣称的意义多么重大。

2025-09-22 21:30:00

2025年9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公安局对外发布通告称,9月5日起集中采集辖区内男性居民血样录入本地DNA数据库,引发舆论关注。通报称血样采集是为了完善公民身份信息,相关DNA信息直接关联到个人身份证、护照等证件的办理。对于防范老人儿童走失、人员身份信息确认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采集过程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居民个人信息及生物样本将依法严格保密,确保信息安全。

2025年9月20日,锡林浩特市公安局发布的集中采集辖区男性居民血样录入本地DNA数据库的通告。 锡林浩特市公安局/图

自DNA采集与识别技术发明以来,它被广泛应用于刑侦破案与刑事诉讼,也在打击犯罪与寻亲打拐上取得很大成绩。不过,DNA数据代表着遗传特性,具有生物学上的唯一性,也是可靠的身份识别方法,对这种敏感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大规模集中采集,应当遵循依法行政原则,慎之又慎。

锡林浩特市公安局通告中称此次血样采集“关联到个人身份证、护照等证件的办理”,这是否有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地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指纹信息、证件的有效期与签发机关,并未涉及DNA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和出入境通行证签发管理办法》也没提到收集DNA。

2015年4月,公安部在回答网民提问时曾表示,中国目前已建成全国统一的公安机关DNA数据库与“打拐”DNA数据库。不过,“将DNA数据纳入户口资料管理应用的时机尚不成熟”,原因是“DNA信息采集涉及伦理、个人隐私等社会问题,需要社会统一认识,也需要法律授权”,“鉴于目前我国户口、身份证等相关法律法规未对建立DNA数据库作出规定,将DNA数据纳入户籍资料需提请全国人大立法决定。”

现在是2025年,这十年间,全国人大有作出相关立法吗?从官方“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中,并没有查到相关的立法。更大范围的网络检索,也没有发现有法律法规授权任何部门大规模采集公民DNA信息。那么,锡林浩特市公安局大规模采集公民DNA信息,是哪条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如果确实有这样的法律和行政法规,锡林浩特市公安局应该明确公布,而不只是笼统地说是“上级部门统一部署”。不管这个上级部门是哪一级,没有法律、行政法规的授权,大规模采集公民DNA信息,都是违法的。

当然,在一些情况下,公安机关也可以合法地采集公民的DNA信息。比如为了寻找被拐卖的孩子,父母可以自愿采样,将自己的DNA数据录入警方的数据库。又或者,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对于有犯罪嫌疑的人,可以强制采集DNA,以便与犯罪现场收集的样品进行比对,作为定案证据。

通报将此次血样采集的意义抬到“提升重大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精准落实相关工作举措”乃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高度。但是,对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无论意义如何重大,警方的做法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授权。

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获取与处理公民个人信息就应遵循“最小必要”的原则,并且需要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还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同样需要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还特别规定,国家机关为履行法定职责处理个人信息,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程序进行,不得超出履行法定职责所必需的范围和限度。

DNA信息属于非常重要的生物识别信息,也属于敏感个人信息的范畴,公权力在处理如此敏感的个人信息时理应谨慎以对,依法行政。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锡林浩特 DNA数据库 血样采集 个人信息保护 法律依据 隐私权 Xilinhot DNA database blood sample collection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legal basis privacy right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