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关村创业大街近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AI嘉年华,将平日里聚焦商业的街道转变为一个充满惊叹与交流的创新空间。活动打破了传统会议模式,通过主会场、科技市集、黑客马拉松等多元形式,让参与者沉浸式体验AI应用的魅力。从文本生成应用到AI驱动的实体模型,再到儿童的AI创意启蒙,AI变得触手可及。同时,活动也直面AI领域的挑战与前沿议题,促使顶尖大脑们就AI Coding、Agent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度对话,展现了海淀地区深厚的人才基础、成熟的创业生态以及开放合作的创新文化,将创新日常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
💡 AI嘉年华打破传统会议模式,在中关村创业大街营造了一个开放、沉浸式的AI体验空间。通过科技市集、黑客马拉松等环节,让参与者亲身感受AI的创造力,从文本生成到实体模型,AI的应用变得直观易懂,吸引了各年龄段的参与者。
🗣️ 活动设置了尖锐且坦诚的议题讨论,汇聚了AI领域的顶尖从业者,就AI Coding的现实困境、Agent赛道的未来走向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度交锋。这种“神仙打架”式的交流方式,聚焦AI发展深水区的挑战与价值验证,促进了真知灼见的分享。
🌳 中关村创业大街之所以能成功举办这场AI派对,得益于海淀区在人才、孵化器、投资机构以及创业服务链条方面构建的成熟创新土壤。这里汇聚了顶尖高校人才,孕育了大量AI原生应用和硬件产品,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生态系统。
🤝 嘉年华的成功举办展现了海淀创新生态的自组织能力和开放合作精神。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促成了100多家合作伙伴的广泛参与,包括大厂、初创公司和开发者社区,共同构建了一个无形的“引力场”,为AI奇思妙想的落地提供了无限可能。
🚀 尽管嘉年华活动已落幕,但中关村创业大街依然是创新的沃土,创新已成为这里的日常。这场AI派对以一种生动的方式,让这片土地上的创新日常被更多人看见,预示着海淀在AI领域的探索与故事仍在继续。
原创 周一笑 2025-09-22 09:24 北京
一场持续五天的AI派对,与一场永不落幕的创新日常。
作者 | 周一笑 邮箱 | zhouyixiao@pingwest.com 平日里的中关村创业大街,空气中总是混合着关于梦想与生存的讨论。它的节奏是紧凑而务实的,咖啡馆里是关于项目的讨论;孵化器门口,立着的是最新路演或分享会的易拉宝;这里的一切,都指向清晰的目标,关乎商业的速生与速朽。
但在九月的这几天,一种全新的Vibe接管了这条街。那些关于商业模式的讨论,被此起彼伏的、对AI的惊叹声所取代,原本大街的场地,变成了人人都能上手体验AI应用的开放式展台,曾经步履不停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也放慢了脚步,像逛市集一样在各个摊位前驻足、大笑、交流。严肃的商业叙事暂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一场以好奇心和创造力为入场券的盛大AI派对。
是什么力量让这条中国创业密度最高的街道,生长出一场关乎未来与想象的派对?这种切换似乎在暗示当下的AI浪潮,正在寻找一种全新的、更具生命力的表达方式。
没有边界的流动空间 不同于传统技术会议的“排排坐”,ACC(AI Creators Carnival)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场真正的“嘉年华”。物理的边界在这里被彻底打破,主会场里,一线AI行业的从业者们的分享言犹在耳;一门之隔的科技市集上,前沿的AIGC应用已经可以让每个人亲身体验;街道的转角,一场48小时不间断的黑客马拉松正在激烈进行,年轻的头脑为最新的技术构想寻找落地的可能。五大板块——主会场、分会场、科技市集、黑客松、人才角,如同一组可以自由探索的“副本”,共同构成了一个流动的、开放的社区。
在这里,“想象力”成为了AI唯一的通货。前一秒你还在飞书的展位前,看表格如何自动理解需求、分配任务,下一秒,你就在“百度秒哒”的摊位,看着工作人员像聊天一样,用语音和拖拽就快速生成了一个应用界面。AI不仅能处理工作,更能将创意变为现实,在“AI魔法实验室”,随手一画的草图,几分钟后就能变成一个由3D打印机新鲜出炉的实体模型,而在“独响”的展台,观众只需戴上手环轻轻一碰,就能唤醒只属于自己的AI伙伴,收获一脸惊喜。AI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玩得起来。就连孩子们也能在“少年创造学院”的摊位前,有模有样地用AI调制属于自己的香水、设计独一无二的手串,笑容灿烂。
这种设计的核心,是将主角从“参会者”变成了“创造者”。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贡献者。正如一位在市集体验AI吉他的开发者所说:“感觉不像来开会,确实有派对的气氛,一边玩一边看看前沿新奇的东西。”
当然,嘉年华的氛围之下,也少不了思维的碰撞。一反传统大会的客套和云山雾罩的PPT展示,作为活动“定盘星”的主会场,选择了一种更直接、甚至更尖锐的方式,把今年AI领域那些难啃的问题都摆上桌面,让顶尖大脑们在大街开启正面交锋。
这里的议题,不仅仅单向的观点陈述,而是充满张力的碰撞。比如美团、百度、腾讯、阿里的AI Coding的相关负责人第一次坐上同一张沙发,探讨的是AI Coding现实困境和终局想象;Agent赛道最热门的几家公司正面开杠,争论的是垂直与通用,谁才是通往未来的正解;当投资人与硬件创业者同台,讨论的核心不再是机器人是否像人,而是回归商业本质的是否有用 。星动纪元的合伙人柯研用了一个比喻,现在的机器人正处在从能打酱油到能当“童工”的阶段,离18岁成人礼还很远,但只要能真正干活,就意义重大 。而银河通用的首席战略官赵于莉则给出了有用的实例,在北京,深夜为市民打包急用药品的,可能就是它们部署在无人药品仓里的人形机器人;而在颐和园,为全球游客递上文创产品的,可能就是AI店员 。这些议程的背后也预示着AI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路线之争和价值验证的深水区。
能组织起这样一场“冒犯”又坦诚的聚会,背后所依赖的不仅仅是组织方们的号召力,更是一种无形的信任与磁场。它需要的不是找嘉宾们攒个局,而是一种能让潜在的“竞争的对手们”同台激辩、分享真知灼见的社区氛围和信任基础。一位参会者对此的评价很贴切,别的大会是听人念PPT,这里是看神仙打架,不讲客套话,全是真心话。一个有趣的瞬间来自一位12岁的AI Coding用户,她可以当场指出四家大厂产品的不足,并直接要求增加“新手引导”,这种坦诚且直接的交流随时在这条街道上发生。
让“派对”发生 至此,我们可以尝试回答最初的那个问题,是什么让这样一场AI派对从这条街道上“生长”出来?
答案或许就在这五天四夜的AI嘉年华里。我们在黑客松和人才角看到那些才华横溢、驾驭代码的年轻极客时,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背后清华、北大、北航等顶尖高校与科研院所,在海淀所构成的那片中国密度最高的人才森林。例如近期融资密度极高的具身智能行业中,许多明星公司如银河通用、星动纪元、光象科技等,其创始团队或核心技术都带“清华系”标签。许多全国知名的AI企业,比如DeepSeek和宇树科技,即便总部不在北京,其核心研发力量也设在海淀,以吸纳这里的人才。
我们在科技市集上体验到那些新奇酷的AI原生应用和硬件产品时,触摸到的其实是海淀成熟的孵化器、活跃的投资机构和完善的创业服务链条,所形成的这片适宜AI创新的土壤。从能让手办“活”起来、会聊天甚至会生气的“赛博创力”,到人人都能体验“乐器小白秒变音乐大神”的AI吉他,更多的AI应用正是这片土壤的产物。根据公开数据,这里有着1900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并汇聚了80%以上的AI2000全球顶尖学者。
而嘉年华开放、共创的模式本身,就是最好的明证。实际上,嘉年华本身的组织方式,100多家合作伙伴、40多个分会场、上百个展位,超过30家AI公司与AI社群的亮相,这本身就不是某个主办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是整个生态的自组织。
它让竞争者可以同台,无论是大企业、初创公司还是开发者社区,都可以无缝交流。这种在别处稍显“理想化”的社区感,恰恰是这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长期产物。人才的浓度、创新的密度、合作的密度,共同构成了无形的“引力场”,让那些关于AI的奇思妙想,找到更多生根发芽的可能。
就像这次AI创造者嘉年华,本身也是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指导,并由硅星人、中关村科学城公司和中关村创业大街联合主办的活动,这本身就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体现。在这里,官方平台扮演的并非是传统意义的管理者,他们不直接干预创造的内容,而是提供最适合发生连接的场景。
比如开放整条街道,维护一个鼓励协作的规则,并作为连接器,为社区提供产生链接所需要的产业资源,嘉年华也联合了100多个合作伙伴,包括美团、百度、腾讯、阿里等大厂,以及众多初创公司和社区。从Way to AGI到RTE开发者社区,从奇绩创坛到九合创投,每个参与方都带来了自己的社群和资源。这种本身也是海淀创新文化的缩影,没有人想要独占什么,而是相信开放和连接是一种放大器,把价值推向更远。
创新的日常 嘉年华已经落幕,中关村创业大街也恢复了往常的样子。清晨,创业者们捧着咖啡走进楼宇;正午,周边餐饮店人声鼎沸;深夜,依然有团队在敲代码。表面的喧嚣散去,但那个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场域依然在这里,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创造者加入。
这或许正是海淀的独特之处——它无需刻意证明,因为创新本身就是这里的日常。而这场嘉年华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从海淀这片AI沃土里自然“生长”出来的,它让这片土地上的创新日常以一种更生动的方式,被更多人看见。
当中关村创业大街的AI派对落下帷幕,属于海淀的创新故事,仍在继续。
点个 “ 爱心 ” ,再走 吧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