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9月11日,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锦能源”)宣布,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联交所”)上市。
作为全国最大的独立商品焦和炼焦煤生产商之一,并在氢能全产业链布局中处于领先地位,美锦能源的这一举动迅速吸引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此次赴港上市的目标是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并强化境外融资能力。然而,在连续亏损、高负债和主营业务疲软的背景下,美锦能源IPO的赴港之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山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每年开采的煤炭占我国年开采总量的30%左右。煤炭资源为山西带来了大量财富,不少企业因此而崛起,美锦是其中之一。
美锦能源作为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创始人姚巨货的创业故事。姚巨货出生于1932年,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1955年,他年仅23岁便成为乡镇书记,并在岗位上扎实工作多年。
然而,因家中有六个子女和两位病人需要照顾,姚巨货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春风中决定辞去公职,投身煤炭行业。他从一个小煤炭加工厂起步,通过技术革新提升焦炭质量,降低运输成本,迅速扩展业务,最终成为一位富甲一方的煤老板。
1999年,姚巨货成立了山西美锦煤炭气化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如今的美锦能源。2000年,年满68岁的姚巨货将六个子女召集在一起,共同出资成立了美锦集团,并将公司股份分成7份。长子姚俊良持有25%的股份,姚巨货及其五个子女各持有12.5%的股份。此后,恰逢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美锦能源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2006年,美锦集团通过与福州天宇电气的股权置换,于2007年成功借壳上市,姚氏家族的财富也随之暴涨,姚俊良成为山西首富。
2014年,姚巨货去世,享年82岁,12.5%的股份由妻子高反娥继承,长子姚俊良顺利接任美锦集团的领导职位,成为家族的第二代掌权人。在姚俊良的带领下,美锦能源继续扩展,成为山西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民营企业500强之一,并在2019年胡润富豪榜上登榜,家族财富高达315亿元。
然而,面对周期性波动的煤炭行业,美锦能源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煤炭行业的低迷导致公司营收出现波动,尽管姚俊良依然稳居山西首富,但其个人财富已大幅缩水。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姚俊良意识到煤炭行业的局限性,决定将企业发展方向转向氢能产业。2017年,美锦能源开始布局氢能产业,并迅速成为国内较早涉足氢能领域的企业之一。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姚俊良的儿子姚锦龙扮演了关键角色。姚锦龙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大胆的决策思维。2015至2016年,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和进口煤的冲击让美锦集团一度陷入困境。加之美锦与前山西首富李兆会的海鑫集团有着复杂的财务往来,集团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姚锦龙带领美锦能源经过长时间的调研,最终决定进军氢能行业,凭借着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焦化产业优势,研发出了高效的制氢设备和运输设备,逐步构建起了一个涵盖上游制氢、中游氢能燃料电池以及下游氢能汽车和加氢站的全产业链布局。
此后,2017至2023年,姚俊良家族连续7年稳坐山西首富之位,2022年家族身家更是飙升至329亿元巅峰状态。同年,美锦能源成为山西省氢能源产业链“链主”企业,也是山西上市煤企中唯一一家氢能源产业链“链主”企业。
02
尽管美锦能源在氢能领域早有布局,但其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
从近五年的财报来看,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波动较大。2020年,营业收入为128.46亿元,随后几年保持在200亿元以上,2024年降至190.31亿元。净利润更是经历了大起大落:从2020年的6.95亿元飙升至2021年的25.41亿元,随后一路下滑,2024年亏损11.43亿元。
与此同时,2024年姚氏家族身家降至76亿元,三年间财富大幅缩水253亿,在山西富豪榜的排名也滑落至第三。2025年8月,因高反娥去世,股权结构再次发生变动,其持有美锦集团的股份由其子女姚俊良、姚俊花、姚俊杰、姚三俊、姚四俊、姚俊卿合法继承,其中姚俊良持股比例增至27%,姚俊花持股比例为15%。美锦能源实控人姚氏家族持股比例高达37.15%。
这种业绩波动与煤炭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密切相关。2024年,山西焦煤价格从年初的2560元/吨跌至年底的1420元/吨,跌幅达到44.53%,直接导致美锦能源煤焦化业务毛利率降为7.16%,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从最新的半年报来看,营业收入82.45亿元,同比下降6.46%,归母净利润为-6.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9%。
另一方面,从财报来看,虽然美锦能源自2017年起开始涉足氢能产业,但根据财报,氢能业务的贡献仍然有限。2024年,煤炭业务仍然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氢能业务的收入占比仅为4.16%,转型之路依然漫长。
此外,据最新上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美锦能源氢能业务收入还大幅下降62%。另外,近年来各大氢能企业也都“自身难保”,此前“氢能第一股”的亿华通都险些“卖身”,因此即使押注转型氢能,美锦能源短期内恐怕也无法如愿。
最后,美锦能源冲刺港股IPO,无疑是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传统能源企业向新能源转型的一次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然而,上市之路充满挑战,美锦能源需要在短期内解决盈利问题,满足港交所的各项要求,同时向投资者讲好“氢能故事”,展示公司的投资价值。如果成功,将为企业提供一条通过境外资本市场支持新能源业务发展的路径;如果失败,则暴露传统能源企业纵然布局新能源,也难以摆脱周期束缚的现实困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预见能源”,作者:柯阳明 范明珠,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