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苹果在中国市场份额相对较低的现象为引子,回忆了作者在手机公司实习时,一款低价运营商定制智能机凭借其亲民的价格和运营商话费补贴,在学生群体中取得巨大销量,甚至超越了公司的高端机型。项目经理的一句话“不是每个人都有你的家庭条件,买得起好手机”深刻揭示了市场需求的多元性。作者借此强调,在看待市场数据和用户选择时,不能仅凭个人经验和身边环境去判断,而应关注到更广泛、更基础的消费能力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在冰冷的数据中得到体现。
📱 **市场细分与消费能力差异:** 文章指出,苹果在中国市场份额相对较低,这并非偶然。低价运营商定制手机的巨大销量表明,市场中存在大量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群体,尤其是在学生等特定人群中。这提示我们,在分析市场现象时,必须考虑不同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能一概而论。
💡 **运营商合约机模式的价值:** 回忆中提到的运营商定制手机,通过与话费打包销售的模式,极大地降低了购机门槛,实现了对特定用户群体(如大学新生)的有效拉新。这种模式在特定时期和市场环境下,能够成为打开销量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消费者预算有限的情况下。
📊 **数据背后的人文关怀:** 作者通过项目经理的话,强调了理解市场数据时应有的同理心。我们习惯于以自身条件去衡量他人,但现实中,许多人的选择是受经济条件制约的。因此,分析市场趋势和用户行为时,应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而非简单归因于产品本身的好坏。
🤔 **避免以偏概全的判断:** 文章的核心观点之一是警惕基于个人经验的判断。身边的人和事并不代表全部市场。作者的经历提醒我们,冰冷的数据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样化的用户需求,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洞察去理解。
看到 “苹果目前仅占据 12%的中国市场份额,落后于 Oppo 、华为和小米等公司”帖子下面的回复,让我再次想起了实习时候项目经理的这句话。
3G 向 4G 过渡的时代,那时候合约机与零售机共存。当时有幸在其中一家比较知名的手机公司实习。公司推出过一款销量非常好且便宜的运营商定制手机。售价 260 元,销量超过两百多台。这款手机在公司内部成绩,甚至超过一两千元的终端机,做这个项目的奖金比做中端机的人发的多。
这款手机虽说是智能机( Andorid 4.0 ),但是用起来非常卡。某次下班吃饭的路上,和项目经理闲聊。我说这款手机这么卡,针对的目标用户是哪些人?项目经理说,这款手机是运营商针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拉新用的合约机,260 元,送三年还是两年的话费(忘了)。接着说了标题中这句让我时不时想起的话“不是每个人都有你的家庭条件,买的起好手机”
我们总以身边的事情和人来判断一些事。但那些看不见,听不到的,往往是在冰冷的数据中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