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9月22日
港股IPO泡沫引发市场热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港股市场尤其是创新药板块的火爆行情引发了关于IPO估值泡沫的广泛讨论。从早期项目声称“全国可落地返投”,到后期项目以“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概念大幅推高估值,再到部分公司为规避对赌协议而进行“内循环”操作,港股IPO市场呈现出复杂而令人担忧的景象。有投资人指出,港股IPO标准模糊,上市后市值波动巨大,如同“开盲盒”。更有甚者,为维持市值而采取“mini IPO”等策略,一旦未能进入港股通,投资者可能面临巨额亏损。尽管存在风险,但部分国资和地方政府资金仍在积极参与,显示出市场对港股机会的追逐与博弈。即使在创新药领域,部分企业也因市场情绪而推高估值,但其核心管线尚未成熟,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最终,在泡沫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下,决策者仍需谨慎权衡,正如胡总最后决定“赌一把”。

📈 **港股IPO估值乱象与市场情绪驱动**:近期港股市场的火热,特别是创新药板块,导致许多企业,无论早期或后期,都大幅推高估值,甚至出现“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概念驱动的估值跳涨。这种现象与市场情绪和对“下一个YJAK”的追逐密切相关,但其背后缺乏扎实的业务支撑,如同“开盲盒”,增加了投资风险。

🔄 **规避对赌与内循环操作**:部分公司选择赴港股上市是为了摆脱对赌协议和回购义务。更有甚者,通过自我投资香港基金,再由基金反向认购基石投资者额度,形成“内循环”,试图规避监管或操纵市场。这种操作增加了市场的不透明性,也让理性投资变得更加困难。

📉 **市值维持策略与潜在风险**:为维持上市后市值,部分公司采取“mini IPO”,仅发行少量股份,并寻求市值管理。一旦未能进入港股通,或在解禁期后,可能面临股价暴跌,导致投资者巨额亏损。此外,部分投资者也要求上市后市值不低于特定目标,否则要求实控人赔偿,加剧了市场的博弈性。

💡 **创新药板块的泡沫与不确定性**:尽管港股创新药市场一度繁荣,但部分创新药企的估值增长与其核心管线进展(如仅临床一期)不匹配。市场对下一波牛市的预期,以及企业为追求更高估值而进行的规划,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存在估值泡沫破裂的风险。

🤔 **投资决策的艰难与赌性**:面对复杂的港股IPO市场,投资人面临艰难的决策。部分国资投资人要求回购股份,创始人也可能试图触发回购条款。即便如此,在胡总的带领下,仍有投资人选择“赌一把”港股牛市不会迅速结束,体现了在不确定环境中,市场参与者的博弈心态。

周例会,胡总亲切地招了招手:

“小宋啊,坐前面来。”

要说宋博士,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度被传要成为“向社会输送的人才”。

不过,随着最近港股创新药的一波大牛市,宋博士的人生也坐上了过山车。

“最近港股市场很好啊,小宋有啥要推的项目吗?要抓紧。”胡总微笑道。

宋博士刚想张嘴,挪到后排的半导体投资人赵博士,嘟囔起来:

“现在是个企业,早期点的就说自己全国可落地返投;后期点的,都说是港股IPO前最后一轮融资。”

“是啊,”风控总插话:“以前企业说拟A股IPO,我们风控还能发表下意见,看看收入利润是否符合IPO标准,科创属性是否符合,三创四新是否满足。但是,现在这个港股IPO,就有点头疼了,也没啥明确的标准,只要预估能发得出来,都可以去。就是上了之后,值多少钱,就跟开盲盒一样了。”

新能源投资人小王接过了话茬:

“那可不,前段时间看的一个做新能源车配件的项目,小几千万利润,之前连北交所都上不了。现在,他说自己是‘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港股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估值直接从10亿跳涨到30亿了。”

“毛利才20%,还说自己是具身智能企业,骗鬼呢,”小王苦笑着摇摇头:“但是投资人都抢疯了,特别是有几个地方的国资,居然不谈价就下手了。”

“你这算啥,我来告诉港股IPO玩的有多花。”

一个在香港投行待过的同事笑了笑:

“很多公司去港股是为了拿掉身上的对赌和回购义务,有些甚至自己掏钱投给香港的基金,再让基金反过来认购基石和锚定的额度,内循环了属于是。

当然了,投资人也不傻,干脆要求上市之后市值不低于XX,否则实控人要赔钱或者赔股份。于是,这些公司为了维持市值更是花样百出。

常见的做法就是搞mini IPO,发个2%~3%的公众股份,然后找人做市值和交易量,要是运气好入了港股通,南水接盘,所有人皆大欢喜。

要是运气不好,入不了港股通的,那就等解禁那天,所有的投资人玩大逃杀,几天跌掉80%~90%市值,然后企业双手一趟,sorry,然后开始装死。”

“你说的是YJAK吧。”

赵博士有点咬牙切齿:

“我买的港股创新药ETF居然接盘了这个票,踩了个大雷,亏死我了。”

小王努了努嘴:

“老赵,你这是屁股决定脑袋,你要是上市前就投了YJAK,就偷着乐吧。”

他接着补充道:

“我觉得啊,港股IPO就是个互道SB的事情。我最近的一个项目要报港股,里面一个国资投资人死活不同意,要求公司把它回购了,不然就不配合股东核查。另一个项目,创始人就在想方设法证明港股IPO触发了回购,要把我们这些投资人的股份都按原价回购了。”

终于,一阵沉默之后,宋博士可算轮到了发言的机会。

“自从YJAK在港股创下20倍涨幅神话后,整个一级市场都疯了,这些创新药企业都觉得自己会是下一个。”

“就拿上周我去见的那个创新药企来说,企业是还不错。他们创始人跟我说计划明年搞个大的BD,后年去香港上市,但是现在港股对标的企业市值都涨了一大截,所以他们要涨估值了。可事实上,他们的核心管线才刚做了临床一期,等他们满足上市条件了,不知道下一波港股牛市能不能赶上呢。”

胡总听完大家的讨论,叹了口气:

“哎,也不知道这港股的创新药估值泡沫啥时候会破。”

..............

临散会了,宋博士弱弱地问道:

“胡总,我刚才汇报的那个项目,估值涨了,还搞吗?”

胡总一狠心,一跺脚,从牙缝里挤出来了几个字:

“搞,就赌一把港股牛市不会这么短就没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港股IPO 估值泡沫 创新药 资本市场 投资风险 Hong Kong IPO Valuation Bubble Innovative Drugs Capital Market Investment Ris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