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09月22日 04:21
科学探索奖鼓励青年科研,女性科学家比例创新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第七届“科学探索奖”在深圳颁奖,50位科学家因其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奖。本次颁奖典礼上,颜宁院士向马化腾喊话,探讨生命模拟的未来,并强调了前沿交叉学科的重要性。奖项在鼓励年轻科学家和女性科研人员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年有13位年轻科学家获奖,包括6位“90后”,女性获奖人数也创下历史新高,达到9位。奖项资助领域更广泛,覆盖15个城市、33家机构,充分体现了对原始创新的支持和对国家重大需求的呼应。

🔬 **前沿探索与跨界合作**: 颜宁院士在颁奖典礼上向马化腾提出“从最简单的分子开始,在一个系统里模拟出生命”的宏大愿景,并强调了前沿交叉学科对孕育年轻学科方向的重要性,这体现了科学探索奖对基础科学和未来可能性的关注。

🌟 **激励青年与女性力量**: 本届奖项在鼓励年轻科学家方面成果显著,13位年轻科学家(含6位“90后”)获奖,尤其通过“新星名额”为3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放宽女性年龄申报门槛和提高女性评委比例,使得女性获奖人数创历史新高(9位),传递了“她可以,我也行”的积极信号。

🚀 **聚焦原始创新与国家需求**: 获奖者的研究领域广泛且前沿,涵盖人工视网膜、量子操控、火星生命探索、神经性耳聋药物研发等,这些研究不仅呼应了国家重大需求,也深入了科学技术的“无人区”,致力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 **“从0到1”的原创突破**: 获奖项目中不乏“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例如徐通达在植物生长素调控方面的十年磨一剑,以及周青在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精准治疗方面的探索,这些研究为农业和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突破口,展现了耐得住寂寞、热爱大问题的科研精神。

2025-09-21 18:52 上海

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

“能不能发动全球的玩家,从最简单的分子开始,在一个系统里模拟出生命?

9月20日,在2025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公开“喊话”马化腾,表示自己曾经询问他怎么看待生命。

关于腾讯的电竞业务,她曾经通过微信向马化腾提问,并给出建议,但是当主持人问到马化腾的回答时,颜宁俏皮回复“下次告诉你”,她还表示,前沿交叉可能孕育出最年轻的各种学科方向,“这是我们对前沿交叉的期望。”

谈到今年科学探索奖的变化,颜宁提到,“(今年的情况)给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女性一个很大的激励:她可以,我也行,这条路前人走过了,没那么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当天,第七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50位获奖科学家带来自己探索人类“大问题”的科学梦想。

今年获奖人的研究涵盖人工视网膜光感修复、非阿贝尔任意子的产生和操控、光电赋能人工酶、火星岩石漆中寻找生命标识、植物生长素的分秒级调控、神经性耳聋药物研发、可信视觉计算、载人密闭空间二氧化碳转化应用、星球移动探测机器人、海底隧道缝养灾变防控等一系列前沿突破,聚焦原始创新,呼应国家重大需求,深入科学技术 “无人区”。

这项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科学家主导人才遴选的公益奖项,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等十几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每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澎湃新闻记者获悉,七年来,科学探索奖已资助347位科学家。在获奖当年及以后,获奖人中有11人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在全球顶尖科学刊物《细胞》、《自然》、《科学》上共发表论文超40篇,他们已成为中国科技创新最前线的“主力军”。

作为全世界最先发现“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人之一,上海交通大学的获奖人李听昕和他的团队像“量子世界的侦探”,观察二维材料中的奇妙粒子行为。获奖后,他想进一步探索未被前人看到的“电子舞蹈”,“有一种可能,就是在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框架中,电子可以出现一些新的舞步,如果这个被看到了,就可以说,我们发现了‘新物理’。”

也有一些“从0到1”为未来提供着更直接的答案。福建农林大学的获奖人徐通达突破性地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在细胞外的“对讲机系统” 。“证明它花了我们十年。”他获奖后说。大的突破,往往来自于耐得住寂寞,来自对大问题的大热爱。研究植物生长,本质是探索生命如何与环境对话、从无到有的创造逻辑。”而这样的原创研究,为解决农业领域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安全、抗逆育种等)提供新思路和突破口。

浙江大学的获奖人周青,则以自己的科研探索连接了实验室和病房,实实在在地把科研用在了治病救人上。获奖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她正在和一位医生通电话讨论患者的病情。她在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精准治疗方向的多年探索,来自朴素的愿望:通过基础科研和临床的紧密合作,开发新技术与新药物,让精准医疗在罕见病领域真正做到 “一个都不能少”。她已经发现了8种此前未被认知的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让多名患者得以及时治疗。“每当看到患者因为我们的研究而康复,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周青说。

此外,今年设置的“新星名额”,在满足宁缺毋滥的评审原则下,在10个资助领域各提供1个“新星名额”。这一设置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申报。

今年申报奖项的年轻科学家有261位、占比21%,几乎是去年的2倍。在 50位获奖人中,有13位是年轻科学家,其中有6位是“90后”。在信息电子领域,6位获奖人中有3位是年轻科学家。

李听昕就回忆说,2024年有专家希望为他提名,他却谦逊地拒绝了,“以前获得探索奖的都是我的前辈,我去申请太早了点。2025年,奖项设置了新星名额,给3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更多机会,我刚好35岁,机会难得,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决定试试。这是一个大奖,对我们未来的信心和探索的勇气,都有非常正面的支持。”

其次,“科学探索奖”尊重女性科研人员的现实情况,重视她们的成长发展。去年奖项放宽了女性科学家的年龄申报门槛(男性45岁及以下,女性48岁及以下),今年在“新星名额”方面,也做了类似处理(男性35周岁及以下,女性38周岁及以下)。与此同时,还着力在评审各阶段提升了女性评委的比例。今年女性获奖人数创历史新高,共9位,占比 18%,呈现出可喜的态势。

此外,继奖项从9个领域扩展到10个领域后,今年获奖人覆盖的地区、机构都更广泛。50位获奖人来自15个城市的33家机构(去年13个城市、28家机构)。


辑 邹姗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科学探索奖 青年科学家 女性科学家 基础科学 前沿技术 原始创新 深圳 颜宁 马化腾 Science Exploration Award Young Scientists Female Scientists Basic Science Frontier Technology Original Innovation Shenzhen Ning Yan Pony Ma
相关文章