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及挑战 (一)政策红利释放,低空经济迎发展良机 低空政策发展进入密集出台阶段。2009年低空经济概念首次在国内提出,2010年,随着《深化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发布,拉开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序幕。而后经历近十年的初步发展阶段,规划通用机场建设,促进无人驾驶航空,构建飞行服务体系。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提及发展低空经济,低空经济上升至国家层面,并由此正式迈入政策密集出台阶段。 战略规划、制度保障、地方落实等多层面增量政策出台。战略规划上,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列为新增长引擎;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设立了低空经济发展司,负责拟定和实施相关战略;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提低空经济,并将发展重心由“积极培育”调整为“培育壮大”,凸显其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制度保障层面,2023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等联合出台《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构建了涵盖资质、空域、飞行等全链条管理体系,明确了各部门职责。2023年12月国家空管委发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规范空域划设和管理使用,优化空域资源利用。地方政府落实层面,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将低空经济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计划,例如北京出台《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广东出台《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 此外,为保障低空有序发展,低空经济纳入法律体系,标志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202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初次审议,将低空经济纳入法律体系。 (二)政策倾斜中下游,基建应用双驱动 2025年1月-2025年5月,全国共出台近108份低空相关政策文件,整体反映出了政策关注度向中游的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以及下游的应用场景倾斜。各地通过制定行动方案、出台补贴政策等方式鼓励发展。如2025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加快完善全省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省级综合飞行服务站和广州、深圳、珠海3个A类飞行服务站,推进通用机场和无人机起降点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